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及如何借民族文化打出旅游特色牌展开讨论,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概述,分析土家族文化对长阳县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得到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这一结论。提出应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线,形成一条具有民族特色,集旅游地形象、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配套设施构建及旅游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旅游发展的一些良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有效利用了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着重突出了生态旅游,加强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至今为止,阿坝州旅游业更不断加强和开发乡村特色旅游等旅游产品,旅游发展态势不断崛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以昭君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独特性的文化资源,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化,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竞争力,如何发展和创新昭君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充分地将昭君文化,与草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借以草原这一天然的自然环境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昭君文化旅游资源,再以昭君文化游作为龙头继而推动内蒙古以及呼和浩特的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6)
我国拥有56个少数名族,各个民族无论是从其居住环境、人文特色,都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为推进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是一个跨民族、跨文化的市场探索,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也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但是少数民族面对外来经济文化时会显示脆弱的一面,无论是少数民族特有环境,亦或是社会、经济上的冲突,都不利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问题冲突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石矿冶文化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凭借浓厚的矿冶历史文化,黄石近年来在打造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四位一体"的背景下研究黄石矿冶文化与旅游城市共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也将提出如何协调矿冶文化建设与旅游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各少数民族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红色革命优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恩施旅游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行为角度、旅游景点开发现状、旅游综合收入三方面肯定取得成绩,但也凸显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门票相对较贵、特色不突出;产品同质、州内旅游业发展不均衡、开发单一;旅游联动发展机制在不强以及营销手段落后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甘肃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旅游业作为甘肃先导产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结合甘肃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甘肃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吉林土特产生产企业特有的性格和区别于其他省份的特点。品牌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突出原产地形象,将吉林民间艺术、风土人情融入设计之中,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同时,将土特产品作为重要的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伊春林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区,文化事业应依托新兴旅游业求发展,紧扣"绿色"主题,叫响"中国林都"文化品牌,充分整合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精品,构建起伊春林区旅游文化体系,促进伊春林区文化事业整体上水平,为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凉山州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例,对科学发展观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认为旅游产业是真正能够具体体现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过程;旅游产业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能够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的最佳载体;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将一部分经济收入用于旅游,但旅游业的发展逐渐呈缓慢增长趋势,所以要实现旅游业的另一跨越,必须适应旅游新形势,实现"旅游+",例如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新模式。在内蒙古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修学旅游是其旅游新模式的一重大方向,应充分发挥内蒙古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内蒙古旅游业的一大创新,一大跨越。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金源文化特征与价值、金源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内涵及在龙江旅游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论述,阐明这一历史文化瑰宝,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必将在我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嵌合"的历史沉淀,本文以甘肃旅游业为例,以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甘肃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文化旅游业的影响,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文化旅游业的新特点:"本地游"成为旅游新主流;"自驾游"成为旅游新亮点;"预约、限流"成为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新常态;"云游+"成为文化和旅游运营的新模式,指出了文化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全域引流助力全域旅游新发展、智慧旅游逆势上扬、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乘势加速,文旅业发展的新特点还给受到疫情影响的其他相关行业恢复与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溢出效应:乡村游持续助力脱贫攻坚收官战与乡村振兴开局、自驾游等新形式带动汽车业发展、"本地游"促进城市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兴旅游资源。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旅游对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当前延边朝鲜族地区体育旅游开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露营旅游是一种不依赖传统旅游结构和方式的新兴休闲旅游活动,它是集野外娱乐、户外运动、观光游览为一体的前卫消费行为。露营旅游首先是以自然为媒介和背景来发展的,露营地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旅游者的首要因素。人们希望在自然中体验和探索,露营旅游迎合了旅游者的需求,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潮流。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因地域的复杂性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露营旅游融合开发模式定会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产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串联西部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域优势,突出旅游地自身特色,以当地的旅游优势作为突破口,迅速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偏远地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鄂托克旗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为纯正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来发展文化旅游业,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藏族旅游地宗教文化成为最有价值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使得宗教文化按旅游业的发展要求进行转化具有双重意义。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下,伴随旅游业发展注入藏族旅游地的各种文化"流"也同时加速了传统宗教文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景观的旅游大省,仅2018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就多达500多万人次,优质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慕名而来,广西本地经济亦因此发展迅速。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中所产生的利润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提高广西地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价值与竞争力,并发扬及保护广西本土文化,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重点以广西本地少数民族——瑶族的服饰作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