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4年,国民党无锡县党部,逼我填《共产党员自首书》。我当时根本不是共产党员.连共青团员都不是,我怎么能填《共产党员自首书》?填《共产党员自首书》就等于背叛党,我怎么能背叛党?但当时国民党无锡县党部却逼得很紧,先是传讯我,把我叫去训话,发给我空白的《共产党员自首书》让我填。我不填,就叫我把它带回家,想好后再填。我仍不填,就派特务来纠缠,三天两头要我交出《自首书》。我当时正在读高中,不愿抛弃学业,采取拖延战术。后来他们对我说,再不交出《自首书》,就“不客气”了。我知道拖不下去了,再不填,就要逮捕我。我不得不在这年的10月,带着空白的《自首书》,逃往上海,把它交给了我认识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到齐鲁晚报5年了,5年来,我对新闻从最初的喜欢、迷恋发展到痴狂,又从痴狂中悟出一些道理。 2002年,我考进齐鲁晚报,做了一名娱记,我的新闻梦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记得有一次采访《天龙八部》,我得知张纪中躲到河北怀来县深山里拍摄,就赶到怀来,包了一辆车,钻到崇山峻岭里,找了整整一天。  相似文献   

3.
今生无悔     
我从1970年担任樟树市经楼镇广播站播音员至今已27年。前年六月,我患了鼻咽癌。如果党和政府同意我继续干下去,我将义无反顾地干到见马克思,无悔无怨。我不愿离开我的工作岗位,怕就怕组织上不信任我;我不愿清闲无聊,怕就怕广播喇叭不响;我不愿死,怕就怕在世没有做好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不了帐。一个乡镇广播站的播音员,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在广播电视这块党和政府重要宣传阵地上长期工作感到自豪。有人劝我:“冬梅仔,凭你的才能当个老师也要比这里的待遇好”。“冬梅仔,你守广播机房还不如摆…  相似文献   

4.
花儿开了     
开学已有半年,我仍不适应初一生活。对我来说,初一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我知道,我有这种心态完全属于我个人的错误。可是……一夜之间,风雨过后。推车进入校内,我感觉到了雨后的那份甜畅。屋檐上的一滴水调皮地滑落到了我的脸上,我被冰得一惊,似乎从睡梦中惊醒。我一往情深地回头看了一下那些可爱的花骨朵,这回不跟以前一样,我有一种特别的收获———花儿就如我,我就如花儿。看见了吗?校园里的那一簇簇花儿,就在这一上午,所有的花骨朵绽开了笑脸。芬芳欲吐,美丽动人。我此刻,已知道,不是什么美丽、漂亮的事情,都能够一下子完…  相似文献   

5.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回顾我13年走过的军事新闻道路,有4个阶段的经历,我倍加珍视。在西北的戈壁里找饭吃1983年3月至1986年8月,我在解放军报驻兰州军区记者组独立工作3年5个月。我永远记得公布记者任命那天,军报记者处领导找我谈的话:“一个军事记者称职不称职,3年就能跑出来。给你3年时间,在西北戈壁里跑,不行的话,就干别的吧。”我深却,给3年时间来判断一个记者是否称职,…  相似文献   

6.
师恩难忘     
从我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军报作为我的良帅,伴我走过了6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6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结,令我难以忘怀。1990年的3月,我从湘东山区的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了某部军营,因为在家就喜欢写写画画,所以在新兵这也没耐住寂寞,常写些小诗、短文之类,新兵连中的好人好事也常被我请到黑板报上。我的新兵班长是天津宝抵人,直脾气热心肠,见我有些小“歪”才,就天天跑到连部去帮我找报纸,我因此认下了《解放军报》这位“良师”。从此,我就享有了战友们羡慕的“特权”。课余饭后,在别人背条令。学政…  相似文献   

7.
编辑敢于“三放弃”王育英1978年我从报社调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当时的一位老编辑告诫我,你到出版社想要安心干下去,就得下定决心敢于三放弃。一放弃著书立说,二放弃成名成家,三放弃出头露面。我说您别吓唬我。他笑了,你不相信?那就走着瞧吧!近20年的时间转眼...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解放军报》,我就想起那张通讯员聘书。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它曾给我以亲切的鼓励,使我在灰心动摇之际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勇气。这,也是我至今坚持给军报写稿的一个重要原因:做人为文,都不能忘本啊!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33个春秋,但我却至今记忆犹新。1961年高中毕业,我被保送到军事院校后下放锻炼,成了连队里的“小秀才”。刚到部队,什么都很新鲜,我把第一次风雨夜站岗的感受写成小诗,寄往广州军区的《战士报》,很快就发表了。初次尝试便获成功,使我大受鼓舞,从此一有空我就写起来。谁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寄了四五…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12日,我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坐在县委组织部长的面前。她问我:“你愿不愿意到组织部做档案工作?”我没加思索就回答说愿意。她又问我为什么?我至今仍然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说的每一句话:“我觉得干档案工作更能发挥我的书法和手工特长,再说,我是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工作。”那时的我甚至连“组工干部”这个词都不知道,想法就这么单纯。  相似文献   

10.
“爱书人”的梦陈金川1963年的中国,刚刚摆脱三年天灾的浩劫,就出现了人口爆炸的奇观,据统计,仅这一年就猛生了2600万人!而我这个生长在豫西山村、黄河岸边的农家孩子,就是其中之一。不知是受天灾的影响,还是父母遗传的缘故,我生来就比较瘦削,长到175...  相似文献   

11.
沈涛 《四川档案》2009,(3):53-54
在不经意间。我离开自己钟爱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和别人说起以前的工作时,经常都是说“我们档案局……”.因为在我骨子里就已经把自己认定为是档案局的人了。其实,在曾经的十八年里。在我曾经工作的档案局,十八年的时间里我只换了两个岗位,几乎是一个岗位就干了九年。这两个岗位一个是管理建国前档案,一个是研究档案(姑且称为研究吧),  相似文献   

12.
艾风 《新闻界》2001,(1):35-36
许川离开我们已有 10年了,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川报老报人心中。大家平时有一句口头禅:“以后我要到许川那里报到 !”可见他很得人心。   我与许川相识相知已几十年了,但真正在新闻业务上有交往的,还是只有 80年代初几年。我在 1979年平反重返川报后,许川就我的工作安排,找我谈了两次话。他说:你离开新闻岗位已有 20多年,新闻业务不太熟悉了,是否先在编辑部当一段时间编辑,这样,熟悉政策、熟悉业务要快一些。我坚持要当记者,并且要到自贡去,我说: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第二次谈话,他同意我当记者,但劝我不要到自贡…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写作     
我从小喜欢读书,更酷爱写作,就因为这,我参军不久,就当了连队的报道员,后来当了团里的新闻干事,再后来当了师里的新闻干事,再后来,就是转业到地方,供职于一家杂志社。二十多年来,我在各类报刊发稿上千篇,部队党委曾三次给我记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我于1988年出版了《谈新闻写作艺术》一书,1992年又出版了《天津建设的决策》。这两本书曾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第二本书获首届全国优秀行政科研成果二等奖。因为在写作中取得一些成绩,1993年我被评为天津市第四届自学成才的先进个人。这些年来,我之所以能在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他走了,我新闻界的挚友汪应祥,已经走了整整两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起他,也常常在梦里与他相会。我很少梦见亲人,竟然在梦里见他不下5次,每每都泪湿枕巾。我们之间10多年的感情和友谊,终生难忘。他一走,我就说要写写他,可一拖就是两年。这期间,每当我提起笔来,他那真诚的言谈、真诚的待人、真诚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常常是还未下笔,泪已潸然,以致难以握笔。我曾多次想过,我已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了,为什么不让我走,而让他走了?为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世上的好人早早夭折呢?……在他走了两年之际,我说…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边走边唱”这四个字有其独特的内涵。6年前,我当了一名连队的业余报道员,天天琢磨着写稿子,半年时间,却不见一篇稿件见报,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过后,军区一位姓李的作家到连队体验生活,连队干部说我是个“小秀才”,就安排作家当我的老师。我和作家睡觉铺挨铺,站哨肩并肩。军区来的大手笔,观察极细,生活中有点和风细浪就会被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相处没多久,作家就发现了我的秘密并和我促膝长谈,告诉我别灰心,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失败与成功共存,苦恼与欢乐同在,乐观地对待…  相似文献   

16.
我与杨浦     
一、凤凰村 我与杨浦,说来话长。我与杨浦区的关系,不是从1978年进复旦大学读书开始的。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还属于宝山县五角场镇,属于郊区城镇户口,所以我就没有将上海市区的户口转到学校去。我与杨浦的关系是从1966年开始的,那一年“文革”爆发,  相似文献   

17.
填报的数字是一回事,实际状况却是另一回事,武功县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干部带头超生,致使全县人口管理失控。省和咸阳市计划生育部门,最近对武功县进行了不打招呼的调查。随机抽查的38个村,从1993年到今年8月,每年出生人口平均漏报25%.有的竟高达80%,多出生的孩子漏报也在6O%以上。(同期声)乡干部:各级现在都是的,我把计划生育任务一完成,我的成绩就突出,我若不完成,就没有政绩,没政绩,上级就不满意。从1991年到1993年,武功县县级机关干部生育二胎的就有12o多人,党员领导干部近两年违纪超生的就有ZO多名。…  相似文献   

18.
1936年冬,约12月中旬,学校放寒假。我在保定市城门口偶然看到陆军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的招生布告,布告的内容我还比较满意。有军事课,还有普通文化课程,包括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英语、日语任选一种),学制两年半,并承诺毕业后以准尉军官任命,每个月还有三元钱的津贴费。我想这倒不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历,除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学习军事,我就未与任何人商量报了名。但那时我心里也没底,招生要初中学历,我就报了个相当初中学历。要十八岁以上,我只有十六岁,就虚报十八岁。过了几天就去考试,考文化课,又经过体检,合格了,个子也够高。到31日发榜,我去看榜,竟然榜上有名,被录取了。听招生的人讲,此次招生共一千五百人,主要在平、津、保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一、在艰苦环境中迈出新闻生涯的第一步我1968年入伍,不到半年,就被调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先是搞文字报道,后来,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转业,移交了一台照相机,领导决定交给我用,从此,开始了我新闻摄影工作的生涯。我深深地感到,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事业需要它,部队官兵欢迎它,我就下决心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然而,在部队基层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是不容易的。我当时所在部队驻守在东北长白山地区,条件非常艰苦。我们的宿舍、办公室在一个大房子里,说是房子,其实就像用木头搭起来的小窝棚。摄影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20.
人非生而知之,我也不例外。我在大学读的是狄更斯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培根的散文。那时梦想的是当一个翻译家或英语教师。没想到毕业后组织上一声令下,我就来到新华社,一干就是30年。记得分配到新华社对外部第二天,组长就给了我一堆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的材料,有分社来稿,有剪报,要我用英文编一篇人物特写。面对这堆材料,我茫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只好耐心看完材料,动手写一篇英语作文。辛辛苦苦干了三天,洋洋洒洒写了万把字,送给英国专家改稿,不到半小时就给退了回来,要我按新闻写作的要求重写。就这样写了进,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