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菜用甘薯茎尖,通过测定其不同贮藏期 Vc 和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了甘薯茎尖在冷藏和冷冻下Vc 及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冷藏和冷冻两种贮藏方式下,甘薯茎尖 Vc 均下降,但冷藏处理较冷冻处理下降幅度小。亚硝酸盐含量出现消长变化,冷冻比冷藏条件贮存亚硝酸盐增加低些。所以食用时应根据需要综合考虑采用冷藏或冷冻,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甘薯酸浆对某些种类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受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处理的酸浆的抑菌效果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采用新制酸浆、体积分数为0.05的乙醇、新制酸浆加体积分数的0.05的乙醇、35℃处理的酸浆、60℃处理的酸浆对草莓进行处理,常温下进行贮藏过程中,观察其腐烂进程,结果表明新制得的原浓度酸浆的防腐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预处理对甘薯根颈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甘薯根颈采集后,采取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其多糖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薯根颈4种不同处理方式多糖含量顺序是:鲜样品烘干〉鲜样品漂烫处理〉鲜样品保鲜贮藏〉鲜样品自然风干.以鲜样品烘干处理多糖含量最高,为4.59%;鲜样品自然风干处理多糖含量最低,为3.8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对甘薯淀粉糊理化性质的影响.甘薯淀粉经不同湿热条件处理后,通过测定其透光率、溶胀度、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分析了湿热处理水分、温度、时间、水改变对甘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薯淀粉糊的溶解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水分质量分数(10%~30%)的升高,淀粉糊的透光率从11.43%降至3.5%,呈逐渐下降趋势.凝沉性逐渐减弱,膨胀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冻融稳定性增强.改变湿热处理温度(90~130℃),淀粉糊的透光率均低于原淀粉(8.87%),且静置后所得上清液体积都远远大于原淀粉,凝沉稳定性下降,而膨胀度均高于原淀粉(2.82),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淀粉糊的透光率和凝沉性逐渐增加,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则呈现无规律变化.电镜扫描分析显示,经湿热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会发生明显皱缩,部分颗粒有粘结现象.  相似文献   

5.
甘薯起源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和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口之间.20世纪60年代末,从秘鲁智尔卡峡谷的洞穴里发掘出的甘薯块根遗物,经鉴定已有8000—10000年的历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甘薯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其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葡萄牙航船沿航海家V·大革马(Ca Gama)的航迹,自美洲和欧洲将甘薯引入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一是哥伦布从美洲新大陆携甘薯至西班牙,后由西班牙水手再将甘薯携带至菲律宾(古称吕宋)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入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相似文献   

6.
不同苜蓿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干旱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及其生理机制。方法:于2016年在安徽凤阳以金皇后、阿尔冈金、苜蓿王、超人和德宝5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调查了干旱处理前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的植株形态变化,测定了植株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旱指数。结果:干旱处理后植株株高和鲜质量显著降低了13%~32%,体内生理指标则显著增加了12%~130%。结论:金皇后和阿尔冈金抗旱能力较强,另三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弱。抗旱力强的品种在干旱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更多,而抗旱力弱的品种丙二醛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蔗糖、琼脂、肌醇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pH值的MS培养基上,接种甘薯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25-30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8.0g/L;肌醇的质量浓度为1.0g/L;pH值5-6有利于甘薯愈伤组织的生长。基因型、外植体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间诱导的甘薯愈伤组织产量和质量有差别。1.0mg/L2,4-D与1.0mg/L KT(或6-BA)搭配有利于诱导高质量的甘薯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MCP处理对南果梨15℃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明显抑制南果梨果实硬度的下降,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推迟乙烯释放峰值出现的时间,抑制果胶酶活性的剧烈变化,延缓南果梨的后熟,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以徐薯18为实验材料,用M S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甘薯愈伤组织,研究盐胁迫对甘薯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呈上升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且都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58-61
本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红曲霉菌剂对五华三黄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其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选5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五华三黄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对照组为基础日粮,实验组分别喂养添加0.2%、0.5%、0.8%和1.0%红曲菌剂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和0.8%红曲霉菌剂组的鸡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23.04%,18.79%,增重效果显著(P<0.05);(2)喂食红曲菌剂1 20 d后鸡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有所下降,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3)红曲菌剂各处理组对五华三黄鸡胸肌率、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不同程度降低腹脂率,尤其是0.5%的处理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基础日粮中添加红曲霉菌剂对五华三黄鸡的生长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群落,其适宜添加的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灌浆期涝渍对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冬小麦灌浆期的渍害和涝害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处理相比,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S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POD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对照组,在灌浆中后期低于对照组。渍害处理后和涝害处理后的小麦旗叶CAT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麦旗叶CAT活性降低。渍涝害处理后的MDA含量在整个灌浆期都高于对照组,且旗叶MDA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通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MDA含量的变化可见,在小麦浆期涝渍胁迫中,CAT在旗叶抗氧化酶系统中起到主要作用,POD和SOD起到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西红柿在贮过程中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西红柿果实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交化是同步的,而过氧化氢酶正好相反。这些变化反映了果实的成熟程度和组织衰老的状况,据此可以认为这三者均可作为西红柿贮藏的重要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处理后培养观察黑曲霉的生长情况、孢子形态、胞内蛋白质含量以及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后各处理组在长势,孢子形态,胞内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10min处理组的菌株长势更好,孢子更大,胞内蛋白质含量更高,酶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以紫甘薯"紫罗兰"品种为试材,定植30 d、40 d、50 d后,叶面喷施700倍液、800倍液、900倍液、1000倍液、1100倍液海藻肥,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施肥7d后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种植3.5月采收,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海藻肥浓度与紫甘薯产量和品质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以700倍液对紫甘薯的影响最大,产量、花青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分别为21.32%、7.33%、26.22%和19.57%。  相似文献   

15.
甘薯加工中控制褐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抑制甘薯褐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甘薯片放入80℃的热水中处理0.8min,再放入由抗坏血酸、食盐和柠檬酸分别按0.06%、0.24%和0.30%配制而成的护色液中进行护色处理15min,可明显抑制甘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葡萄贮藏过程中几个生理参数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证明:葡萄果实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是同步的,而过氧化氢酶正好相反,据此可以认为这三者均可作为葡萄贮藏的重要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以"紫罗兰"紫甘薯为材料,薯苗扦插成活后30d叶面喷施50mg/L、150mg/L和250mg/L三种浓度PP333溶液,并以清水作对照.用药后7d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种植3.5月采收后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三种浓度PP333处理中,150mg/L为最佳,增产率19.37%,花青素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9.60%、17.87%、11.06%,含水量降低1.60%,各项指标的影响较对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采用1.0%LaCe、0.8%P以及1.0%LaCe-0.8%P复合变质对Al-25%Si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不同变质剂对Al-25%Si合金的变质效果。经变质处理后,Al-25%Si合金中的初晶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细化作用,0.8%P的变质效果为最佳,初晶硅由未变质的粗大的五瓣星状及其他较复杂形状转变为细的多边形状和板片状,平均晶粒尺寸由150μm~200μm细化至30μm~50μm,共晶硅以长针状分布,分布密度明显降低。单纯加1.0%LaCe处理后,合金中初晶硅形态上无变化,平均晶粒尺寸略有减小,共晶硅发生明显变化,从长针状变为颗粒状或短棒状,尺寸大幅减小。P-LaCe复合变质需控制好二者的添加量的配比,否则易产生过变质现象,降低变质效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变质处理后的Al-25%Si合金的抗拉强度与硬度均不同程度增加,以0.8%P变质后的合金力学性能为最佳,与金相组织细化程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用保鲜剂STS—蔗糖—8—HQC处理旱金莲切花,研究保鲜剂对切花体内的生理变化及瓶插期间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切花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高于对照组,其组织水势大于对照组,说明该保鲜剂能有效地缓解切花离体后所面临的水分胁迫,维持水分平衡,具有推迟切花衰老、延长其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褐变指数和PPO酶活性最低,分别仅为1.40和2.0微摩/分钟·克;乙醇含量增加最低仅为0.206mg/1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