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网页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基础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全国有流动人口12,107万,其中跨省流动4,242万人。在人口跨省流动中,川皖湘赣豫鄂六省占流出人口的近六成。其中,四川省外出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6.4%,接近700万。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活跃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从当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流向来看,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流动人口以近距离的省内流动为主。在全国12,107万的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4,242万人,占35%;而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人,占65%。二是省际流动,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4,242万省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推算,2000年11月1日我国流动人口有为102297890人,其中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为1409684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到2002年,我国就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村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北京、上海、深圳各有20余万。按这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消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 ,广西人口达 4489万人。  根据统计公报 ,河南省人口达 92 5 6万人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山东省以 90 79万人口紧排其后。人口超过 5 0 0 0万的省份还有 :广东 ,86 42万人 ;四川 ,832 9万人 ;江苏 ,7438万人 ;河北 ,6 744万人 ;湖南 ,6 440万人 ;湖北 ,6 0 2 8万人 ;安徽 ,5 98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 ,超过 5 0 0 0万的省份没有变化 ,只是排序上有局部调整 ,其中由于重庆作为直辖市划分出去 ,四川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 ;江苏从第四位降至第…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1.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7%;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以内的民族有22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约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9%,总人口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07,(9):9-9
据《中国教育报》目前的有关报道,经过长期不懈地开展扫盲,我国扫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国人口中的文盲总量和成人文盲率明显下降。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盲人口(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关心随父母打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生存、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流动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  相似文献   

8.
试析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相似文献   

9.
据8月21日《法制晚报》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近1.2亿。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人数翻了一倍多。美国学者马丁·特罗20世纪70年代曾经提出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说:  相似文献   

10.
时事看板     
0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时全国六百多万人口普查人员11月1日开始入户登记每个家庭的人口情况,这标志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了入户登记阶段。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一般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人口5159.4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11.05万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广  相似文献   

12.
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关心随父母打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生存、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流动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2,(3):F0002-F0002
一、专栏开辟背景 裕固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人。作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区域人口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流动人口直接关系着区域人口特点,对流动人口特点及趋势的正确分析和把握,不仅有利于管理流动人口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人口决策的准确性。本文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结出云南省流动人口的现状,归纳出云南省流动人口性别、流动原因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云南省流动人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亿,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儿童接近2000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其中,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其中18岁以下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0到14岁的儿童已超过1410万,占流动人口数量的13.78%以上。据此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近1500万(1485.5万)[1]。今天的流动儿童也许就是城市将来的主人,从长远来看,这些儿童和谐地融入本地生活,认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流入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如此众多的农村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及其人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空间组织的一种基本模式。在中国,上海大都市圈的构建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将强有力地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区域整合。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的现状特征是:人口规模偏小;已基本进入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性别比下降,老龄化加速;人口化素质全面提高;外来迁移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化显加快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国顺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工作。进行人口普查,对于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正确的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多方面重要的作用。2000年,世界上同时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普查规模最大,仅印制调查表就用纸1万吨,直接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近千万。同时,普查质量也很高,漏统率仅为1.81%,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普查结果表明,截至到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  相似文献   

19.
一、生存背景1.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开始大规模的流动。有关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只有3000万,1995年达8000万,而2002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有12000万,2003年更突破13000万。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20.
拓展教育     
2001年度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3月20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提出了中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十五”目标。  《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已由教育部编制完成。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216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  3月19日,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人。其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受过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将达250万人,比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