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广大的贫困山区,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地市报的发行,既有别于省级报纸的发行,还与其他地区地市报的发行不一样。结合实际,加上多年来的工作体会,笔者就贫困山区地市报的发行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党报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是地市党报必须认真回答的重大课题。我们枣庄日报社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只有实行改革,大胆探索创新,才是党报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才是党报的必然选择。深化改革,解放新闻生产力枣庄日报是山东省创刊较早、较有影响的地市党报之一。由于建社时间长、人员多、负担重,多年甩不掉经营亏损的帽子。同时,原有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报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冈日报》创刊于1958年7月,具有47年的报业发展史。1995年前为四开四版日报,1996年改为对开四版周七刊,报纸发行一直以邮发为主。原为四开四版小报时.最高年份发行量曾达到6万份。改为对开大报后,发行量一般保持在3.3万份左右,但最少年份只有2.8万份。近年来,由于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双向运作办法,报纸年发行量一直稳定在4万份左右,高峰期达到了5万份。透视《黄冈日报》发行的“高峰期——低谷期——稳定期”这样一条运行轨迹,既让我们感到了地市报发行的压力,也看到了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5.
6.
彭绍良 《新闻窗》2009,(1):64-65
一张报纸,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报纸质量要高,也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吸引读者,正确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另一个就是报纸的发行怎么样,是不是达到它较好的发行量。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报纸质量的支撑,即使发行量偶尔上去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报业的发展越来越市场化,为了报纸自身的发展,在地市报中,许多经营性专刊也应运而生。报纸的经营性专刊是随着广告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模式,是行业新闻与广告经营有机结合的产物,但绝不是仅仅为广告而办的专刊,要做好地市报的经营性专刊,不仅要做好新闻报道,还要策划好新闻报道,做好新闻报道是经营性专...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做好私营企业的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这个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扩大党报党刊的发行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私营企业中去。一、私营企业订阅党报党刊的现状改革开放之初,四川省邻水县有国有、集体工商企业100多家。当时,这些工商企业分别建立了党委、总支或支部。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企业有的破产倒闭,有的名存实亡,有的改为了私营企业。而在改制的过程中,多数企业未能保留党组织。有的虽然保留了党组织,但企业党组织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都…  相似文献   

9.
10.
李铁 《新闻窗》2006,(3):38-40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几次报纸扩版浪潮,“厚报”已成为一些报纸经营策略的首选。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报纸都是厚报,几十个版已成为当前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报业步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1.
地市报向何处去?地市报人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报业数字化。报业数字化是报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地市报可以享受报界,尤其是大报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报业数字化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地市报有责任、有义务去实践和探索这一课题,尤其是地市报个性化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蓝海战略”,概括起来是两个渗透:在城市内部,向社区渗透;在城市外部,向其他地市渗透。它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地市级党报如何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报纸的双重挤压,已成为当今地市报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烟台日报》不断创新“主流新闻主流生活”办报理念的内涵和外延,突破平面媒体的发展瓶颈,将新闻、发行、广告、活动“四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投入到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去,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与市民的互动中见证烟台“蓝色、文明、幸福之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共玉溪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玉溪日报》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重新思考地市报的定位,探索市场化办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2003年9月,再次成功地实施了报纸改扩版,并以此促进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变革,使《玉溪日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6.
王青 《新闻三昧》2005,(8):21-23
地市报要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离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读定位,增强报道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际效果,真正发挥报纸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机制创新突飞猛进,中国地市报同样面临着创新问题。可以说,不创新,死路一条;一创新,柳暗花明,生机无限。 然而,创新需要人才。我们需要富有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也需要追求新知识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这是使新闻创新付诸实施的保证。 思考之一,必须正视现实,树立危机意识,地市报才能在未来的新闻竞争中“知彼知己” 纵观地市州报现时的生存环境,看起来“莺歌燕舞”,实则兴盛与危机并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同类的印刷媒体。可以用“腹背受敌”来概括地市州党报…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意识也随之增强,而报纸的文化副刊顺应这一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培养文学新人为主的文学副刊,到二十一世纪初以新闻性和服务性见长的综合性副刊,再到今天大量涌现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全面介绍地方文明史的文化性副刊,在副刊中开辟专门的版面系统整理和介绍地方文化,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广播电视报发行量的危机现状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普遍感到那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发行量均是呈逐年下滑的趋势,甚至个别报社已经面临停刊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各家报社都不同程度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扩大发行量。但在如何正确认识发行量这个问题上,尚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片面的观点值得思考。例如,有的报社不惜高投入,不计成本地扩大发行量,谓之“拼发行”,但结果是广告创收并没有相应地上去,反而使报社因资金短缺而举步维艰。笔者认为,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切莫盲目“拼发…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报纸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既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身的必然法则,同时也是任何一家报纸求生存、求发展的惟一正确途径。事实上,报纸不分大小,谁在市场中找到了适当的位置,拥有相应的消费群体,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并由此而一发不可收,否则就只能是被淘汰。这里,我们不妨通过解读一家地方子报的发展过程,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