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路 《在金色的沙滩上》(S版三年级下册)描述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在金色的沙滩上信守承诺,帮助一位画家叔叔看衣服,并拒收画家叔叔送给她贝壳的故事。文章通过对小姑娘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体现了其金子般的心灵。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表现小姑娘高尚品质的关键语句,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阅读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为主要手段,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缺少的恰恰就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我们教师经常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这使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挤不进课堂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切实地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训练点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课,这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  相似文献   

3.
贝壳和煤炭     
一场无情的大水,把一块煤炭冲到沙滩上,它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煤炭不禁说:“难道我就注定这辈子孤单吗?”一个调皮的贝壳追逐浪花,远离了大海,搁浅在沙滩上。贝壳呼唤着它的朋友,可是没人理睬它。贝壳也情不自禁地说:“我再也回不到蔚蓝的大海里了。”煤炭看到它旁边是一个又白又美的东西,再看看自己,又黑又丑,于是低下了头。就在这时,贝壳说:“你好!你是谁?我怎么从没看到过你呢?”“噢,我是煤炭,你又是谁?”煤炭说。“我是贝壳,你怎么会在这儿呢?”贝壳好奇地问。“我们那儿被水淹了,我让大水带到这里来的,我失去了亲人、朋友,我再也没有同…  相似文献   

4.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义务教育课本小语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金色的海滩上遇到一位画家,并为他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落实词句教学,领会中心,培养阅读能力。 一、设境激趣,感知全文 上课伊始,导语引入:“小朋友们,你们个个都是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的好孩子。今天,老师考考你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播放儿歌《赶海的小姑娘》。在欢快活泼的歌声中,依次放映多幅活动灯片(底片为  相似文献   

5.
山的女儿     
春天,我们美术班写生来到迁西县太平寨乡擦崖子村。天空浮云飘飘,山间泉水潺潺,我很快便陶醉在这充满乡土气息的大自然中。“你是画画儿的?”我一怔,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穿蓝上衣的小姑娘惊异地上下打量着我。“给我们瞧瞧你的本,行吗?”过了好一会儿,她大着胆子问。我笑着把画夹递给了她,小姑娘们便围着看起来,指指点点,叽叽喳喳,像一群活泼的小山雀。很快我们便熟识了,小姑娘叫李秋英,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晚上村里放映电影,我让她找我一起去看。饭后,她果真来了,她推开门向我招招手,神秘地把我叫到外边,从衣袋里掏出几个大核桃说:“我妈让…  相似文献   

6.
阿媚     
阿媚?阿媚是谁?她只是一个小保姆,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姑娘。刚到我家时,她羞答答地站在一旁,低着头不住地搓着衣角。我躺在沙发上,眼光不经意地往她身上扫射一番:蓬松的头发,破旧的衣服,红扑扑的脸。“真土!”我小声地咕哝了一句,目光又重新回到电视屏幕上。我一万个不愿意让她留在我的家里,但“母命难违”。(一)初来乍到,总要向她介绍一下家中的情况,妈妈让我领她到房间安顿下来,我不情愿地把她带到她的房间,一声不吭地指了指里面。她搔了搔头发,捋起袖子,用生硬的普通话说:“你是邀(要)我收视(拾)主人房吗?”“主人房?”我扑哧地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7.
生动的一课     
今天,我随着母亲去卖菜。到了菜市场,母亲把菜摆好后,叫我先看着,她去推板车。母亲离开后,我大模大样地坐好,俨然一个小老板。一个阿姨提着篮子,走过来问:“这菜怎么卖?”我吞吞吐吐答道:“一……一块钱一斤。”她拿起一把菜,叫我称,我拿起秤一看,慌了神:“这种秤我不会用,怎么办?算了,还是蒙吧。”我拿起秤,装模作样把秤砣在秤杆上左右移动。她靠过来看秤,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她说刚好一斤,我才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又来了一位穿着简朴的老爷爷。他很慈祥地问我:“小姑娘,这种菜多少钱一斤?”我没有上次那样紧张了,轻声答道:“一块钱。”他说…  相似文献   

8.
大海     
今年一月,我前往深圳市小梅沙观看大海。我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海风吹来,掀起千层浪花,海水哗哗地拍打着礁石。岸边的沙滩上有很多人,他们有观看海潮的,有拾贝壳的,还有钓鱼的。在蓝蓝的海水中,有许多小鱼在游泳。放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欲望在教学《浪花》这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 ,然后问学生 :“看到‘浪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的说大海 ,有的说波浪 ,还有的说沙滩贝壳之类的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告诉学生 :“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海边去看浪花 ,去和浪花交朋友 ,好吗 ?”接着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片 ,边看边提问 :我们到哪了 ?谁在沙滩上呀 ?她在沙滩上干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要求回答。这时我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说浪花和小女孩在玩什么。通过引导性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主动求…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慎言     
一天下午,我正在活动室弹琴,一位家长来接孩子。她看见一个小姑娘站在我身边,就问:“这孩子很能干吗?”我回答:“是的。”“这孩子这么小,她家里为什么让她全托?”我轻声地说:“她父母离婚了。”我的声音不高,小姑娘不可能听到。可没想到小姑娘已从那位家长看她的眼神里仿佛明白了什么,高兴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忧郁,低下头,默默地离开我,坐到位子上去了。我的心也立即沉了下去,顿时难过得不知说什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开始的。他(她)的性格、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言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有时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有时把别的小朋友的食品悄悄地吃了。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转笔刀,就问他:“是谁的?”他说:“捡的。”我问:“为什么不交给老师呢?”他说:“奶奶在巷里拾了一个大皮球也没交,说留给我玩。”从这里,可以看出大人对孩子的影响。还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小鸡啄米”玩具不见了。我一边找,一边问  相似文献   

12.
船长的高招     
早几年,有一位旅客搭乘美国密西西比河客轮出游,被船长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便同船长闲谈:“船长先生,我想你对河中每一处沙滩一定都摸得很清楚吧!”船长在这条号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行进了很久,当然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可他的回答却十分耐人寻味:“我对河中的沙滩并不全部清楚,因为要把全部沙滩都弄清楚,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旅客对船长的回答感到很奇怪:“什么,你说是浪费时间?假如你不知道哪里有沙滩,怎么能领航?”船长像没有听到他的质问,又重复一遍已说过的话:“是的,弄清楚哪里有沙滩是浪费时间,我为什么要在沙滩之间摸索呢?我知道…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烦恼     
一位少女,一位芳龄十六岁的少女,一位爱把凡事都交给那支耐用的钢笔,让它吻过芬芳的纸面,记下所有少女的梦想……少女的童年没有能说会道的嘴巴,所以除了她的父母没人注意她。就像沙滩上的一枚贝壳,只有一朵浪花和一片天空为伴。女孩的日记本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这天,邻家的主人丢了钱,恰巧我那天在他家玩,他便怀疑我,于是找我父母‘评理’。我明知道是他  相似文献   

14.
小故事     
苏联访问,遇到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家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作家萧伯纳。”说完,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是与一位世界大文豪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您就是萧伯纳伯伯吗?”小姑娘问。“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呢?请您回去也告诉您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自以为是,不禁一时语塞。小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儿童心理咨询”中,我除了接待一些家长外,还接待一些孩子。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位小学生。一位是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她落落大方地走到我面前说:“爷爷,我活得很累、很烦,真不想活了,怎么办?”她这一问使我惊呆了。只不过是7岁的小姑娘怎么会感到和体验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我让她坐下,问她:“你为什么会感到活得累而不想活了呢?”她说:“我一点自由都没有!”“说说怎么个没有自由法?”她说:“你看,  相似文献   

16.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位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里。男…  相似文献   

17.
标准答案     
有一天,我考朋友一个脑筋急转弯题。我问: “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朋友顿了顿问: “当时天黑了吗?”我说:“没有天黑。”朋友回答说: “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朋友说得有点道理,但我摇头说不。“那么,是黄昏的时候吧?”朋友接着问。我有点不懂,问: “这有什么关系?”“如果是黄昏,开始涨潮了,潮水就把脚印冲刷掉了。”  相似文献   

18.
一场风波     
【原稿】来校这么长时间 ,已经好久没有开朗地大笑 ,也没有那么痛痛快快地与同学们一起玩过。然而 ,这一次 ,在我们女生寝室里 ,简直可以说是“大闹天宫”。这天中午 ,我们几个女同学刚吃完午饭 ,一位女同学就去收衣服 ,我顺便叫她也把我衣服一起收下。没想到她尖叫一声 ,就冲进寝室 ,吓得两眼发愣 ,直直地盯着我。我莫名其妙地问 :“怎么了 ,发生什么事啦 ?”她才慢吞吞地说 :“你……你的衣服里面有只老鼠。”“衣服里怎么会有老鼠呢 ?不可能吧 !肯定是你看花了眼吧 !”我不相信地摆了摆头。“真的 ,我没看错 ,那只老鼠刚才在你衣服上跑来…  相似文献   

19.
一位旅客搭乘美国密西西比河客轮出游,被船长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便同船长闲谈:“船长先生,我想你对河中每一处沙滩一定都摸得很清楚吧!”船长在这条号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行进了很久,当然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可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对河中的沙滩并不全部清楚,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旅客对船长的回答感到很奇怪:“什么,你说是浪费时间?假如你不知道哪里有沙滩,怎么能领航?”船长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质问,又重复一遍已说过的话:“是的,弄清楚哪里有沙滩是浪费时间,我为什么要在沙滩之间摸索呢?我知道深水在哪里,不就够了吗?”只在深水中…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先后听了两节《数的大小比较》(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执教的两位老师都对教材作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现摘录片断如下:案例:A教师师:小兔子和小松鼠要举行一次拾贝壳比赛,想邀请同学们为他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生:愿意。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这两个小动物分别拾了多少。“小松鼠拾了38个贝壳。”“小兔子拾了46个贝壳。”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3846师:谁是这次拾贝壳比赛的冠军?“小兔子。”、“小兔子。”师:为什么?生:因为小兔子拾得多。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38比46小。”“46比38大。”师:可小松鼠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