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幸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待遇+情感+精神=幸福,换言之,健康、待遇、情感、精神是幸福的四大核心要素,健康是幸福的保证,待遇是幸福的基础,情感是幸福的尊严,精神是幸福的灵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是以"快乐、和谐、仁爱、民主、平等"为取向,是统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设,院长的领导力是本,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根。  相似文献   

2.
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石是教育的终极价值诉求。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来看,幸福既来自主观体验又来自客观实在,既包含快乐又蕴含意义,既是享受的又是发展的,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是主观与客观、快乐与意义、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维度上的和谐与统一。幸福的教育也在于让受教育个体在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中知觉幸福,在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中悟出幸福,在愉悦享受与人生发展中提升幸福,在个人付出与社会奉献中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行为和精神面貌。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最终达到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领域中研究幸福的新的分支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理解并获得幸福。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幸福与教育》中,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论及了“积极心理学”,提到“幸福最好不要被理解为一种寄希望于未来而获得的一种状态。当前的幸福与未来的幸福之间不是互不相容的,它甚至可能对未来的幸福产生重要作用。因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当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从兴起至今虽然只有十余年,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积极心理学还致力于使人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冷静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102-102
学校制度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传统风气。由于它是在处理各种相甄关系、规范各种实践行为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被公认为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也被称作学校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近来媒体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热词。媒体报道,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把对GDP的追求转到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上面来。这反映了增强民生幸福感已经成为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由此,想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学生。我们的学生幸福吗?前些日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公布了一份《高中学生积极心理教育调查》。有媒体将其概括为“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探讨在高校实施幸福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实现幸福教育的路径:建构幸福知识体系;培养以幸福为目的的积极人格;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目前的社会仍然有种种“不和谐”现象和行为,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侧重于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有效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从而在建设思路和手段上,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积极心理学为价值理念,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幸福教育为主线的"幸福心学堂"活动教学课程设置为例,从高职院校幸福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内容设计、实施特点、实践成效及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够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经济不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调整分配机制等;二是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学校化建设是通过精神明的作用,用学校特有的无形的化力量,形成教职工和学生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达到学校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学校化建设,包括精神化、制度化、群体化、个体化、管理化、形象化、环境化等方面,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把学校化建设抓好。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获得幸福”,以发展潜力、提升幸福感为目标,倡导了一场“幸福革命”。其体系围绕关注幸福、解析幸福、提升幸福展开,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均衡、新型的心理科学体系,把对积极品质和特性的研究与对痛苦与消极心理的研究综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教学活动多是一种"入侵"式的教学,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取代学生的思考,忽略学生的感受,迫使学生进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中。长此以往,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找寻幸福教学让教师乐教、善教、教会;学生乐学、善学、学会。  相似文献   

15.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幸福教育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宏观认知教育、体验式活动、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等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幸福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建设是通过精神文化的作用 ,用学校特有的无形的文化力量 ,形成教职工和学生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以达到学校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学校文化建设 ,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群体文化、个体文化、管理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 ,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抓好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该是积极、健康、温暖、和谐的,这个理念符合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本质特点。中小学需要在孩子纯真心灵中根植积极品质,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教育发展目标应该是:营造中小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和乐观心理品质。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和“510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是石家庄营造中小学生积极行动力与精神素养体系的尝试,《教师健康促进工程》是石家庄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使命感,营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师德氛围”。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人生.今年两会召开,“幸福中国”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让人民更幸福”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本文重点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先让学校幸福起来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为啥要创建幸福学校,理想的幸福学校是啥样,如何创建幸福的学校,从而为办幸福学校和发展幸福学校联盟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教育界正积极地开展幸福教育的探索。幸福学校文化在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又具体化为合理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谐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课程体系、幸福的教育活动等。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制度规范与行为习惯等各个层次立体推进幸福文化信念建设,提升幸福文化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