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备课与集体听课、评课有着不同的价值与功能。在功能定位上,为教学提供充分准备;在资源利用上更注重共同开发,共享资源;在思路方案上,它是要在展示比较中促进预案优化;在教学内容上,它是要实现共性与个性有机融合;在运作方式上,它是要通过商榷讨论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价值意义上,它既要形成共性预案,又要提升全组的教研教学能力。相对于集体听课、评课,它活动的内容更宽泛,功能更多样。一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听课、评课,势必会影响其作用与价值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次活动选择了人教版国标本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尊严》。本单元是以“诚实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文教师怕教长课文。其中的原因是:长文教学的课堂很难驾驭,多教可能冗长无效,少教又怕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深入钻研课文怕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不深入又怕教学是蜻蜓点水。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长不得,短不得,深不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校五年级语文的一次集体备课,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专题是“如何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从而凭借教材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校本研究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急切呼唤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制度,它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被动的执行者,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开展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  相似文献   

6.
杨海燕 《教师》2011,(23):63-63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需要把教学过程精细化,这些首先应从教师备课这一基础环节抓起。集体备课是本校实行的一项制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可目前,本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成为有益的活动,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所在学校展开了新的集体备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运用大家的智慧,致力于集体备课模式的改造与生成。  相似文献   

7.
陈华忠 《湖南教育》2006,(11):28-28,19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相似文献   

8.
“写、议、改、补、记”五字法备课方案是“四线三课”校本教研模式下出台的,它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方案规定,开学初,由各备课组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重点讨论内容,进度及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问题,再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年级备课计划,  相似文献   

9.
集体备课作为一个借助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已成为我校的主要教研形式之一。多年以来,我校每周都“相约星期三”,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为进-步提高集体教研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对这种集体教研的过程进行了优化,对这种集体教研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A个人备课-B教研组集体备课(a单元主讲-b课时主讲-c问题式互动讨论-d形成二次备课精品案-e随机抽签说课答辩)-C骨干教师执教本单元先行课-D全组听课议课后形成三次备课精品案-E全员参与的抽签推门课。  相似文献   

10.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个人才智,彰显集体优势,收获喜人成果。近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各备课组切实把集体备课作为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纳入常态性、有效性的教研活动中,分别针对阅读写作课、听说口语课、起始课和复习课,各备课组明确责任分工,锁定目标定位,提出具体问题,策划个性方案,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备课组针对八年级上册Unit 6中"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节阅读写作课,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克服过度的参考依赖,使备课成为一项研究性活动。长期依赖教学参考就会失去教学能力。"这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张丰主任在作《重建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报告时的一段话,落地有声,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想通过无参考备课活动,来为我的课堂服务,进而提高我的备课能力。一、令人担忧的教师备课现状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层次的周密安排和策划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  相似文献   

12.
时间:2008年9月24日 地点:东湖中学三楼演播厅 集备主持人:杨军 备课组:东湖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参加教师有杨军、杨淑君、张婷婷、曾祥西、邓援、张勤、徐莹、吴文君。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是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另一种关键形式.针对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有效地将它引入到初中数学集体备课中,是校本教研非常有效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和构思 学生在经过紧张的室内学习之后,来到操场上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学生的这种需求,会让学生感到失望,学生又怎么会喜欢体育课?为此,本课中我利用废弃的纸板,搭配多种运动方法和游戏来烘托气氛,再加上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设计教学环节,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关注教师教的行为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其体会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索,在思索中活动,将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刘侠 《现代教学》2008,(7):58-58
“同文异构”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教研活动方式之一,其形式是利用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授课。“同文异构”的实质是深入探索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修订后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这一“教学建议”,各学校都要求教研组、年级组按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出现了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一是本该是一个学科组集体备的课,变成了主备人一个人的备课,学科组成员共用主备人的教案,省去了集体研讨的环节;二是本该是按学科系统内在联系的章节、单元来集体研讨的备课提纲,变成了由每一个教师分摊备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课时量,然后大家共用教案.这些现象都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以其高度的人民性、艺术性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高中、职高教材长期以来选其为必修篇目。对于《茅》诗这样的传统经典教材,语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专篇研讨无疑是有必要的。基于这种认识,校语备课组进行了《茅》诗专篇备课教研活动。起初,大家认为:《茅》诗通俗易懂,“教参”和教材的提示、注释又提供了详细的说明资料,似乎再没有什么好钻研的;至于教法无非是一般讲授法、谈话法等,  相似文献   

18.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集体备课制度得到广泛推行.成为许多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集体备课不仅是推进课改的主要平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机制。如何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整合集体备课资源.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使集体备课活动高效务实地开展.是学校教学管理中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张孝洪 《湖北教育》2007,(11):47-4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那么,课堂教学,教师是不是就无从下手了或任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显然不是。关键是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启发点",激起学生的"愤悱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迫切的需要,成功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被动的、低效的劳动。下面试以今年5月份我区在区实验小学组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集体教学研究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