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迭接各地中學歷史教師來信詢問一些有關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其中有許多頗值得公開研究討論,因此草爲此文發表,希望獲得指正。 (二)怎樣確定歷史教學目的底問題 首先,切勿把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混淆起來。例如當我們講述中國近代的‘維新運動’時,不能將教學目的訂為‘使學生瞭解康梁變法’。因為這不是教學目的,而是教學的內容。就這一課的教學目的來說,應以揭露‘維新運動’的實質和思想爲宜。基於這種了解。我覺得應該將這一節課的教  相似文献   

2.
一課國語講完了,讓孩子從喜或怒之中受到思想教育,並在這一基礎之上獲得新的科學語文知識,這就是思想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目的。我們體會,决定目的的過程也就是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過程。今天小學國語教材中絕大部分是記叙文。它是用祖國生動的語言,形象地刻劃新人新事。而記叙文的三個要素是人、地、時,分析須從這裏着眼。當分析人物性格時,首先要把敵、我、友分清,分析故事時要注意到故事的發展就是由因到果的過程。人物的行動是故事發展的因素,而故事的發展過程自然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通過人和事的關係,來表現主題思想。我們掌握這一關鍵,常從文章的標題、起頭、收尾、突出的字句、結構、來探討。例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中學語文課裏應該怎樣進行詞語教學的問題,對我們北京市許多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還是改進教學實踐上的一個新課题。最初,我們為了加强過去在教學中所忽略了的語言因素,就單純地多講詞語。備課時曾為一詞一語的孤立鑽研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課堂教學中也為一詞一語的孤立講解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考試時也有出題偏重於詞語,孤立地釋詞、填詞之類的情况。後來,我們從檢查教學效果上發覺:這樣單純地多講词語並不等於加强語文課中的語言教育,相反地,這却是我們為了「明確語文教學目的、任務」和「相應改進教法」必須解决的問題。 現在,把我們的一些初步認識和在實踐中的體驗,提供出來,和大家研究。一初步認識到的一些基本原則 (一)明確詞語教學的目的: 詞語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達成語文教學的目的,從而要注意下列三點: 1.應明確進行詞語教學不但是發展學生語言,並且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手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問: 什麽呌做‘中世紀’?請較詳細解釋。(福建福安聯合中學吳祖卿) 答: ‘中世紀’原爲一個拉丁文的名詞:medium(中間)aevum(世代),近代歐洲各國都有譯名,如英文爲Middle Ages,俄文爲。這個名詞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爲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到文藝復興前夕之間歐洲的一段歷史所起的名稱,其中有貶斥的意思,認爲以前的希臘羅馬是光輝的‘經典’時代,今後又要進入新的光輝時代,就是‘近代’,只有中間一段是一無足取的。後來歷史家一直沿用這個名詞,但不一定再接受當初的貶斥含意,只把它看爲歐洲封建社會一段歷史的專名,時間也很不一致,在過去普通認爲是指的四五世紀間到十五六世紀間的一段歷史,今日蘇聯的歷史學家認爲這一段歷史的終結點當在十七世紀中期。我們中國過去把這個名詞譯爲‘中世紀’,是專指歐洲的,特別是西欧的封建階段而言。在中文中這一直是一個生硬累贅的名詞,前面是‘上古’下面是‘近代’,當中夾着一個‘中世紀’,頗有些不倫不類,但在過去。講西洋史時用這樣  相似文献   

5.
一在全国農村中,新的社會主義羣衆運動的高潮就要到來。我們的某些同志却像一個小脚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裹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過多的評頭品足,不適當的埋怨,無窮的憂慮,數不盡的清規和戒律,以為這是指導農村中社會主义羣衆運動的正確方針。否,這不是正確的方針,這是錯誤的方針。目前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經到來,全国也卽將到來。這是五億多農村人口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的革命運動,帶有极其偉大的世界意義。我們應當積極地熱情地有計劃地去領導這個運動,而不是用各種辦法去拉它向後退。運動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難糾正的。幹部中和農民中存在的缺點或錯誤,只要我們積極地去幫助他們,就會克服或糾正。幹部  相似文献   

6.
一 學生在運用辭彙方面存在的問題 歸綏師範學校學生,學習語文課當中在辭彙運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以簡師三年級學生的作文來看,用詞不當的現象普遍地存在著。這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類型: (一)誤用辭彙——不明辭彙的意義,寫作時生硬地搬過來用在句子裏,結果用錯了。例如: 1、反動派統治時期,人民表現了可憐的氣概。 2、毛主席對我們是非常關懷和愛戴的。 3、祖國人民大肆生産,大肆建設。 (二)亂用辭彙——對辭彙的意議雖然瞭解,伹寫作時不細心考察,想到一個就隨手用上,不問詞義和詞性,不管用得是否恰當,不管上下文是否配搭得上。例如: 1、我們要加強鍛煉勞衛制。 2、我們理想到將來美好的生活。 3、理論脫節了實踐。 (三)濫用辭彙——寫作時力求句子的美化,堆砌辭彙,鋪張過甚。例如: 1、我們學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 2、新學期帶來了很多生龍活虎的新氣象。 3、大家高舉著紅旗,生氣勃勃地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飽滿的精神步入會場。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高、初中招生都已結束了。部分沒有考取的學生,即將從事生產或暫時自學準備將來從事生產。各地教育行政領導部門和學校,在這一時期,應進一步給這些學生以照顧和關懷。首先應積極地幫助和引導他們從事勞動生產。在農村,由於農業互助合作運動的開展,具有高小和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是十分需要的。本刊這期發表的「壽張縣組織高小畢業生從事農業勞動生產的經驗」中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在農村裏,就應該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在城市裏,高小和初中畢業生可從事的工作門類也是很多的,除了盡可能幫助他們參加工礦企業的生產以外,還可以鼓勵他們跟隨家庭從事各種各樣的手工業生產。這一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說:‘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宁主義’,這是我們檢查自己思想和批判敌人思想的唯一檩準。 馬克思列寧主义历史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论基礎,是把辯證唯物主義原理運用到社會生活研究上的历史唯物主義(‘历史’,蘇聯大百科全書選譯,人民出版社版一頁),這是我們檢查自己和批判敵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唯一標準。列寧在‘唯物论與经驗批判論’中,引了一句古代名谚‘要想認識敵人,就必须進入敵人底巢穴’(人民出版社中文版,三四八頁),因此,為了批判敌人的謬说,就不得不引述一些敵人自己的文字。這里批判胡適的謬論,也以胡適自己的話為主。胡適的思想,在他本人來說,前後是有發展的,但就它的整个体系来說,其反動的、唯心的、为買辦資產階級服務的本質是始終一贯的。因此,我們注意它的時代先後,而不詳細區別它的時代先後。在胡適的論著里,時常可以看到他的所谓‘唯物的’、‘科学的’論證,但是他這些術語的涵义與人們所理解的有所不同。這种術語涵义的不同,不是恩格斯所論的術語的革命(恩格斯:资本论英譯本第一卷編者序,‘资本論’第一卷,郭大力王亚南中譯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二七頁),而是有意的歪曲或是無知的錯誤。我们不能在他的故弄玄虚的魔术式的詞句前面麻痹,而認為胡適也有他的‘唯物的’、‘科學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編輯同志: 我們這裏,每到假期(寒暑假)總是動員住宿學生回到各自的家裏。他們回家,不只是讓他們的家長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思想情況,更重要的是他們應常適當地幫助家裏人一起勞動。但是據我們瞭解,每屆假期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住宿生不願回家,願意留在學校裏。這中間極個別的是因為功課太差,需要留在學校補習功課,此外大多數是認為「在家裏起居、飲食都不如學校好」,「回家要做活(指幫助家裏勞動)」,所以這些學生就往往找各種理由為藉口向學校申請留校。與此同時,我們常聽見學生家長們向學校反  相似文献   

10.
一 東學黨(他們自稱爲東學道)運動是十九世紀末葉朝鮮的反封建反帝鬥爭,是朝鲜人民對榨取剝削的封建統治者的反抗,同時也是對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者和日本的反抗。雖然這個運動失敗了,但它在朝鮮近代史上,仍然有極重要的意義。藉口鎮壓東學黨的起義,日本出兵朝鮮,發動甲午之戰,終於擊敗中國,吞併朝鮮,完成了它五十年來在亞洲侵略行動的第一步。所以在亞洲近代史上,東學党的鬥爭運動也占重要一頁。滿清政府當時既不能積極幫助朝鮮,抵抗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以及日本的侵略;反而支持朝鮮的封建統治者,派兵去鎮壓東學黨,間接地爲帝國主義者服務。原因就是中國統治階級要維護朝鮮統治階級。以投降主義者李鴻章爲代表的滿清政府,寧可使朝鮮向帝國主義者屈服,卻要壓例反抗封建統治者的朝鮮人民。那時滿清方面一律稱東學黨爲‘亂黨’‘亂民’‘土匪’。就連有革命傳統的太平天國晚期領袖洪仁旰的兒子,洪興全所作中東大戰演義,雖然憤慨甲午之敗,意在反帝,對東學黨也沒認  相似文献   

11.
本刊為了在全國教育工作者中间繼續展開學習“實践論”的運動,舉辦學習“實践論”的征文。時間還不到兩個月,已得到全國教育工作者踴躍的應征,這種熱情的回答,使我們非常興奮。這表現出當前教育界中不少的人對於  相似文献   

12.
于卓同志對於蘇聯‘教育學’中三個基本概念的翻譯,提出了很寶貴的意見,這是我們很歡迎的;同時,我們也徵得了凱洛夫‘教育學’的翻譯人南致善同志的意見,一併發表出來,希望從事翻譯工作的同志,來共同討論,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一致的意見,這對於‘教育學’的讀者是會有幫助的。 關於另外的幾點意見,我們答覆如下: 一、共產主義教養的範圍是四大方面,是根據凱洛夫‘教育學’裏所指出的,請參看讀書二一頁——二二頁。這一點似乎還没有什麽‘誤解’。  相似文献   

13.
我對地理科結合時事教育是這樣認識的。地理科(?)舆時事有關,但究竟不是時事講座、因此教學時只能適當地聯系時事,不能脫離課文當成時事去講。现在把我講東北六省時結合抗美援朝運動,貫澈愛國主義與國際主養思想教育的經過寫在這裡,供大家參攷。 關於東北六省的全面情况,在一册課本中是分爲三課來講的(即東北六省、東北的富源、東北的交通和工商業大城市)在備  相似文献   

14.
來函照登     
惠贈 貴刊職教社年會及全國教育討論會特刊至爲感荷惟大會記事欄中鄙人代表教部演詞其中措詞颇多失實查當時係由福州新福建日報記载錯誤如文中有云‘尸位素餐’云云當時 鄙人并無此語又如‘一年來遵令改普通中學為職業學校者尚屬不少他省尚有迄未遵行者’數句係“一年來福建省遵令改普通中學為鄉村師範者尚屬不少但是改为職業中學者则寥寥無幾”之誤大會之第二日即經函請該報更正此次 貴刊想即据該報第一次登載者轉登事关記载錯誤相應檢同新福建日報原更正報紙一份函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們學校裹對毛主席在首屆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進行了學習。在小組討論的時候,大家交流自學心得,情緒頗為高漲。但其中有一位老師所交流的自學筆記,我們感覺到非常奇怪。他不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工作來進行學習,而是用語法觀點來評價毛主席的講詞。當時我認為這樣單純以語法觀點來欣賞這個講詞,是不對的?斎谎芯克恼Z法也未始不可,伹主要還是應該深入地鑽研這個文件的精神實質,並結合實際,深思熟慮,反覆研究,才能把開幕詞學好。大部分老師支持我的意見;但是也有極少數的不同意我的意見。  相似文献   

16.
看到“對於高中本國近代史上册的幾點意見”,感到現在對於教科書的批評討論,是很需要的,這對於正在進行中的教科書編審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編者宋雲彬先生誠懇地鼓勵讀者批評,虚心地接受批評者的意見,這種態度是很好的。我也認為陳高衡先生的批評多是正確的。但教科書必需儘可能的力求正確,每一問題應該仔細研究反覆討論。爲着引起读者對於這本書討論得更仔細更深入,我再就陳先生所談的範圍,提點意見。陳先生第一點意見上說“應在鸦片戰爭的民族鬥爭性質上體現出與階級鬥爭性質的交錯關系”,這意見是對的。至於陳先生說“我們認為應該肯定地依據史實說明中國反動統治者的階級利害與侵略者之間的矛盾有着統一的本質。”這句話過於籠統,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存在着很複雜的問題。正當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時期的第二次鸦片戰爭當中,清朝統治者對外的態度,和第一次鸦片戰爭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就在第一次鸦片戰爭時期中的中國統治階級中,也有抗戰派與妥協派的不同。(林則徐等在禁烟抗戰這一點上,是得到當時人  相似文献   

17.
列寧教導我們「任何一個宣傳者與任何一個鼓動者的艺術,就在於用最好的形象影響一定的聽眾,對於聽眾說來,使真理可能成為更令人信服的,成為更容易掌握的,成為更明顯、牢固而能銘記在心的東西。」文學藝術形象的運用,乃是教師用最明顯的、最容易瞭解的、最令人信服的方法來說明真理,乃是教學上最有效的輔助方法之一。不過,只有教師能够靈活運用這些文學藝術作品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本身應當很好地懂得文學和正確地瞭解文學。由於文学藝術作品,能完整地、尖銳地表现一定社會力量的本質,它就能够幫助我們更深刻地去理解社會現象、階級鬥爭、人民的历史、我們祖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但是,文学藝術作品的作用,並不局限於這些地方。它在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中、在以共產主義教育羣眾中,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文學藝術是黨所  相似文献   

18.
一 認識班主任工作與學校團隊工作緊密配合的意義 一九五三年以前,我校班主任工作舆學校團隊工作的關係是不够正常的。這表现在:在班主任方面,有的對團隊光使用不教育,片面要求團隊在一切活動中带頭,而不幫助他們解决工作中的困難,當不能滿足要求時甚至譏誚諷刺;有的對團隊活動不聞不問,這又有兩種情况,一種是圖自己省事,護團隊活動代替班級活動,另一種是乾脆不理團隊,只按自己的計劃進行工作。在團隊方面,有的團隊幹部不爭取班主任的輔導,单獨進行活動,因而與班級活動  相似文献   

19.
墓誌作為重要的出土文獻,歷史學、考古學研究價值巨大,久為學界所關注。作為語言學研究的重要"同時資料",墓誌相關研究正引起學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研究成果頗為豐碩。墓誌中最為豐富,最為集中的莫過於墳墓義詞彙,這些詞彙形成了墓誌詞彙的特色之一。本文以《新中國出土墓誌·江蘇貳南京》為語料,以其中的語詞為研究物件,對南京出土墓誌中的墳墓義詞語進行研讀,以期有助於該書閱讀、利用及墓誌文獻校理。  相似文献   

20.
當課程綱要發到我們教學研究小組時,我們對於這一陌生的文件不但沒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來應用,並且也沒能及時地深入體會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有的同志輕率地認為『這和教學進度表差不多,根據綱要來製訂教學進度倒可以省些力量』。但在製訂小組教學計劃、確定教材進度時,對於課程綱要本文所規定的時間就有了意見,不是說這些章節教材分量重、規定的教學時間少,就是說那些章節規定的時間参教材分量少。產生這些不正確意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没有很好地去體會課程綱要對於教材內容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教者個人還沒有抛棄他對於教材的片面理解和主觀的估計。這些一偏見妨害了某些教師自己對於課程綱要的重視和學習,並且也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工作,使之脫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