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重温叶圣陶的《语文教育书简》(见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6~744页,以下简称《书简》,深感其中反复强调的几方面意见,都关涉当今在语文教学教改,乃至各学科教学教改实践中遇到的带根本性的具体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记取。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为我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工作70多个春秋,写出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原则,对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系统化,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作出了重大贡献。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仙逝,本刊发表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而学生常听老师提问,受老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读叶老《语文教育书简》,我体会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书简》中收集了三十六封谈语文教育的书信,几乎每篇都反映了这一观点。如《书简·六》中有云: 此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书简·一五》有云: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 ,叶圣陶给全国各地师生写了大量书信 ,这些书信成了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的语文教育书简内容涉及面非常宽广 ,几乎涵盖了他语文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对推进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温故而知新──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徐光祥一、前言《叶圣陶语义教育论集》(以下简称《论集)))收集叶圣陶先生自1919年以来的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112篇,书简36封。这是叶老在半个多世纪中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和出版工作的结晶,它对于研究叶老的教...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到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语文课。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事先有准备的公开课外,凡是未作通知的随机听课,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或轻或重地跳不出逐句讲解的窠臼。大量事实已经反复证明,逐句讲解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效率的少、慢、差、费。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逐句讲解进行过极其深刻的剖析和抨击,呼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每读叶老的散文,总好想起童年读过的一段他关于蒪菜的描写: “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蒪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 这篇《藕与蒪菜》,是我读过叶老的第一篇散文,四十年来久久不忘。叶老的散文确实具有蒪菜的味道,而《牵牛花》尤具这一特色。 取材,写的不是名花;结构,没有什么新奇变化,平平的,淡淡的,“本来没有味道”。开头说,作者手种牵牛花已有三四年了,但是因为是水泥地面只好盆栽,又因买不到新土来换,只好买一包过磷酸骨粉加肥以代新鲜泥土。接着写花盆排列在墙脚下,如何让藤蔓沿线爬上墙头,后来又如何延长爬的路程,使之由“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变成“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再介绍藤蔓爬的怎样快,花蕾怎样开成花,再说今年施肥后的效果。行文如此,真可以说是平铺直叙了。  相似文献   

9.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10.
武庆红 《考试周刊》2014,(82):15-15
晋代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情怀。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于是产生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类作品,可谓最优美的写景文学。中国古人十分懂得山水与自然美是"人情"的需要,自然美和"人情"的融洽是维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作者在对"死生"问题抒发感慨之后,批判了庄子消极的虚无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12.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13.
大解是中国当代诗坛中生代诗人,在全国较有影响。诗集《岁月》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诗集记写了他人生岁月的点滴和片断及感悟生命的真谛。在他的诗中,诗意与哲学融汇,生命与语言互证,历史进到现场,时间停于空间,在外与内、大与小、轻与重的辩证中,架构独具个性的艺术天地。他的诗的话语风格简洁、灵动、柔韧而明丽。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国古代教育的史册,记载着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到了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僚制度的产生,又必须有新的教育方法来培养统治阶级所急需的各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第一个办起了大规模的“私学”,明“有教无类”的精神,将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孔子开始他的教育活动大约是在二十岁左右,除了短期直接参加政治活动外,一生中有五十余年之久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长期认真从事教育活动的实  相似文献   

15.
《三家村札记》在杂文史或者说新中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面世时其作为政治文本的一面远远大于其文学性的一面,并且留下的研究资料也多为政治方面的,对其作为文学文本的研究远远不够,其作为文学文本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现象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作为政治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和作为文学文本的《三家村札记》及对其的研究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齐东野语》是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茂鹏先生点校本颇为方便读者。然卷十八有两处点校未加辨析,不免白璧微瑕,谨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公元五世纪南北朝齐梁之际所产生的一部系统性很强的文学理论著作。清代学者章学诚称它“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文史通义·诗话篇》),谭献称颂它是“独照之匠,自成一家。”(《复堂日记》)《文心雕龙》对以往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对文学发展的经验作了较客观的总结和评论,其中不少精辟之处,迄今仍有积极作用。本文为自己的一点阅读札记。一、“时运交移,质文  相似文献   

18.
近来常有青年朋友来谈,读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间有未尽明了之处,不弃衰钝,谬相质疑。我手头适有《古代汉语》下册第二分册,晨夕讽玩,于是就以谈诗开始,兼及注解、通论的语法和通行病语赘语。客退,札记所言如干条,随宜问答,亦不复诠次。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是一部倍受争议的古典小说,承受了复杂的文化阐释语境,文章围绕几个相关的问题,诸如造反、皇权、忠义、宋江等人进行了富于人性和启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采薇》是《诗经》名篇,向为各家选本所必选,精义纷陈而外,也觉得歧说纷纭。读者需用心采择,方能集思广益。今就其言人人殊者,爰作札记,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