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基础、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业态创新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从旅游市场规模、主要旅游企业、旅游人力资本3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特征,且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略低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2010—2019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整体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属于勉强协调,总体呈“M”形的增长态势;(3)四川、陕西和重庆属于协调等级且旅游经济滞后,云南、广西属于协调等级且数字经济滞后,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属于失调等级。该研究对持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该区域内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2)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3)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4)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格局与合作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运用归纳法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格局,总结出资源格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生产区位和消费区位不匹配,资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认为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合作开发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主要的资源合作开发模式:资源合作共赢模式、国际地缘战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股权并购、风险勘探、购买产能等实现形式,后者包括合资开发、建立能源共同体、组建战略联盟等实现形式。最后,提出了促进资源合作开发的政策建议:首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委员会;其次,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开发金融机构;第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寻求资源合作开发的互利共赢;第四,鼓励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实施资源兴国和创新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规划期间,新丝绸之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初步建成,“中国-中亚”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已初具规模.合作共赢建设新丝绸之路,将为中国和中亚各国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机遇,有利于促进各方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王岁孝  操龙升 《科教文汇》2014,(35):117-118
本文分析研究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旅游规划构想,提出将三秦文化整理研究,翻译成英语并向中亚国家推荐,让更多中亚国家认识陕西,加强与陕西的交流合作。同时,总结了几点关于文化英译的策略,旨在提高三秦文化英译的质量,促进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7.
运用相对风险模型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并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预判趋势.研究表明:以水体为环境受体,干旱气候灾害和人口增长这两类自然风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风险源;沿线区域中,中亚和南亚国家处于高生态环境风险区,欧洲多数国家处于低生态环境风险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正今日的青海,已深刻体会到,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只有壮大特色优势资源,才能让全省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放眼望去,一个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立体式雏形日渐清晰。国际展会,让青海以开放的态度融入世界循着我省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的足迹,我们发现,从2014年开始,我省很多重要展会都将"一带一路"建设概念高调嵌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3)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深刻的内涵,也具有应对时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同时存在着政治经济方面的风险,需要全面认识其的建设和发展,为欧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运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3种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综合研究并详细计算该经济带对国内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自治区)的3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影响和程度,以研判沿带制造业的集聚态势。接着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数据,并根据测度结果选出E-G指数显著上升的3个制造业行业与海铁联运的运势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丝绸之路上海铁路运的运输方式是带动制造业积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实施该战略迫切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正确处理和协调国内外各方的关系。国内各方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政府在协调各方关系时,需要摆正市场制度与政府制度的关系,完善协调机构,兼顾各方利益,将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合理融合,避免各方抢资源、抢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对外围国家,要坚持互利共赢、共享发展的理念,创造跨国合作的共同基础,化异为同,实现各国战略对接,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力所能及地承担起大国的各项责任,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向西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的研究脉络与内在逻辑主要涉及:对其历史由来与提出背景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及战略意义;分析现实基础与合作内容;把握潜在挑战及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研究亟待深化,需要将潜在挑战纳入战略考量,建构协同转型机制以及重视人文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疆涉外经济实体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企业经营将面临新挑战。建议采取大力支持企业开拓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分散国别风险;创造更加开放的涉外营商环境,拓宽新疆向西开放大通道。  相似文献   

14.
《内江科技》2019,(12):62-63
本文采用了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了黔东南州贫困现状和成因,分析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归纳出黔东南目前较为典型的黎平县"体育+"或"+体育"模式、施秉县景区帮扶模式和台江县政府主导模式三种扶贫模式,并提出了黔东南民族体育旅游扶贫模式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旨在培育更具活力的体育旅游产业,借助黔东南州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助推全州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15.
林笑 《华夏星火》2014,(7):50-52
农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让沿线国家越走越近,也给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以长安城为起点,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这条国际贸易通道源源不断销往西域各国,甚至远达欧洲,而西域的商品也通过驼队源源不断运抵中国;1300多年前,唐朝玄奘法师经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并将佛教经典带回中国,丝绸之路再一次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生态文明。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作,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等领域率先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美国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球气象站点日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曲线法、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多尺度区域统计等方法,系统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1980-2014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5年以0.4℃/10a的速率呈现明显升温态势,30.1%的区域升温显著,0.03%的区域降温显著。各国普遍在20世纪末进入偏暖阶段。降水以减少为主,却仅有0.19%的区域减少显著,零星分布于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的西部。南亚1991年后进入降水偏多阶段,其余地区多在1999年后进入降水偏少阶段。该成果能够为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统领下解决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但发展互补性强;"沿路、沿海、沿河"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大陆桥已成为沿线城镇发展的空间主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以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旅游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全民旅游意识的转变,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扶贫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无法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所做的演讲中郑重提出,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伟构想自提出以来,陆续得到沿线各国的响应,一些经济合作正在"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地逐步开展,成果渐显。2014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此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和讨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