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腾 《湖南教育》2004,(7):30-3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是深有体会的。语文教改为什么时而缓慢前进、时而徘徊不前?为什么没有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明确语文教改的核心问题在哪里?我想,如果抓住了“核心”,语文教改或许会出现另外一番局面。那么,语文教改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写作还是听说活动,都离不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突出和强调了语言训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注重语言训练呢? 一、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这里“能力”就是方法。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从哪里入手呢,下面以我的个人经验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语文     
语文,该关注什么?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思考语文该关注什么之前,应该弄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素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听老师讲课中来,还是更多地靠自己阅读感悟得来?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上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会差吗?如果一个学期、一年不上语文课,他可能会差在哪里?损失在哪里?第三个问题:真的有必要篇篇课文都那么细讲、那么分析吗?该在什么地方讲、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版,感受其中秉承的语文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有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是“大语文”,一个是“小语文”。对于笔者来说,“大语文”指的是一种教学思想,而“小语文”指的是一种教学策略。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如果能在“大语文”的思想指导下,将“小语文”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到实处,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更为令人欣喜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不会再招来什么非议了。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的个性,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张课表,一千个语文老师也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等同于一次“语文贸易”,教师手头上每一次到底能拿出多少价廉物美的“语文商品”?学生们每一次又到底能从教师手中心甘情愿地“买走”多少?这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提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准市场化”的操作过程,无意于所谓的方法创新,也不想硬性地把它归结为所谓的素质教育范畴。其意旨在于正视语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状,极力倡导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教学理念。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把丰富鲜活的社会实践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真正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经过笔者的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准市场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树立起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1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占优势 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在哪里     
语文在哪里?语文在哪里?许许多多的语文同仁都在苦苦地思索积极地探索,小心翼翼地摸索。语文在哪里,它不在教师的教鞭下,它不在教师的教参里,它不在教师的题海中,更不在教师的盛怒里。语文在哪里,它不在人云亦云的模式里,它不在空洞乏味的理论里,它不在苦盼答案的茫然中,更不在表里不一的“智慧”里。曾几何时,语文教师只要教参烂熟于心,便可自栩“渊博”,便可“妙语连珠、游刃有余”;只要教鞭一挥便可号令“三军”,将士们便争先恐后趋之若鹜,如有违背他便显示出“杀无赦,斩立决”的威严;只要题海一造便使学生苦海无边,然后坦然地教导莘莘学…  相似文献   

11.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大有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那么,教师究竟应关注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些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必将行走在高效之路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有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语文老师如果不具备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那么语文教学也不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黄耀淦 《教书育人》2007,(10):40-4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一个真正喜爱自己事业的人完全可以从他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研究中体会到巨大的幸福感。我们语文老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如果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能抛弃埋头做一个“教书匠”的想法,做一名不断读书,不辍笔耕,善于用心和脑完善自己言行的学者型教师,把语文教学与语文科研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把语文教学的过程都纳入语文教学科研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学习方式上的革命。而学习方式的革命,必然带来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问题。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视界,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如果把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生看作为探险者的话,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他不能代替学生去探险,却可以为其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和工具。一、导向。船行水上,导航员至关重要,哪里有暗礁,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旋涡,要了然于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地,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方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在生活中学语文,大胆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尝试巧借它山(数学知识)之石,攻语文素养之玉,注重跨学科学习。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践跨学科学习的新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借助数学公式,激发想像力教例1摇摇摇摇摇《长城》师:我们已经感受到长城的长(6500000多米),知道了长城的宽(五六匹马并行,假定5米)与高大(假定6米)的特点,如果把前两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思考,能想出什么?生:(思考、沉默)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