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普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相继延伸到了虚拟的赛博空间,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并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的两性问题也在互联网上有所突显.本文拟以女性网站及女性频道为例,考察互联网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探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性别问题上是否依旧存在刻板印象与歧视现象,网络时代是依旧延续着男权话语体系,还是为女性话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和择偶等诸多方面受到的歧视、排斥和压抑;有感于一个女人除了脑力和品德之外再无他物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有感于女性无法参与任何伟大的运动,更无法借用文字记录自己,从而使自己进入历史,伍尔夫在文中着重强调女性自由空间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伍尔夫说:  相似文献   

3.
杨嫚 《网络传播》2005,(8):94-94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如今也开始在市场细分上做文章,于是,大量以女性为受众的网站纷纷涌现。比如“伊人风采”、“瑞丽女性网”、“网妖”等等。这些女性网站大多以新女性或新女权主义来标榜自己,加之其感性的内容,利用网络多媒体传播手段,倒也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关系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媒体究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还是社会现状的维护者。本文拟在传播社会学视阈下,考察女性媒介与中国妇女发展、社会发展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现实社会意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性别、传播学、广告学为理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表现入手,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出现的比率、场合、广告代言的商品品类、女性身体暴露尺度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媒介中女性刻板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传者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本文以一项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男权社会业已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甚至成为男权统治的护旗手。  相似文献   

6.
在“幻灯片事件”中,鲁迅因为看客对于被砍头者的麻木神情,而把视线转移到看客身上,从而把被砍头者也看成与看客一样的“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那么启蒙者、看客与被砍头者的关系就被转移为启蒙者与看客的二元关系了,这种置换导致的后果就是启蒙者与看客的关系取消了看客与被砍头者的观看关系,或者说启蒙者投向看客的目光压抑了看客投向被砍头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荀洁 《东南传播》2012,(11):31-35
在新医改语境下,从健康传播视角用量化方式考察新浪、搜狐和网易中健康频道的首页信息内容,目的是了解三个频道传播内容的总体情况,尤其以发现内容中的传播偏差为主,并试图寻找内里的原因。考察发现,三个网页均是大而全的"杂烩型"设计,以文字信息为主,配以少量的图片和视频信息,在具体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重视生理健康,轻视心理健康、欠缺应景内容和软文、互动误导等问题。这一考察对于及时了解新医改对网络传媒健康传播的影响,拓展国内健康传播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传播领域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的行业,战争是“让女人走开”的男性领域,那么处于劣势地位的女记者是如何走入战争,成为记者中的王牌———战地记者的呢?由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妇女解放的特殊性,中国的女记者从抗日战争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这半个多世纪里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路线———模仿、解放、觉醒、突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变异的模仿阶段通行证:被男性化了的身份在这个阶段要以女性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走入从来都是“让女人走开”的战争可谓阻力重重。极少数的女记者站出来无畏地挑战世俗,却也只能以被男性化了的身份出现在战…  相似文献   

10.
金庸的武侠小说给读者展开一个独特的江湖画卷。在这个颇为新鲜的世界里,女性形象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金戈铁马、历史更迭的沉重之下,男女关系的纠葛甚至成为文本发展的主线,这无疑归功于金庸进步的女性观,然而,浸润了几千年的男权意识不会轻易退出,它成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继续操控着江湖世界里失衡的男女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她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综艺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女性综艺势头迅猛。虽然她综艺以女性为主要受众,但是在综艺节目中的女性形象还是没有摆脱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期待,女性的出场呈现定型化。在她综艺中当女性表达自由思想时,会产生话语介入的矛盾。一方面女性想颠覆以往男权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一方面又在迎合男性期待的女性形象,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本文中,笔者以芒果tv的《我家那闺女》为例,来分析现在的她综艺中出现的同质化现象,并根据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相似文献   

12.
夏宝君 《东南传播》2021,(1):147-150
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碰撞,女性的力量在这一时期空前强大。大众媒体通过对现实世界的重构,成为性别建构的重要场所和领域。本研究基于建构论的视角,对《广州民国日报》的广告图文进行研究,试图探寻其如何通过广告中所呈现的女性的身体、活动交往空间、生活场景、生活方式等话语空间,建构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性别角色与身份变革、女性意识以及女性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既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转变,也能够发挥其工具属性维护社会主流的性别意识、稳定既有的秩序。在两分化的社会性别背景下,网络词语形成、传播、以及跨媒介使用,不仅承担着对社会性别的描述与刻画,还能通过选择性曝光的行为方式,巩固与强化既有的社会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关于媒介技术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虽然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媒介技术研究学派,但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三论",被认为是媒介技术研究学派的集大成者。但麦克卢汉的理论受到的争议颇多,一度在20世纪80年代低迷下来。继承麦氏理论的美国学者梅罗维茨大胆吸收了麦克卢汉理论的精华之处,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进行定位,独创了富有特色又具有开拓性的"媒介情境理论",很好地揭示了电子媒介如何引起场景、信息系统和行为的变化。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  相似文献   

15.
正年龄稍长的城里人大多记得"邮发合一"这个专有名词,在早些年间,报纸和期刊是通过邮局发行的,买报刊只能去邮局门市部。这种模式既不适应城市越来越大、居民报刊阅读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报刊亭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大中小城市的大街小巷,市民们不必再跑出几公里,去寻觅一间附设报刊门市部的邮局,只需在报刊亭就近解决,还可先翻后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混得熟了,还可托老板代购暂时脱销或并未经营的品种。大大  相似文献   

16.
女性期刊作为女性阅读的重要文本,是否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对于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意义重大。女性角色"出场"的定型化和"在场"的缺席、女性话语介入的矛盾体现、女性期刊编辑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是女性期刊社会性别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女性期刊内容应注重女性意识的提炼、加强对女性期刊编辑主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协同支持系统的培育是女性期刊构建社会性别意识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女权推进过程中,一些女性特质被解构,陷入了传统的对立面,"使妇女拥有了一种虚幻的权力体验,过去是为自己的性别美德所禁止的".①尽管科学技术不断为文明祛魅,但网络社会极旧再建构了男妇权力,女性在文明社会里作为消费品再次论为"第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媒介与女性关系进行深入观察,透过一些可见的议题和现象,以及不可见的社会深层机制与缘由,对当代纷繁复杂的中国媒介与女性景观进行学术层面的系统梳理.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媒介与女性关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可见的呈现:媒介成为性别议题呈现的主要场域”、“可见的推动:媒介成为为女性赋权的利器”、“不可见的制造:消费文化与传统性别文化结盟”、“不可见的缘由:理论研究与媒介现实错位”.  相似文献   

19.
论媒体“软实力”——以另一种视角考察媒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为生存与竞争的需要.媒体都非常关注并努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建设,以使媒体的发展保持一种良性,可持续的状态。对如何构建竞争力,各位专家学者各述其理.南京大学教授丁柏栓先生更是提出了媒体“软实力”一说。丁教授认为.媒体“软实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效仿和复制的.是一种内隐而非外露的实力形式.特定媒体一旦拥有了这种强大的“软实力”.其他媒体就很难取而代之。 其他的几篇.也同样值得一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儒家思想最为合适的注脚之一,"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通过对个体相互间的角色定位来型塑社会结构与人际传播的基本秩序和原则,对中国乡土社会人际传播的范围、理念、规范及效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勾连起儒家"大传统"与日常"小传统"。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总是深深地"嵌入"差序格局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