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产线平衡是通过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改善作业方法和秩序,消除瓶颈工位,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的平衡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桂林皮尔金顿夹层汽车前风挡玻璃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该企业生产物流的基础上,首先找出生产线中的瓶颈工序,然后应用工业工程的优化方法对瓶颈工序进行改善,降低了生产线节拍时间,最后运用阶位法对生产线进行再平衡,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平衡率。  相似文献   

2.
陈俊成  谢峰  张于贤  李娜 《科技广场》2013,(10):244-246
本文以生产线的工序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各工序工作节拍与生产线平均节拍的比较,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为依据,采用山积表进行新的瓶颈研究方法的探索,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研究瓶颈的绝对时间研究法。经验证,通过绝对时间研究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发现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对生产线的平衡分析、改善和设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4)
本文针对W公司压缩机总装一线装配线平衡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对企业总装线现状分析,找出了影响企业总装线平衡率的瓶颈工位。另外,论文通过装配线工位作业分析和后期现场改善两大方面的内容对瓶颈工序进行优化改善,提高了公司总装生产线平衡率,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单日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H净水器公司RB产品总装配线存在的生产线不平衡、产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工业工程和遗传算法的改善方案。首先利用鱼骨图、ECRS原则等对生产线平衡问题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装配线动作单元进行排序优化,进一步提高生产线平衡率。改善后RB产品瓶颈工序得到改善,生产线平衡率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生产线衡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均衡,调整作业负荷和工作方式,消除工序内和作业间的浪费。本文通过某车间壳体生产线进行现状分析,找出瓶颈工序,并对产生瓶颈工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减少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合理布局设备,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等,最终提高了该生产线平衡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企业生产流程不均衡、在制品占用量过多以及瓶颈工序等问题,运用5W1H和ECRS等IE技术,对现有的工艺程序图和工序流程程序图进行了分析改善。改善后的生产流程平衡率较低,运用作业压缩、分担转移、加人、减人等技术对生产线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提高了产线平衡率。通过生产流程的改善活动,提高了企业管理者应用IE思想解决生产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向流程管理的方向发展,提升了生产管理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颖 《大众科技》2014,(10):86-88
以A公司的PCB的生产线作业研究对象,在特定的条件下持续对生产线进行改善。用模特法分析生产线瓶颈问题;用ECRS方法减少工序数和动作次数;采用先进的机械器具和编译程序提高SMT系统的作业时间来提高生产线的平衡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最后产生很好的竞技效益。  相似文献   

8.
陈艳芳  龙淑嫔 《科技风》2014,(14):19-20
针对某矿业有限公司碎石生产线出现的大矿石输送不出去形成死循环,矿石粉成品率不高、质量差等生产线不平衡问题,提出在原有生产线上加装石角分拣线解决死循环瓶颈,加装洗砂机形成水洗工序,提高矿石粉质量的优化设计方法,从生产工序和设备上实现生产线平衡。  相似文献   

9.
以物流与信息流为基础构建生产线价值流图,对Y公司童鞋生产厂间存在布局不合理、物流混乱、搬运浪费严重以及生产线平衡率较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精益生产的思想,通过设定优化规则对生产线重新布局,运用线平衡法对工序进行重新调整,并且通过绘制未来价值流图,提出了未来持续改善点,改善结果使工位减少10个,生产线平衡率提高了44.1%,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系统中的工人分配提出优化模型。模型中考虑工人之间的差异,根据工人在具体工序上效率的不同,采用0-1规划的优化方法,分配工人到具体工序上,目标是平衡生产线和提高瓶颈工序的效率。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在生产线的效率方面优于文献7中的递归算法,特别对于工人效率差异比较大的算例3,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并且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企业生产线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实例,利用仿真方法对生产线平衡和企业利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线平衡来寻求与企业利润之间的临界值。仿真结果表明,当生产线平衡小于89%时,企业的利润会随生产线平衡变大而不断增加;当生产线平衡介于89%到97%之间,企业利润基本上保持不变;当生产线平衡大于97%时,企业的利润反而会略微的有所下降。得出生产线平衡与企业利润之间临界值是89%左右。  相似文献   

12.
汽车铝合金的轮毂制造一直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点。通过数控加工铝合金轮毂,能够实现铝合金轮毂的精加工。在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中,需要对铝轮毂进行定位,便于提高铝合金的精度。本文主要对其定位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进一步凸显定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汽车前排座椅的装配线平衡率,建立基于MODAPTS的工时测算系统,分析装配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以装配线平衡率、工位负荷率和平滑性指数等多重因子为评价指标,对装配流水线上耗时且频繁的动作进行优化,同时针对瓶颈工序采用最小作业重排法分解重排。利用Plant Simulation仿真分析方法验证改善前后的效果。研究表明,应用MODAPTS法预定标准工时并优化动作,可使装配线平衡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规范操作动作,减少了工人疲劳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阀门制造企业的阀门核心部件(阀体)生产线存在的产能不足、车间信息传递不流畅、生产线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价值流分析的精益改善方案.通过快速换模技术、看板管理和生产线布局调整等方法,对阀门的整个加工流程进行改善,提高了生产线平衡率及产能.研究成果还可以为阀门其他零件的生产过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表行业国南网的统一招投标,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增加,劳工缺乏,获利下降。企业要发展,内部必须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而通过生产线的平衡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生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对生产线平衡相关知识的研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完成了分析三相产品的装配工时、设计生产线线体等工作。该生产线装配工位平衡率达到86%以上。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能更早地建立起优化的生产线体进行生产,使得三相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减少了时间、人力及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国实行改开放政策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促使我国更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对于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凸显优越。伴随社会整体不断进步,推动我国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购买车辆来方便出行。传统的汽车轮毂由于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经逐渐被取代。新型的铝合金轮毂因其自身质量轻、散热快、减震性能好、轮胎寿命长安全可靠、尺寸精确平衡好以及容易加工制造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在现代汽制造行业中。现代化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生产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会整体提升汽车制造行业的进步,通过采用先进的汽车铝合金轮毂模具及数控加工工艺,全面改善常规机械制造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轮毂整体最优化模式的形成。本文通过对铝合金轮毂的优点以及铝合金轮毂模具数控加工工艺的相关事项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强化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生产工艺简便、快捷、可靠的高效性模式,为我国经济效益增长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流水生产线工艺平衡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分析了工艺平衡在流水生产线中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流水生产线工艺平衡率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6)
油用三牙轮钢齿钻头的牙轮铣齿加工工序,一直是钻头生产线上很关键的一道工序,至今该工序配备有两台设备,是80年代初期从美国进口的专用铣齿机床。自从08年以来,钻头市场不断发生变化,钢齿牙轮钻头需求量上升、小尺寸、个性化产品种类繁多,因此,铣齿工序出现瓶颈及铣齿设备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汽车轮毂结构相对于传统汽车轮毂的质量轻化,以拓扑优化方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应用Ansys Workbench对某汽车轮毂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通过对轮毂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并将质量在其最大允许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布,根据模型的优化结果进行了二次设计。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相对于优化前减轻了10%,材料的利用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实现了轮毂结构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曲轴生产加工工艺,加工精度低,工序质量稳定性低,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提高曲轴加工的质量和精度,本文根据曲轴的产品结构特点、生产线工艺设计流程,对生产线所使用的关健工艺技术、设备作改进性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初步达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