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承接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承接模式尤其是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分析,鉴于江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重点省份与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双重特点,讨论产业承接中的绿色发展政策,以指导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序承接和科学承接,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环境不确定性与网络位置2个维度定义转移企业的结网策略。运用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构建转移企业与本地企业结网合作创新的动态仿真模型,对环境差异性条件下的转移企业结网策略对集群网络结构及知识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环境集群转移企业结网数量较多且集群网络逐渐出现核心企业,知识宽度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后期高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沙克尔(shackle)环境集群部分转移企业的本地嵌入情况较差,知识宽度多次出现零增长点,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前期低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集群。从集群长远发展来看,风险环境是更适合转移企业本地嵌入结网的集群环境,风险环境集群是更能加速促进转移企业提升集群知识水平的集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从转移产业的产业类型视角对集群式转移企业与承接地政府的"转-承"行为进行理论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低产值-低利润产业集群式转移的演化均衡为{不转移,不承接};高产值-高利润产业集群式转移的演化均衡为{转移,承接};低产值-高利润产业集群式转移的演化均衡为{转移,不承接};对于高产值-低利润产业集群式转移,如果能在集群式转移企业与承接地政府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则可以促使均衡从{不转移,不承接}走向{转移,承接}。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湖北完善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态势。湖北应抓住这个有利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布局向武汉过度集中、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的软肋,从而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从分析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出发,探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对策,以期提升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集群内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博弈双方达到稳定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方法证实了均衡点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转移的引领者;产业集群式转移的实现有赖于企业转移时的收益情况,可通过重点培育核心企业、政策引导、改善承接地的经济环境等措施,提高产业集群式转移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梯度转移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江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标准、过度优惠政策和承接主体错位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包括: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正确处理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江西自身产业体系的关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标准,合理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陈振生 《内江科技》2009,30(12):114-114,154
参与国际分工被认为是产业升级的途径之一,本文在梳理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技术转移的视角把影响因素重新分成四类:产业移出国的因素,产业承接国的因素,转移产业的类型,转移的环境因素。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通常内嵌于员工的头脑中,员工流动必然带来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内资企业如何将所转移知识进行整合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由于员工流动导致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垂直整合机制、水平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垂直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水平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内资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是影响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转移效果关系的关键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9.
陕西软件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与科技园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以企业集群为主要特征的科技园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作者从企业集群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园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集群与科技园发展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建设企业集群的途径,以此促进科技园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陕北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其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陕北能源产业的关联性不强;陕北能源产业发展缺乏自主集群创新机制和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三个方面力了提升陕北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应延伸能源产业集群产业链,构建能源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网络,完善能源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珠三角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方面,运用SWOT分析方法表明桂东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机会,也面临威胁。从整体来看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转移的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苏南苏北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文章借用企业理论中的互补性资产概念,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角度,对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试探性研究,认为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呈现出网络状特征。并从产业链的价值形式和知识形式两个方面,总结了创意产业链整合的实现模式。提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须培育本地企业的互补性资产,尤其是外部的互补性资产,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最后以“蓝猫”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及整合作为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避免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盲目、无序的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完善产品布局设计格局,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产品结构性能、创新能力、价格以及空间创新密度四大维度构建一种数据驱动的产品布局设计方法。以产业集群数据资源为基础,运用聚类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产品设计决策模型,为产业集群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以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5,(9):5-8
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思考逻辑,从产业转移、集群式转移和企业转移三层次划分视角,分别以产业转移中的集聚现象、产业集群式转移和集群企业的空间转移为内容,对产业集群空间转移相关研究进行了理论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熊凯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28-29
剖析了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加强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七个方面,对如何把武汉市纺织服装业从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网络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少华  汪佳蕾 《科研管理》2007,28(3):47-52,69
我国产业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与国际上相似的"集群化"趋势,集群中的很多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网络平台,纷纷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的"四大区域网络"及其重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内容有:1、以"产业链"嵌入与延伸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整合为手段的区域产业网络重构;2、以改善产业集群发展中相对"固化"甚至"锁定"的制度创新模式和构建有利于集群关键共用技术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网络重构;3、以启动集群内企业信息化工程、发展"网上超市"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虚拟网络重构;4、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对基于解决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的的区域融资网络重构。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与新趋势,阐明了我国现已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也出现了由南向北的投资战略趋势,依据黑龙江省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应建立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战略的新型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建立与俄罗斯、省际、省内间的区域协调机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对集群企业知识网络中网络关系演化机理的分析,阐述了动态外部环境在网络关系层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企业知识网络所处集群情境中规模与异质性的分析,构建了动态外部环境影响整体网络演化方式的四维度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详细描述了南京大明路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集群中企业知识网络受动态外部环境影响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