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年级语文教材突出直观性和趣味性,课文大多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图”是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文”是客观事物的文字记载。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形象,我将语文课教学与电化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客观事物,认识自然社会,获取新的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声像结合,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学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极为常见,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理解画面内容。如教(下雨)课,可先播放课文第-部分的录音,同时引导…  相似文献   

2.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八个字几乎在每堂语文课上都会被教师使用。虽然教师们很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到了五年级,学生的这种能力依然还未养成。这主要是因为五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篇章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课文表达了什么,怎样来表达的,才能教学生真正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现在正使用的中学(中专)语文教科书中,每篇谋文前有“预习(自读)提示”.中有“注释”,后有“思考和练习”,这是笔者为让学生学好语文所备好的资料。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预习(自读)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些简要的文字是学生日老汉文的向导。纵观教科书中的“提示”内容,大致有四种:一是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的;二是指出文章作裁和写作特点的;三是点明课文中心和学习目的的;四是提供欣逢范例和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的。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预习提示…  相似文献   

5.
一是教师没有把语文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即读书习文课。语文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每篇课文(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怎样才算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读”字上钻研、讲究。如,指导读书的方法,注重读书的形式,检评读书的效果。例如小语十一册《第一场雪》,这是一篇景色语言俱美的佳文苑冽,语言文字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的读替代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读书习文,了解文字的内容,理解文字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掌握、吸收、记忆作者描述景物、抒…  相似文献   

6.
形象演示式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作品中的形象。例如,课文《死海不死》写到了死海形成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教师把死海形成的原因制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很快了解了有关的文字内容。又如,在讲授毕升的《活板》时,教师把活板制造和活字印刷的过程制成软件,帮助学生扫除了文字障碍.学生很快把课文背诵出来了。  相似文献   

7.
时下,在语文课堂上,“泛人文教育”到处可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泛人文教育”,其特征有二:一是教师从课文中拎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而有些问题与课文主旨并不相干,给人的感觉比较泛;二是学生讨论时,远离文本,脱离语言,言不及义,内容比较空。  相似文献   

8.
一、取与舍语文课文并不是字字珠玑,篇篇佳作,非要学生整段整篇地学习。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课文作重新选取与舍弃。这里所说的“取”与“舍”,一指对课文某句某段的取与舍,二指对课文某单元某篇的取与舍,三指对课文训练重点的取与舍。“取”是选取课文重要内容、难点内容,或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舍”是舍弃那些内容过旧或是与学生能力训练关系不大的内容。处理好“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才能让教材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为培养学生能力所用;才能使语文教学目的突出,重难点突出。如初中第…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涵泳课文。因为语文课不但是认识活动,而且是精神活动、情感活动。选人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揣摩、品味.让学生“钻进去”,“融入”课文,就能使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重视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也符合“教书育人”这一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时 ,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一、初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听读 ,感知情感。学习课文前 ,安排学生看课文 ,借助多媒体的声像效果 ,演示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听力。2 自读 ,感知内容。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 ,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自由读前 ,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 ,仔细读课文 ,不丢字 ,不加字 ,难读的字、词、句画…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生成:关注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 (一)语文课教什么,取决于具体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问题对一篇课文进行教学,首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而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和“学习点”非常多,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都可以选择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那究竟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教学点呢?这种选择有没有固定的标准呢?如果没有标准,教师又凭什么来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课如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兴趣去写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写作题材,如自由命题作文,各种课外练笔等,即学生自己“找米下锅”;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组织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练笔,即教师“给米下锅”。“给米下锅”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来灵活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肖灵 《青海教育》2011,(5):25-25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大讲篇章,脱离语言教学。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由教师讲给学生听,以教师的领悟代替学生的领悟。离开语言形式的静态架空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用不大。二是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把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割裂为各种基础知识的“文词”堆,这种肢解课文的做法也不能给学生多少实际用处。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笔者听一位教师教学《西门豹治邺》,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哪件事是主要的、哪件事是次要的。分清主次后,教师又出示“交流平台”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了解复述课文的注意点。接着,教师让学生学习复述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复述这部分内容,教师还专门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了“长话短说”“转述”的复述方法,再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复述。不料,学生还是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复述课文。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答问、讨论 ,有所侧重。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 ,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 ,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 ,教者可依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方面的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 :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 ,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  相似文献   

18.
一、循序渐进“五步法”(讲读课文)(一)课内课外“粗识文字”这一步可分为课外和课内两部分。我的具体做法是:提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对照参考资料疏通全文,教师要检查并适当公布检查结果。上课时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相互提问、答疑,学生答不出的,再由教师解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各小组得分可公布在黑板上或记录在班级评分栏里。(二)有的放矢“我问你答”通过前面的粗识文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所以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查缺补漏、突出重点。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设置一些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江西《语文教学》第四期发表陆继格同志的文章,谈备好语文课,必须过好五关。在论及教法关时,作者指出:对文字浅显、内容易读的课文,我一般用学生自学的课型。这种课型就是教师把要求讲清楚,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去自学。学生自学的课型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边读边做练习的办法,练习就是教学要求,教师最后把答案说一说,让学生自己订正就行了。这就要教师在备课中把课文按教  相似文献   

20.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