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解构主义翻译观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原文中心论,强调译文的重要作用和译者的重要地位。在解构主义翻译观视野下,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得到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也是哲学阐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但将阐释学变成了普遍的哲学理论,而且通过研究阐释学实践哲学底蕴为实践哲学在当代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他的多方面的研究对当代文艺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他的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为基础,从译者的文化意识、译者的历史意识以及译者的读者意识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为了以防过犹不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将来应该是一种制约性的发挥,和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翻译时难免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含义,另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译者主体性的表现进行了探究。为了最大化的还原原文的艺术性,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6.
从作者——源语中心论到译者——译语中心论的转变,译者的地位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而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译者在某种明确的动机下完成的翻译行为,这就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长期遭到了遮蔽,从而出现了译者地位边缘化的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以期揭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化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首先回顾了有关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确认了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然后介绍了文学翻译及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分析造成译者地位边缘化的原因。最后集中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及其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盈盈  兰杰 《考试周刊》2014,(24):21-22
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的能动是诸多因素制约下的能动:所处的时代背景、双语文化能力及对原文的理解能力等。为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翻译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性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译者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也是翻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培养译者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译者自身的兴趣和发展取向这两个方面对翻译教学中的主体性意识培养进行论述,以期拓宽翻译教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我国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问题,并从翻译过程中作探析,以期待拓展和深入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决定着译文成功与否.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的五个中译本为例,研究译者主体性在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对外宣传的媒介和桥梁,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外宣译者不能按汉语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原文信息进行能动的加工:或改写、或删减、或增添、或重组,即译者可以人为地掺入大量的变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中最核心的客观存在,是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在对原作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也反映在译者对译本、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译作、译入语读者期待的影响上,总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始终,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主体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应当被当做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盛雪滢 《海外英语》2014,(19):137-138
在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始终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重要部分,与传统翻译不同,具有影视艺术独有的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始终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重要部分,与传统翻译不同,具有影视艺术独有的特点,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文书及其翻译为语料,旨在研究置身于法律文书这一特殊翻译生态环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表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制约,受到译者自身能力的限制,进而影响译文的质量和译者自身的生存。法律文书翻译是发生在法律制裁者、译者和法律适用者之间的交际过程,译者处于整个翻译活动的中心地位,其主体性的发挥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高低和翻译文本的生存。因此,法律文书翻译中的译者既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又要打破翻译生态环境的制约,进行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为译者和译本获得适者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4):21-22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译学的影响下,译者一直处于"隐身"的地位。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当代翻译理论将译者从幕后推向了幕前。本文从阐释学的观点出发,探究其对译者地位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近现代各种新学派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译者对文本的主体性选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体现出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19.
科技翻译内容繁杂,涉及范围广,专业术语自成体系,科技语言又具有自身特点。对不熟悉科技知识的译者而言,做好科技翻译,难度很大。因此,在翻译科技文件的过程中,译者一定要充分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扩大专业知识面,补充行业知识;主动向专门技术人员请教;运用批判性思维,弄清原文本的晦涩之意;运用逻辑思维,消除原文本歧义。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观的“忠实”与翻译研究学派提出的“重写”、“操纵”,都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译者综合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或策略组合以产出满足译者意图的译本,整个过程是译者主体性得以发挥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