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美国新闻类、文摘类杂志一片萧条的时候,以《VISTA看天下》、《博客天下》、《壹读iRead》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新生代新闻杂志却各领风骚。它们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判断,精准把握小部分优质精英读者群,针对这些高端群体的偏好打造优质信息内容,对他们施行定向传播;另一方面将新媒体技术"化敌为友",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业务。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立体"式的传播,为杂志社开创另一条盈利途径,成为这些杂志在新形  相似文献   

2.
尼古拉斯.卡尔著的《浅薄》,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敏锐地提出了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的课题,也引发了各方面的争议。互联网究竟是毒害了我们,让人们变得浅薄?还是引起了另一种思维的革命?这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很多传统媒体人说的比写的好,写的比做的好,做的比管的好,包括我自己在内。媒体一直在记录时代变革,而他首先要学会的是自我变革。你叫"市场化媒体",那首先就要承认市场化2013年年末,我去三亚参加财新传媒的媒体转型领导者短训班。其间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先生做了一场有关未来移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个讲究效益的时代,小说正在世界各地被不约而同地冷落,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垃圾股”。然而这世界毕竟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多面体,不管在哪个角落,总是会有一些慧眼独具的人士,以一种非功非利的、充满了艺术灵性的目光在关注它,并且用手中的一支笔真实地描绘它,或是随心所欲地改变它。有人还在写……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念头总能令我感到一丝慰藉和放心,好像有人告诉我,这世界还有些活气。  相似文献   

5.
王丽芳 《大观周刊》2012,(14):13-14
《上海壹周》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报纸,究其原因,是其丰富又个性的内容决定的。《上海壹周》小文艺版的人物专访是该报最具内涵、思想和个性的地方。本文研究了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结构特点、版面分析,人物专访的结构,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得出人物专访的传播效果,即对其受众即小资的文艺引领。《上海壹周》的办报理念,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也在这种文艺的引领中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牵线,新媒体搭台,内容唱戏 如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渠道大部分采用复制和浅加工传统媒体内容的方式从事内容生产、传播.这导致了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缺失,内容常常为新媒体做嫁衣,同时也失去了广告的优势;新媒体看似呈现蓬勃之势,但有相当一部分沦为传统媒体的附庸,原创内容不足,后继无力.  相似文献   

7.
高方  杨若雯 《传媒》2014,(8):11-14
正《传媒蓝皮书》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今年是该书连续出版第10个年头。在过去的10年间,《传媒蓝皮书》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书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相似文献   

8.
阅读这本书,就是在阅读上海世博会建筑。在开始去阅读之前,我曾有一种期待。从建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于世界博览会这样一个展现世界建筑学界对未来建筑与城市梦想的大舞台中,应该可以期待从中看到未来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一些方向或是可能性。读过了这本书,了解了每一座世博会展馆,也了解了每一座建筑的创作理念之后,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世博建筑所表达的对未来建筑学的憧憬,就像是这届世博会的主题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2015,(3):64
《壹读》杂志近期宣布停止纸质印刷版发行。此举再次引发业界对纸媒前景的关注。《壹读》是壹读传媒旗下的一本新闻生活类杂志,于2012年8月6日创刊,截至目前已发行50余期。《壹读》以其轻松、幽默、趣味的风格颇得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新媒体的种种开拓性尝试也为诸多媒体效仿,曾被誉为"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方面表示,纸质杂志的大规模发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未来将会把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互联网产品上。除了杂志之外,《壹读》  相似文献   

10.
11.
距2015年2月《壹读》宣布停刊整整两年。期间,国内外纸媒宣布停刊的消息从未停止。互联网时代,纸媒数字化转型要做好的远远不止内容的提升,还需基于细分市场的产品生产,进行品牌打造,媒介的融合,技术的运用以及理念的全新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男人装》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不少男人的梦想。引用《新周刊》新锐榜年度传媒之年度杂志奖对其的评价:"这本充满视觉快感的男性审美教科书.想男人之所想.言同行所不敢言.创造了中国性爱话语的最高禁忌尺度:它性感不失犀利主张.幽默不缺现实主义.是潮流男士的最佳伴侣。"自2004年5月创刊.《男人装》以其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独特的价值观以及"趣味、真实、性感、实用"的办刊理念.迅速占领了时尚男士类刊物市场,稳居全国时尚男士类杂志发行量首位.有"中国的花花公子"之称。其实.媒介如同人.代表的是一种思想和态度.我思故我在.你思故你在,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压力和身不由己.至少,你还能选择与有趣的家伙们结伴而行。男人,不独行。  相似文献   

13.
14.
赵金 《青年记者》2004,(1):15-16
问:从北京大学的“诗坛”走到中国青年报的编辑部,认识你的同学、朋友甚至读者公认你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你主持的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知名版面,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论坛的点击率也很高。你觉得做到这些主要凭借的是你的才气吗? 答:我觉得,跟坚持相比,才气并不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坚持,主要是你得喜欢它对它有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不知何故,当我读到肯尼主编的《牛津西方哲学史》后,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这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一部由完全具有英美分析哲学背景的哲学家撰写的西方哲学史,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一定是一部“怀有偏见的”哲学史,因为分析哲学的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 ,推动着社会生活领域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加速进程 ,促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根据历史经验 ,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折时 ,常常思潮活跃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历史学家郭沫若将之称为“科学的春天”。当今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 ,在百花争艳的科学王国里 ,邱均平教授主编、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经济信息学》著作 ,格外璀璨夺目 ,犹如知识经济晨曦中的报春花 ,给学术界带来新春气息。通观全书 ,《市场经济信息学》兼具理论著作和教材的双重效用。它既具有理论著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经常读《湖南档案》.感到近几期越办越活,越办越好.特别是第5期从栏目到文章的内容都有了较大改观,显得更好,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罗弦 《传媒》2014,(23)
正《壹周立波秀》问世之初,就以其厚积薄发的文化积淀、多元艺术的融合、博采众长的语言特色、新闻娱乐的联姻等创新性特征,给国内一度收视低迷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清新之风,产生了话题的引爆效应。但作为脱口秀节目曾经的领头羊,如今却遭遇着形式和内容上的双重瓶颈。总结《壹周立波秀》的成败得失,是希望我国电视脱口秀节目能够突破瓶颈、重振雄风。  相似文献   

19.
<正>个人简介谢晓,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获全国新闻学院韬奋新苗奖一等奖。1999年开始做娱乐记者,自此致力"做中国最好的娱乐新闻"。曾策划完成"四大小生"、"四大名旦"等系列对话和"香港中坚导演系列"对话。2002年结集出版明星对话集《嘴上的娱乐风  相似文献   

20.
<正>个人简介范铭,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编。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编导。曾任《新闻调查》编导、《面对面》编导。主要报道有《双城的创伤》、《陈丹青出走》、《一只猫的非常死亡》、《志愿者卢安克》等。其中,《一只猫的非常死亡》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中国纪录片国际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