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技术变革以及艺术理想的角度,通过对《北京杂种》、《巫山云雨》、《小武》、《安阳婴儿》和《牛皮》等具体作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中国当代独立电影在形式和风格上的独特之处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作者指出,正是这些"独立电影",才从根本上为未来提供了一幅重返现在的地形图。  相似文献   

2.
《两地书》对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作品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与原信对照,《两地书》的改动是显而易见的。从传记文学理论“尊重历史”的审美原则看,《两地书》的改动有意篡改了元初的、历史事实的真实,呈现的是作者彼一时的现实的内心真实。这种改动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作者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字作品构成的途径有二:一为先"口出"后"笔书",如古史官所谓"记言"以构成书面文字作品,"口出"有时将经历一个较长间隔才得以"笔书";二为直接构成"笔书",并非对"口出"的记录所成。《尚书》作为记言的古史,多为对"口出"者的记录,但亦有当时就为"笔书"者,此即《尚书》中标明为"书"者,一是先"笔书"后"口出"者,如祝文、命龟之辞、命文(诏命);二是典、占兆书、占兆纪录、簿册文、刑书之类的单纯"笔书"。这些"笔书"即"文笔之辨"意味的最早的"笔"体。这些"笔书"之类文字,具有契约性、公家公用性的特点。对最早一批"笔书"之类书面文字的探索,具有"文笔之辨"溯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炜是一个作品众多的作家,在这些作品里《外省书》有它特别的意义,它既是一个小结又是一次超越的努力。本文通过分析《外省书》与张炜其它作品的关系以及《外省书》文本本身,试图给《外省书》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吴均《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的"寒树",大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释: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冷清凋残的树木;耐寒常绿的树。这些解释都有可商之处,从古人注解、今人词典以及文章语境和旁证资料等角度来看,"寒树"应为"秋天的树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应“毛泽东热”带来的深入了解、认识毛泽东的需要,出现了不少涉及毛泽东家世情况的文章、著作。这些成果对于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来说,既丰富了其内容,也拓宽了其范围,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这些成果及以往发表的相关资料或文章、著作等,作一概括性评述。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毛泽东家世”作为书或文章的题名始自1989年7月出版的《毛泽东家世》一书。该书和1992年6月出版的《湘魂——毛泽东的家世》是我们所见以“毛泽东家世”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两本有代表意义的著作。但这两本书的内容有相当部分不是撰述。而是对以往相关文章、作品的编辑、改写。这样。在我们回溯“毛泽东家世”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时,便不能不从那些更早的、涉及“家世”内容的成果说起。按此原则,我们将“毛泽东家世”研究的历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 《书》 《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各段历史中有关修身、选贤、理财、法制、治国等不同事件出发,揭示历史隐微,昭示历史教训,对当代亦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霞 《海外英语》2012,(24):230-231
勒·克莱齐奥是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人物。曾出版50余本著作,作品有小说、随笔、翻译作品等,代表作有《诉讼笔录》、《寻金者》和《沙漠》等。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偶遇》是勒·克莱齐奥的一部中篇小说集。文章介绍这部被法国《快报》称赞其为"一本边界广阔、内涵丰富的书",旨在解读其中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9.
新批评将文学作品从历史背景和作家生平中抽离,排除读者对作品反应的价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行研究,如格律、结构、视角等,同时还挖掘作品的"内在形式",如作品复杂性、模糊性和矛盾性及其之间的有序联结,并将之作为判断作品高下的标准。文章运用此理论对拜伦作品《唐·璜》选段《哀希腊》进行解读,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观察,一则更为充分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二则开拓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教材里,以"序"名篇的古代作品有《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和《送东阳马生序》等.从题面看,四文似属一种文体,但究其性质,却是名同实异.前三属序跋文,后一则属赠序文.序跋文.序,序文,也叫"叙"或"引",是列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若是放在后面的,则称为"跋".史料表明,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只是到了南朝梁肖统的《文选》等书出现后,序文才移到前面.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写,如《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分别是欧阳修和文天祥本人写的;也可请别人写,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即是由该书的作者邹鲁请孙中山写的.象俗语的"文无定法"一样,序的写作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就一般而言,序是在某著作写成后,叙述、申说该著作的写作缘由、旨意、经过或者体制的.但由于作序的对象和动机不同,一些序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是独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本体"。在进行作品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表现作品意义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细读"文章,研究其中的细节词句,捕捉语句的画外音,分析作品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暗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使用,揣摩作品的内涵意义。本文通过认真研读《体面》一文,力图透过其表层含义,重点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各类次信息,如孩子的哭声,月亮的变化等,进而总结出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张新琦  逯艳 《文教资料》2020,(6):83-84,24
类似系列化人物塑造、不同角色、人物故事剧情联动,使"漫威"超级英雄系列形成了庞大、完整的体系.国内的类似系列化作品,相对水准较低.近几年如《唐人街探案》《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出现,才稍有改观.本文对"漫威"超级英雄的塑造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系列化超级英雄式人物建立的要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优势文化资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多元、系统的中国式超级英雄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史料记载来看,宋玉主要生活于楚襄王和楚考烈王时期,他一生的重要活动在楚都北迁至淮河流域的河南淮阳和安徽寿县两地,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也在楚都北迁之后。这些作品在襄王死后,经过宋玉或宋玉的弟子、后学们重新整理并在作品前面加上"序言",才变成今天的面貌。魏晋南北朝时期传世的《宋玉集》是一部汇集宋玉所有作品的文集,这本集子也是梁人萧统《文选》和唐代无名氏《古文苑》所采宋玉作品的来源。在《宋玉集》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误入其他非宋玉的作品,最终形成今天17篇署名宋玉作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以犀利的杂文和温情的散文著称,其中温情散文作品以"人生三书"系列为主,这一系列作品有以叩问人生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龙应台的个体意识,一个是龙应台面对孩子成长对个体发展的尊重,集中表现在《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两本书中,一个是龙应台面对父母老去对个体生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目送》一书中。  相似文献   

15.
孙樵是唐代散文家,他的文章思想主要体现在《与高锡望书》《与贾希逸书》《与王霖秀才书》《与友人论文书》《寓居对》《骂僮志》等篇中。他的文章思想丰富,主要有:主张文以"明道";重视"史法",强调文质恰当;重视作家之"穷"与创作的联系;强调文章之"奇"。  相似文献   

16.
《化书》属于"全真六经"之一,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化书》的研究,都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层面,而对于其极高的文学造诣却无人关注。这与《化书》本身的地位不符,而且《化书》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为此,文章主要从简练畅达、文约意丰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象,奇幻丰富的想像力,透彻的说理等多方面详细论述了《化书》的文学成就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一位鲁迅研究者曾有言:“《两地书》是生活教科书,是很好的精神财富,作为鲁迅、许广平通信集的《两地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书,而确实够称得上一代青年的生活教科书。近期柏朝霞著《〈两地书〉论稿》(中国窗口出版社2010年11月版)出版,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8.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它们在推测萨特创作《墙》的意图时,却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反抗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写实之作;另一种则认为,《墙》是一部萨特用来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理论的哲理小说。而且在如何理解"墙"的象征意蕴上,它们的解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塞缪尔·约翰逊在英语历史上极为重要,但在中国主要以字典编撰者闻名,文学成就多被忽视。《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是英语学习者很熟悉的作品,也从许多视角获得了有价值的评论。但是严格说来,这些分析主要集中在约翰逊的生平,文章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批评。通过分析《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中的七项话语建构,可以见出约翰逊的文学天赋及语言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幽灵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视角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从幽灵批评的角度对黑塞《荒原狼》进行重读,分析“幽灵”笼罩下的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最后,揭示《荒原狼》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