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首先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包括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在生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德育渗透方法不当、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立足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最终...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写作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5.
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关键。本文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对教师的要求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利用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教材为主要工具。课本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数学课中,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各科教师应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笔者从三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探讨:(1)数学教学教学德育渗透现状,(2)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特点,(3)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在教学中巧借导语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借助教材内容渗透德育、妙用插图渗透德育、在习作中渗透德育等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学科教育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包括深度挖掘数学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利用数学例题、习题渗透德育;利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大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是: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德育渗透的阶段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适时适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可能变成政治教学,从而改变了语文课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即备课时要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规律,开辟德育新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从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以期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显性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要真正实现德育的战略目标,还必须以隐性德育课程为补充,使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地相结合,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在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互补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connect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with research on moral identity. It is argued that SDT provides a unique and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important questions that have guided research on moral identity for many years: What is a moral identity? How is it linked to moral action? How do moral identities develop? In the present paper, moral identity is conceptualized as a goal of moral action. Individuals want to maintain their moral identity, which in turn motivates them to act morally. Yet, moral identity motivation is not uniform. In line with SDT, it is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more or less external and internal forms of moral identity motivation. The exact link between moral identity and moral action depends on the type of moral identity motivation involved. Development of moral identity trends towards more internal forms of moral identity motivation, which renders development an influential factor in shaping individuals’ motivation to act morally.  相似文献   

14.
道德需要是高校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前提,是他们道德活动的原动力和道德积极性的源泉。道德需要的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道德认识、认同道德规范、明确道德责任、加强自觉自律、完善道德机制等是高校学生道德需要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性的精神危机以及中国当代德育的实质性低迷,使得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人类前途的人在审视现实与未来时不得不认真思考道德问题。这里我们从道德接受主体的道德智慧入手,再从道德智慧切入道德, 探索道德教育中如何通过培养提高道德智慧来高扬人的主体性,引导个体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体悟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并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庄子把道德解释成自然而然的东西,并由此出发希望从根源上去除人类之恶,重建道德基础。很多时候道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出于对道德的执著、道德的外在功利性和目的性以及由儒家所倡导的不恰当的道德教育方式。从这样的归因分析出发,得出解决人的道德堕落问题的策略,根本的一条就是去除破坏人的自然本性的各种欲望、道德知识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7.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18.
向本真德育回归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天性伦常和天理良心为根本和依据。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源、基础和元德,现代学校教育应以孝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石和切入点,构建德育的新模式。这是回归本真德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道德的起点和赖以生长的根基,也是德育的归宿。对生活德育作理性的分析和建构,使学校德育走出传统德育的困境,将德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德育转型,提高德育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是人类德育心理思想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佛教的品德心理结构观闪烁着中国人道德智慧的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心理思想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并提供给现代德育很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视知识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倡导"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倡导自觉自悟,培养道德自我。可借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心理体系,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