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时代必然前提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高师院校保持特色的重要工作,而学科建设的根本点是学科队伍建设。高师院校应在遵循以师为本、整合性及开放性三大原则上,通过提高教师教育者素养;建立学科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保障体制建设及组织管理等措施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时代必然前提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成为高师院校保持特色的重要工作,而学科建设的根本点是学科队伍建设.高师院校应在遵循以师为本、整合性及开放性三大原则上,通过提高教师教育者素养;建立学科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保障体制建设及组织管理等措施建设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它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教师教育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应承担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任。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从确定学科性质入手,积极构建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学科队伍与落实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它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教师教育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应承担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重任.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应从确定学科性质入手,积极构建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学科队伍与落实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科队伍建设路径。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但专业对口程度不够高,学科带头人作用发挥不够,学科团队的有效建设不足等问题。学科建设工作应契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学科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建设经费,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完善学科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团队;依托平台优势,加强学科队伍的内涵建设,有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队伍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学术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对本学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坚持兼收并蓄与综合创新的学科发展原则,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缺乏总体规划和目标、学术梯队建设不够健全、缺乏规范的建设机制、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准确定位办学理念,健全学科梯队建设,完善和规范学科建设机制,改革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机制、组织制度与约束机制、目标引导与考核机制、激励与控制机制、信息传输与处理机制、监督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下的独立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科学化、专业化、学科建设和独立二级学科建设的历史发展阶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性质的发展成就。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凯歌高奏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曲折和艰难时期,也存在科学化不足、学科与专业划分不够、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脱离以及学科马克思主义属性不足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范围学科布点以来,学科建设的成绩日益显现,但学科建设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有必要时常关注与讨论学科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凝炼研究方向和形成专门研究;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细化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注重课程建设,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专业课师资和辅导员队伍三支队伍的协同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科建设研究从初步探索走向拓展深入,研究内容涉及六个重点领域:学科建设目标和规划研究,学科建设内涵和功能研究,学科建设重点和制度研究,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研究,学科建设的投入和队伍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模式和评估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有待拓展,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亟待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协同机制研究尚需深化,学科发展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有待丰富,学科文化培育研究亟待增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师专业化实施途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教师专业化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尚不完善。因此,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研究型”教师;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巩固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甘肃省高校存在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滞后、青年教师培养压力大、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推进甘肃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教育学科构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伴随我国教师教育的迅速转型,教师教育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我们有理由认定教师教育完全可能成为独立学科;然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远未形成主流研究范式,尚未成为一个成熟学科,人们对教师教育学科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因此,在今后学科建设中需要从知识体系和制度机构两方面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教师教育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抓好学科体系创新,主要是如何使学科建设与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结合起来。本文讨论了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学科建设,来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素质;进行学科梯队建设,来增强教师的科研实力;进行跨学科合作,来拓展教师的科研方向。科技创新,重在转化;最后促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师资队伍是开放大学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办好开放大学的关键所在。开放大学的新型教育理念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市级开放大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研情况看,还存在着高级职称人数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及外聘老师管理难等问题,应重视学科建设,强化中青年教师培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开放大学师资队伍,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关系到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拟从职校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理念、制度、投入三个维度对建设职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度剖析和讨论,以真正实现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核心工程,学科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结合,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促进学科建设、实现党员队伍与学科骨干队伍的共建,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一系列高效灵活的工作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高师院校实践性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智慧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本质规定决定着教师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特点。借鉴西方教师教育"在实践中"、"指向实践"、"为了实践"的基本教育教学模式,应不断完善我国教师教育机制,在实践性教学计划、实践性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积极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Al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face the challenge of ensuring that their graduates know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can teach it effectively. For graduate leve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whose candidates may complete their education in the content area at various institutions, this challenge is even greater. The following article describes one institution’s system of assessing candidates’ content knowledge and efforts to incorporate additional content coursework into a Master of Arts in Teaching program. Also provided is information on a set of courses that the arts and sciences and education faculty team teach, with the course for prospective English teachers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