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权力下放显示了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趋势以及对教师专业权利的重视。然而,我国课程权力下放远未实现它所背负的期望,教师的课程权利意识还相当薄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彦怀 《河北教育》2010,(11):36-3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按照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规定,校本课程规划、设计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对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管理承担的职责肯定不适用于校本课程,那么,县级教育部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作用呢?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中,国家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赋予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健康顺利地发展,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精神,把校本课程开发纳人了课改整体计划之中。我校根据农村小学特点,结合校园化建设进行了几年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管理的理念、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变革。然而,对于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理解的分歧,也影响了课程管理更新的步伐。理解和澄清课程管理、课程领导,也成为了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牛丽红 《天津教育》2001,(11):10-12
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重视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由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1973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最早提出开发校本课程,之后,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我国是在90年代后期,逐渐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利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  相似文献   

7.
课程领导是课程管理范式的转型,课程领导强调以课程专家为核心的多重角色,课程领导重视权利共享。课程领导的理念符合我国新课改从教学管理走向课程领导的需要;课程领导是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领导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课程领导有利于塑造优质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原先国家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出现了一些误解,比如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编教材,或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简单模仿,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对有关课程理念的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我们认为,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相似文献   

10.
课程领导的实质及其实践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领导是课程管理范式的转型,课程领导强调以课程专家为核心的多重角色,课程领导重视权利共享.课程领导的理念符合我国新课改从教学管理走向课程领导的需要;课程领导是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领导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课程领导有利于塑造优质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的管理”。作为课程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交叉结合,它应兼具课程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品性。反思“课程”与“管理”的概念界说,解读典型的“课程管理”定义,尝试在课程管理主体、对象与内容、目的与功能等要素结成的立体结构中建构课程管理本质观。这不仅体现了人才培育过程中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发展趋势,而且反映了教育管理观念与体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07,(8A):81-82
目前,国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对课程管理作了“革命性”的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在我国的课程管理中是被忽视的对象。课程实施离不开教师的课程管理。提升教师课程管理能力应加强理论素养,提升课程意识,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环境,修炼课程能力,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夏正江 《现代教学》2004,(10):44-46
为了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新课改指出,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路子。这不仅意味着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专业形象的改变,即从过去单纯地扮演预定课程的实施者的角色,转向同时扮演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从此,课程的开发与创造不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而成为一线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然而,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什么是课程的开发与创造,怎样去开发和创造  相似文献   

15.
浅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和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三级课程”的试行,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概念受到了我国课程理论界的关注,一部分学校也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的问题。三级课程管理的推行,要求教师逐步改变“既定课程的实施者”的角色,用新的工作方式来完成新的课程任务,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然而多年来,在课程标准、教科书统一的情况下,大量的教师没有机会、没有权利或没有能力针对自己的学生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们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16.
美、法、英大学课程管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课程国际化的进程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的课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是大学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法、英三国的大学课程管理的发展改革,对我国大学课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专业设置改革为契机,促进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实践性、交叉性和国际性;课程实施以学生为本,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成果并不丰硕。然而,高校课程管理以其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显著地位而越发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课程管理理论的缺乏、课程生成系统的管理不完善、课程编制过程的管理参与不足、课程管理模式死板僵硬、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管理主体水平不高等是我国高校课程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理性地看待我国高校课程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完善针对课程编制质量的评价制度,加强课程管理中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加强在校教师的课程理论培训,吸引多方力量参与高校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18.
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课程国际化的进程迫切要求我国大学的课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是大学课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法、英三国的大学课程管理的发展改革,对我国大学课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专业设置改革为契机,促进课程管理改革;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实践性、交叉性和国际性;课程实施以学生为本,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程评价观念更新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高校课程研究的忽视,高校的课程管理理论极其薄弱,在高校面临国内外教育质量竞争、高校课程管理自主权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高校课程评价观念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珂 《教育革新》2007,(5):16-17
课程改革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管理中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