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甚至学校仍然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成绩所带给学校与社会的影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实?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还得归责于相关社会群体以及有关部门对我们教育的总体导向.虽然说到处都在讲"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但落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理想往往都成为空谈.那么我们的教育究竟到了哪里?是不是没有了成绩我们就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有很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直都比较困惑——是要让学生快乐地健康成长,还是要逼着学生先考进一所大学,然后再进行人生的二度规划?诚然,上大学是一张门票,没有这一张门票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一场精彩的演出,但是,人生不仅仅在于欣赏一场演唱会,其实我们本来就可以成为这场演出的主角.作为一名教师,眼光应更加长远,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则更应当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去规划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愈加严格。在教师与家长的高期望与学生们的相对低成绩发生矛盾时,我们以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手段去对待学生们,对待自家的孩子呢?这是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当孩子们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一次在学生及家长中开展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学校"热热闹闹"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满意度不及"规规矩矩"的基础型课程。这个结果让一向对学校的课程无论从开设数量还是学生获奖数量都充满自豪的学校管理层陷入沉思。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怎么学生还不满意?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课程的新的探索。一、我们该提供给学生怎样的课程?通过对学校课程进行的调研以及其后深入的分析,我们明白到学校自我满意的课程未必是最科学、有效的课程。课程的建设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王亮 《现代教学》2010,(7):44-45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不再单一,学校的教育正在向着立体化、多元化发展。当下的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的时代、成长经历、家庭结构、学习环境都相仿,这是当前学生的一个整体性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实施课堂改革的契机和动因,也是一种时代的要求。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其天赋、兴趣、能力、性格等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校长是处在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上,面对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我们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学生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圣地,学校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铺垫基础。我们的管理理念决定学生思想的形成。培养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的办学理念。校长要关注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校表现出的厌学、出走、轻生、自虐、自我封闭等不良行为.都与学生不能适应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关。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句话道出了适应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校和老师追求的是升学率的高低和学生成绩的好坏,哪个学生的成绩好就是优秀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差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显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黄河上游的青海果洛州,一位从寺庙走出来的僧人校长,创办了一所有教无类的福利学校,借鉴藏传佛教辩经等方法,让一批批在入学时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学生,在经过6年的学习后就可以直接参加高考,并取得了优秀成绩。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学校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本刊特约记者深入青海藏区,带我们了解秘境背后的秘境。  相似文献   

9.
郑英桃 《广东教育》2007,(12):128-128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低于20%,近年来,中小学生因承受不住各种压力自杀、出走等事件屡见不鲜.这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连适应社会都成问题,又焉能造福人民、回报社会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怎能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心育工程"等闲视之呢?然而,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尽管有些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挂出了心理咨询箱,却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咨询或者请求帮助,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如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架起虹桥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正着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中成绩、纪律都较差的学生,他们就读职校是抱着有多种多样想法的,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增加了难度,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一、明确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的先进观点学生群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这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教学成绩固然是学校的生命线,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学生管理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有人认为:管理或者改变一所学校,只要管好或者优化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就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学校在这一事件中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平等相处的环境?难道我们的教育者就真的无视学生的自尊,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纠正错误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经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如此脆弱的心理,轻易选择了轻生?难道他不珍爱生命吗? 是我们的老师错了,还是我们的教育错了?是我们的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家长错了?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一名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经常会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如何评价学生?为什么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进步却如此缓慢? 想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许多学校都把升学率看做是首要目标,把分数高低看成教育成功,甚至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每年暑假,学校、家长、学生甚至全社会最关心的是某某学校又考入多少个清华、北大的学生,某某学校有多少高分段学生,现实中许多教师和家长也把成绩好的学生誉为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班队活动中,有学生对《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提出疑问——这钱交给警察叔叔后到哪儿去了呢?每一笔钱都能找到失主吗?找不到的又到哪儿去了呢?在学校,老师也总是教育我们拾金不昧,可是交公的钱哪儿去了呢?我是边听边感叹,现在的学生头脑真敏锐。的确,  相似文献   

15.
各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如何?在各科教学中能不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怎样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刊这一辑选登了几篇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经验总结,希望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探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家都要管。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管,家长要管,社会也要管。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周宗茂 《成才之路》2010,(14):I0008-I0009
在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有相当数量的因成绩差,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后20%学生。他们常常被认为是差生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的教育结果是这部分学生更差,甚至严重危害社会。因此,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去关注后20%的学生,去关爱他们。我们要正确认识这部分学生,尊重、关爱这部分学生,抓住机会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同时。认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运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相似文献   

17.
阳成武 《师道》2006,(3):11-12
那么,所谓差生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是教育的傲慢与偏见,是应试制度面对千千万万的学生却固守着单一的评价尺度,是社会环境影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恶果,是……也许,作为教师个体,我们无力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去放弃那些学困生。教育无为,那是我们放弃与逃跑时的托辞。对待那些成绩不够理想、品德与习惯不够好的学生,作为师者,我们最有效的武器与方法就是我们无私的不偏不倚的爱,就如同阳光会照耀每一棵果树……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都在呼吁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以人为本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学生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有点多余,有人会说,学生不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吗?这句话听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对学生的理解果真如此简单吗?真要从学术角度对这个概念做一个清晰的解释的话,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将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为什么非要逼着学生都成绩好?我想斗胆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逼着每一个学生都成绩好呢?这现实吗?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千差万别,成绩有好有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可现在,上至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到学校校长都有—个个振振有辞的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言下之意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差了,就是你教师的无能。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句话是有道理的。但这里的“好”,不单指学习方面。学习不好的学生只要他的品行端正,学习刻苦,有上进心,我们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况且,按…  相似文献   

20.
"违纪、处分,再次违纪、加重处分,又违纪、开除(勒令退学)",笔者到学校学生工作处工作两年来,看到不少学生走上了这条重复违纪之路。为什么这些学生明知违纪可能会被学校开除,还要一次次地违纪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个人挫败感。他们往往在小学、初中就经历失败,又找不到扭转局面的办法,多数人都背负着"中考失败进入职业高中"这一沉重的十字架,渐渐演变成"破罐子破摔"。二是中职学校的德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犯错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要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积极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以求得进步。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对违纪学生进行感化教育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一些班主任经验不足,表扬无方,反而让违纪学生认为老师虚伪。另外,学校也缺乏对违纪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