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氏爱鸟     
<正>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3),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4)之诚,信于异类也。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芙蕖》中有一句:“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教材的编者将“群葩当令时”,注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正当时令。”将“过而不问之秋”,注为:“经过也不问、无人欣赏的时候。秋,时候。”乍看起来,上述注...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苏轼的《方山子传》 ,完成 1— 8题。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②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 ,过岐亭 ,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 ,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  相似文献   

5.
无可奈何乎?     
有父酗酒,杀人获罪。父有二子,其一从也,其一背也。从者也罪,重蹈覆辙,背者也名,巨商大贾。然皆言曰:有父若此,子奈何之?有谷瘦土,日浅水稀。谷有二木,其一顺也,其一争也。顺者弱而亡,争者韧而直。然皆言曰:有谷若此,木奈何之?有山深崖,绝(山献)连峰。山有二鸟,其一上也,其一下也。上者为鹰,下者为雀。然皆言曰:有山若此,鸟奈何之?有父若此,子无可奈何,或自弃,或自强;有  相似文献   

6.
正午牡丹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 ① 之笔 ,见者争售 ② 。此所谓“耳鉴 ③”。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 ,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 ④为佳画 ,此又在耳鉴之下 ,谓之“揣骨听声 ⑤”。欧阳公 ⑥ 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 ⑦ 与欧阳公姻家 ,一见 ,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⑧ ,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 ,则房敛 ⑨ 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 ,日渐中狭长 ,中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 ⑩ 也。【注释】①钟、王、顾、陆 :钟 ,钟繇。王 ,王羲之。钟、王二…  相似文献   

7.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相似文献   

8.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 ,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 ,欲饮清露 ,不知螳螂之在后 ,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捕蝉 ,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 ,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 ,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 ,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 ,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窟也。此皆见前之利 ,而不顾后害者也。(《韩诗外传》)注释 :榆 :树名 ,落叶乔木。 方 :副词。相当于“始”、“才”、“正在”、“将”等。 攫(jué) :抓。螳螂捕蝉  相似文献   

9.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腐之,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列,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谢客也,为君之言失失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  相似文献   

11.
有一田父①,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西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②。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俄顷③,又一秀才来,曰:“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田父愕然④。遂依而去之。适旁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注释]  相似文献   

12.
高平王粲     
余锡宝 《当代学生》2011,(12):36-3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  相似文献   

13.
论韩昌黎之赠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黎赠序之文,机杼无一同者,所举为例各篇,或一并指出其思想与艺术上不同之所在,在于二者止言其一,皆有以见其厅警之至。又从他篇拈出语言运用之特出者数例,以明昌黎此体文之出奇无穷也。  相似文献   

14.
(一)将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1)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易为不祥也  相似文献   

15.
花之脱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然古人有言,牡丹艳俗,桃粉庸俗,玫瑰低俗。吾由此感慨,不敢“苟同”,只觉此三者皆脱俗也。何谓也?请看下文分解。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高雅,无可比,自此都高傲独展枝头,何曾吹落北风中。潜不论如何穷困。  相似文献   

16.
[原文]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予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刘向《说苑》  相似文献   

17.
周处除三害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相似文献   

18.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相似文献   

19.
楚人烹猴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泻其食。此未始知味者也。邯郸师有出新曲者,托之李奇。诸人皆争学之,后知其非也,而皆弃其曲。此未始知音查也。鄙人有得玉璞者,喜其状,以为宝而藏之。以示人,人以为石也,因而弃之。此未始知玉者也。(《淮南子·修务训》)  相似文献   

20.
道一无隐     
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毛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无形无下,人所言也。无形无上,显然见之理,而邪说者淫曼以衍之而不知惭,则君子之所深鉴其愚而恶其妄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