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梓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保护机制。创新点:首次证明梓醇对LPS刺激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和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通过LPS的诱导,分别建立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炎症模型和小鼠子宫内膜体内炎症模型,设置不同梓醇作用浓度梯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梓醇可以显著抑制TLR4和p65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趋化因子CXCL8和CXCL5的表达,同时降低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水平。通过在体内外炎症模型中加入梓醇,可以显著降低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有效保护小鼠体内子宫内膜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BCAT1在肺腺癌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证实BCAT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NF-κB通路影响肺腺癌发展,为肺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见解。方法:首先通过免疫组化确定BCAT1蛋白在临床肺腺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然后采用慢病毒侵染法构建BCAT1过表达或敲低的A549稳转株并进行增殖、迁移和侵袭实验。此外分别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研究BCAT1对肺腺癌体内成瘤与肿瘤生长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qR T-PCR、活性氧与氧消耗率检测等实验研究BCAT1对支链氨基酸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最后经转录组学与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筛选并确定BCAT1影响肺腺癌发展的信号通路。结论:BCAT1蛋白在肺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中呈过高表达状态,且BCAT1可增强肺腺癌细胞在体外与体内的增殖与迁移侵袭能力。BCAT1蛋白可能通过增强肺腺癌细胞中支链氨基酸代谢、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呼吸作用,降低胞内ROS含量,下调NFKBIB转录水平并激活NF-κB通路,促进肺腺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内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与脂多糖(LPS)诱导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之间的关系。创新点:(1)LPS诱导后,线粒体中NF-κB的增加导致细胞凋亡;(2)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NT1)活性决定线粒体中NF-κB的水平。方法:通过MTT和Hoechst 33342染色来测定药物对PC12细胞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和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ANT1、脂质过氧化物和抗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1)在LPS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期间,NF-κB通过摄取ANT1在线粒体中被激活;(2)神经生长因子(NGF)不仅降低NF-κB活性,还降低ANT1活性,进而使得线粒体中NF-κB的表达水平下降,并抑制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组蛋白脱乙酰化酶3(HDAC3)抑制剂RGFP966是否能够促进低温保存心脏复灌期心功能的恢复,并探讨Hippo-YAP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RGFP966的心肌保护作用。创新点:首次证实了在Celsior保存液中添加RGFP966可以减轻长时程低温保存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该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中的心脏移植提供有价值且可行的策略,为患者获得远距供体心脏提供了可能。方法:将大鼠离体心脏置于含有或不含有RGFP966的Celsior保存液中低温保存12 h后,于Langendorff灌流系统中复灌60 min,测定复灌期各项心功能指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Mst1和YAP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论:RGFP966可以促进低温保存心脏复灌期心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ppo-YAP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关键过程。目前尚无针对肾纤维化的特异性治疗方法。ELA13(氨基酸序列:RRCMPLHSRVPFP)是ELABELA在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保守片段,目前对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评估了ELA1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的NRK-52E细胞和单侧输尿管闭塞(UUO)小鼠的作用效果。首先,体外实验表明在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中,ELA13可以降低纤维化标志物I型胶原(CollagenI)、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后,在UUO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中,我们发现ELA13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来改善肾功能,并通过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的结果证实纤维化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的表达降低了。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ELA13处理可抑制Smad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综上所述,ELA13通过抑制Smad和ERK信号通路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有望成为抗肾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发现内皮抑素可以抑制组织纤维化,但是具体机制不详。本文旨在研究内皮抑素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阐明了内皮抑素对成纤维细胞PDGFR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建立细胞纤维化模型,进一步应用内皮抑素处理,通过检测胶原及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等了解内皮抑素对细胞纤维化和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进而检测内皮抑素对成纤维细胞PDGFRβ/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与抗纤维化作用存在的关联。结论:内皮抑素通过调控PDGFRβ/ERK信号通路抑制瘢痕增生,是多靶点的、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有氧糖酵解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亚基(HIF1Α)被认为在有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柚皮苷是一种从葡萄柚和柑橘类水果中提取的天然的黄酮糖苷。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结肠癌数据库,确定了与HIF1Α相关的糖酵解基因。通过进行细胞外酸化率和细胞功能的实验,证实了过表达HIF1Α对糖酵解以及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此外,我们用柚皮苷作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剂来阐明其对HIF1Α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IF1Α和烯醇酶-2(ENO2)水平高度相关,其高表达提示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HIF1Α直接与DNA启动子区域结合,上调ENO2的转录;而ENO2的异常表达增加了结肠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水平。最重要的是,一定浓度的柚皮苷抑制了HIF1Α的转录活性,从而降低了结肠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水平。总之,柚皮苷通过降低HIF1Α的转录活性来减少结肠癌细胞的糖酵解以及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结肠癌的进展与糖代谢之间的关系,并证明柚皮苷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否与肝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过程相关,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创新点:首次探索并初步证实APP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信号的传递可以促进肝癌5-FU耐药。方法:为探究肝癌中APP与5-FU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APP沉默和过表达的Bel7402细胞系,并进行了细胞活性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等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沉默APP时,肝癌细胞的状态变化,以及APP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论:与Bel7402细胞相比,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APP的表达明显上调。在Bel7402细胞中过表达APP降低了细胞的5-FU敏感性,而沉默Bel7402细胞的APP表达提升了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从机制上讲,APP的过表达和沉默可以调节线粒体的凋亡途径和凋亡抑制基因(BAX、BID、Bcl-2和Bcl-xl)的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初步表明APP在肝癌耐药过程中显著上调,APP能够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通路调节肝癌细胞的5-FU敏感性,这为研究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模型,探讨莲心碱(LIE)对脓毒症中脾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脓毒症常伴有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并将导致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对脾脏损伤尤甚。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LPS(10 mg/kg)、LIE(10 mg/kg)+LPS、LIE(20 mg/kg)+LPS和LIE(40 mg/kg)+LPS。脾脏损伤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确定;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和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转录水平。同时对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内的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测定;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LIE可减轻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和i NOS的转录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LIE预处理后可降低MDA脂质过氧化指标,增强CAT、SOD和GSHPx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血管紧张素II(Ang II)引起的左心室重构的主要病理表现。既往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能通过机械传导及其下游途径改善心肌梗死(MI)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纤维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IPUS是否能改善Ang II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进一步阐明其潜在分子机制。创新点:本研究首次发现LIPUS能通过机械敏感蛋白——小窝蛋白1(caveolin-1)减轻Ang II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在体内和体外改善Ang II引起的心肌纤维化。本研究为LIPUS今后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改善患者心肌纤维化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我们用Ang II在体内和体外分别模拟心肌纤维化的动物和细胞模型。在体内,从术前1周到术后4周,每2天用LIPUS照射心前区20分钟;在体外,每隔6小时照射细胞20分钟,一共2次。然后,用超声心动图、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心肌肥大和纤维化水平。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IPUS可通过降低Ang II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体内左室重构和体外心肌纤维化。但其对体外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有限。在机械刺激下,LIPUS能上调caveolin-1的表达。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内体外利用吡唑吡嘧啶2(pp2)预先抑制caveolin-1的活性后,LIPUS下调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被明显逆转。以上结果表明,LIPUS可以通过caveolin-1依赖的途径减轻炎症,从而改善Ang II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并为这一新型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血浆输注对脂多糖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证明血浆输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与p53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相关。方法:将40只清洁型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每组):(1)对照组;(2)血浆(plamsa)组。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和ALT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网状纤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在腹腔注射后32小时内对小鼠进行存活分结论:能够显著诱导小鼠的急性肝损伤,包括增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中心小叶坏死和炎性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上(TNF-α和IL-6)。当血浆输注后,这些变化被缓解。结果显示,血浆输注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AST、ALT和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的水平。Cleaved Caspase-3、BAX和p53的表达下调,Bcl-2上调,表明血浆可以减少诱导的细胞凋亡。血浆输注对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与通过p53诱导的凋亡途径和炎症因子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核因子κB(NF-κB)调控的基因和小RNA(micro RNA),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创新点:构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NF-κB调控网络。方法:基于NF-κB转录活性差异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模型,采用基因芯片(Genechip)检测NF-κB调控的基因和microRNA。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和microRNA的筛选、验证、功能注释,从而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NF-κB调控的基因和microRNA。结论: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调控77个基因,其中45个基因上调,32个基因下调。NF-κB还在TNFα处理的He La细胞中调控其中10个基因。通过q RT-PCR验证了NF-κB上调Egr1、Tnf和Btg2的表达。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许多NF-κB调节的基因聚类到经典的NF-κB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在TNFα处理的小鼠原代血管内皮细胞中还发现:NF-κB调控26个microRNA,其中21个上调,5个下调。进一步研究发现,7个NF-κB调控的microRNA还可能调控9个NF-κB调控的基因。最后通过检索数据库发现,5个NF-κB调控的基因和12个NF-κB调控的microRNA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提升了对心血管疾病进展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证明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1、10、30、50和100μg/ml)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3、6、9、12和18 h,筛选出建立炎症损伤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安石榴苷预处理细胞2 h后用脂多糖刺激12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的p65、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水平。结论:MTT结果显示,30μg/ml脂多糖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12 h能够造成细胞活力下降和形态改变(图2和3)。RT-PCR结果显示,安石榴苷预处理后炎症因子显著降低(图4)。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安石榴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IκBα降解以及p65、p38、JNK和ER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图5和6)。综上所述,安石榴苷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1)喷施外源茉莉酸对受到镉胁迫油菜的作用;(2)是否茉莉酸能够通过增强气体交换,从而保护受到氧化胁迫的地上部分组织的叶绿体,进而通过减少镉的吸收来维持离子平衡;(3)是否通过喷施茉莉酸来对具有减缓镉毒害效应的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调节。创新点:茉莉酸能够调节响应胁迫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通过保护叶绿体免受活性氧(ROS)伤害而提高光合产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缓解油菜植株受到的镉毒害。方法:(1)叶片气体交换;(2)叶片光合色素分析;(3)丙二醛与抗氧化酶活性分析;(4)营养成分分析;(5)透射电镜亚细胞水平观察。结论:茉莉酸对于植物受镉毒害的缓解作用的机理在于减少叶片中镉的积累,从而减轻氧化胁迫过程中产生的ROS对于膜系统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甲烷生理盐水对哮喘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创新点:通常我们认为甲烷生理盐水对人体并不发挥生理性的影响,但近年来涌现出的研究发现甲烷生理盐水可以发挥对多种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卵清蛋白刺激的小鼠哮喘模型,发现腹腔注射甲烷生理盐水的方式可以发挥对哮喘小鼠的保护作用,减轻哮喘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缓解炎症和凋亡水平。方法:通过卵清蛋白刺激诱导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方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组小鼠给予甲烷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通过测量小鼠气道阻力指数(RI)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来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对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测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灌洗液和采集的血清中白介素4(IL-4)、IL-5、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SH)、髓过氧化物酶(MPO)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论:甲烷生理盐水可以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功能,减少肺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其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甲烷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生物学特性发挥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低氧状态下熊果酸对结肠癌细胞化疗增敏的作用及其机制。创新点:首次发现了熊果酸对结肠癌细胞株有化疗增敏作用,这种效果与抑制HIF-1α和MDR1相关。熊果酸在低氧条件下还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分别在常氧和乏氧状态下,在三种结肠癌细胞株RKO、Lo Vo和SW480对5-FU和奥沙利铂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中,观察熊果酸对提高结肠癌细胞化疗的敏感性(图1和2)。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评估HIF-1α、MDR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图3和4)。通过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来评价熊果酸对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图5)。结论:熊果酸在乏氧状态下抑制HIF-1α的积累和MDR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抑制新生VEGF的表达,同时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点:对东南沿海地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的不同季节PM_(2.5)颗粒物的水提液进行了毒性探究。方法:对比了冬夏PM_(2.5)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水提液对人肺支气管细胞BEAS-2B的毒性,并探讨了其毒性和化学组成间的相关性。结论:冬夏季节PM_(2.5)样品均以水溶性离子,尤其是SO_4~(2-)、NO_3~-和NH_4~+为主,其次是有机组分,重金属含量较少。PM_(2.5)浓度越高,暴露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越大,对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加的影响也越大。但是当PM_(2.5)浓度相当时,夏季采集的PM_(2.5)的暴露液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更大。PM_(2.5)的细胞毒性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关系密切,而与质量比重最高的水溶性离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管癌来源外泌体(TEX)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通过体外实验证明TEX可引起CIK抗肿瘤活性下降,且此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穿孔素表达抑制相关。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胆管癌细胞(RBE)来源的外泌体,同时CIK通过人外周血培养获得。将TEX负载到CIK培养体系中作为TEX-CIK组,不加TEX的CIK作为N-CIK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IK细胞表型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培养基上清液中TNF-α和穿孔素的浓度,CCK-8法检测CIK对RBE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TEX能降低CIK细胞CD3~+、CD8~+、NK(CD56~+)以及CD3~+CD56~+比例,并且抑制TNF-α和穿孔素表达,从而降低CI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利用胎鼠海马神经元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方法:首先分离胎鼠海马神经元并鉴定。使用MTT法检测异丙酚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然后将神经元分为不同的组,分别用0.1、1、10和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细胞,然后加入100μmol/L的异丙酚继续培养,同时设异丙酚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Bad、p-Bad和Bcl-x L的表达变化。在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前加入LY294002,进一步研究PI3K/Akt途径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明显降低了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及p-Akt和p-Bad的表达水平,增加了Bad的表达,从而Bcl-x L/Bad的比率升高。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逆转这种效果。LY294002可以抑制右美托咪定的保护作用,说明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猪圆环病毒3型衣壳(Cap)蛋白如何诱导细胞自噬。创新点:首次证明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诱导细胞自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也参与其中。方法:构建过表达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检测LC3、p62和m TOR等自噬通路的关键分子。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达Cap蛋白的细胞是否有EGFP-LC3B点状聚集和自噬泡生成。利用氯喹抑制溶酶体酸化,探究衣壳蛋白是否诱导完整的自噬流。利用MG132抑制蛋白酶体途径,探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否参与自噬过程。结论: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通过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磷酸化诱导HEK293T细胞自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也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