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肯定"知觉二元论"之主旨的同时,思考了一些进一步的问题.认为内在知觉的主体只能是脑本身,脑有觉知自身状态的性能;物理事件乃是外在知觉的意向对象.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错误知觉.在教师聘任制问题上,过分强调安全机制使教师缺少危机感,过分强调淘汰和压力机制使教师缺乏安全感,都是对聘任制的一种错误认知."双平台"教师聘任模式集安全与危机激励机制于一身,追求在"安全"中制造"危机",在"危机"中提高"安全",是对教师聘任制内涵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3.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基于“分析—综合方法”的“归纳—演绎法”,这是一个允许例外存在,归纳法暂时失效,并通过因果律指引寻求更普适的原理,不断提高归纳可靠性的探索过程。但休姆从例外存在出发,得出归纳法在逻辑上无效的经验主义的怀疑论结论,似乎要动摇科学理性的方法论基础。康德求助于先验综合判断,使得欧几里得几何学与牛顿物理学变成牢不可破的必然真理,这就陷入了新的独断论。约翰?穆勒对于归纳法的新探索,根本不能说明数学命题的客观真理性,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对于归纳法的讨论都摇摆于休姆主义与康德主义之间。逻辑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利用概率逻辑,对于归纳法的正面辩护与反面取消都是错误的。归纳辩护的失败,根源于休姆问题内在地包含认识过程的恶无限矛盾,以及英国经验论对实验科学方法的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4.
选取12名聋人被试与16名听力正常人被试,采用“不同拓扑等价性条件下目标刺激检测任务”的实验范式,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的拓扑性质知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拓扑等价任务和拓扑不等价任务的反应速度上,听力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拓扑不等价任务的反应速度快于拓扑等价任务;聋人不存在显著差异。(2)在对拓扑等价任务和拓扑不等价任务的反应准确性上,聋人和听力正常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聋人和听力正常人对拓扑等价任务和拓扑不等价任务的反应速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聋人和听力正常人在对拓扑等价任务的反应准确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对拓扑不等价任务的反应准确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听力正常人的反应准确性高于聋人。  相似文献   

5.
从有关知觉和大小知觉的基本理论、知觉的模式、知觉研究思路与方法、知觉发展内容的研究等方面对大小知觉发展研究进行了概要陈述,总结出研究的优势,提出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大小知觉发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知觉的产生,既有当前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又有过去知识经验参与的间接作用。知觉是在当前刺激物直接作用下,依靠过去知识经验间接的补充、纠正和整合作用而实现的关系反射。  相似文献   

7.
地理位置是地理学科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认识区域特征、分析地理原理的基础。中学地理课程对学生掌握地理位置的要求,不应仅限于知识储量上的知道和了解,更需要有空间认识能力上的方法把握与实际运用。学生由于存在年龄、性别、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地理位置的空间认知能力亦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因生制宜,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一、地理位置空间知觉能力的概念解析知觉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知觉者对于各种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空间知觉就是知觉者对自身  相似文献   

8.
嘉木 《父母必读》2011,(3):110-112
“我要搭一座高高的大楼。”妈妈看着宝宝把方的、圆的,长条的、三角的一起堆上去,那座大楼有点摇摇欲坠了。宝宝在玩积木的时候,会反复不断地尝试。慢慢地,他知道怎样搭可以让大楼更稳,如何拼可以让火车更长。  相似文献   

9.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字里行间不时闪现出哲理的灵光。本文着重以法国现代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出发点分析探讨了本书以知觉为基础和导向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认知渗透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认知有时会反过来影响知觉。认知渗透会给信念的形成引入循环结构。这决定了被渗透的知觉经验是不能辩护信念的。因此,任何会做出认知提升预测的知觉辩护理论都是有问题的。独断论会做出认知提升的预测,它是有问题的。独断论要摆脱困境,要么就找到一个击败者,要么就给出一个说明以使得认知提升的预测变得合理。但这两种方式都是行不通的。认知渗透带来的挑战也适用于其他知觉辩护理论,并且,这种挑战可以一般化到超出认知提升的预测的情形,因而对知觉辩护理论构成了普遍威胁。一个知觉辩护理论要能应对认知渗透所带来的挑战,就需要对知觉经验的起因给出限制性说明。  相似文献   

11.
吉布森的知觉行为理论探讨动物或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可以直接知觉到真实的生态世界,习得者能够直接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有意义的信息。根据吉布森知觉习得理论,正确地感知环境信息能够正确地引导习得者习得行为获得“给养”,而信息感知的缺失或不明确让习得者习得意图不明确,从而诱发习得者不作为的习得行为。二语习得中,语言习得者与其所处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正确地感知与习得者相关的环境信息能指导或诱发习得者积极作为去获取环境中的意义信息。反之,则正好相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改变实用性差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被动受体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去发掘语言习得者特定的环境信息,并依据其环境信息设计适应的、能有效诱发其语言习得行为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休谟问题一直悬而来决,是否是由于问题前提的原因?我们通过对休谟彻底的经验论立场对其因果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的分析以及经验论解决的尝试,说明休谟因果问题的经验论前提本身,决定了问题的无解。但问题的提出以及无数哲学家的尝试解决的过程,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15名聋人与15名听力正常人被试,在两种刺激图对呈现时间条件下,通过考察其对拓扑性质等价和拓扑性质差异图对的反应,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拓扑性质差异的知觉敏感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被试对拓扑性质等价和拓扑性质差异图对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对刺激图对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2)对聋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和短时间呈现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听力正常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呈现的反应则优于短时间呈现。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认为动觉虽然不参与知觉事物的直接构成,但却在每一种知觉行为当中均有动觉的间接参与。动觉是一种预先感知,没有动觉的参与,任何一种知觉行为都是不可能的。在事物感知当中,动觉同时还是空间构成的根据。作为哲学概念的动觉,并不考察动觉的生物学过程,而是着重探讨在动觉之上人类的主体性及其超越性体现。  相似文献   

15.
移觉格是不同知觉之间的挪移、沟通所形成的修辞现象,而且移觉格在运用时,往往是用一种乃至多种知觉,来表现其它的某种知觉,也就是因为有"被表现者"和"用作表现者"的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主要知觉"与"辅助知觉",来对移觉格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来自27所学校的550名小学教师为被试,考察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知觉到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10个类别,其中,教师认为发生最为普遍的行为依次是走神、随便说话、多动、不跟随任务和不参与合作。(2)农村教师知觉到的课堂问题行为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3)教师倾向于认为指向他人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4)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严重性的知觉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11名聋人与11名听力正常人作被试,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通过操纵注意负载变量,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拓扑性质知觉的错觉关联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低注意负载还是高注意负载条件下,被试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错觉关联效应,且随着注意负载的增加而急剧加强。(2)聋人和听力正常人不存在注意负载条件下视知觉加工过程中的错觉关联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跨语言语音范畴映射及好坏程度评价实验中,高英语水平组展现出了比低英语水平组更为集中的英语辅音知觉同化模式,但两组学习者的好坏程度评价值却无明显差别,体现出二者的母语语音范畴的感知核心原型并无变化,对音系重构假设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陈虹 《家庭教育》2005,(2B):54-54
5岁的小立拿着一张纸跑到妈妈身边:“妈妈,看我写的数字。”妈妈接过来一看,不觉笑了起来,原来,小立将阿拉伯数字“9”统统写成了“P”。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的经验可以在认知上被渗透,那么,它们可以被我们先前的期望、信念或者其他认知状态影响。一些学者,比如丘奇兰德、福多(Jerry Fodor)、麦克弗森(Macpherson)和西格尔(Siegel),已经讨论了我们的认知状态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影响我们的知觉经验,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能够改变我们的经验,为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信念提供辩护的能力。考察关于认知渗透本质的观点,否认了存在认知渗透所产生的认识论后果,肯定了认知渗透在认识论上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