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一醉翁     
秋老虎用热浪的尾巴袭击着滁州小城,他有些烦闷。他想去城外的山林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把那些公务暂且丢到一边。人是不自由的动物,常常无法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到城外山上去游玩的想法已有多日,可总有琐事缠身。他是多么喜欢在山里走一走,多么喜欢到大自然里放浪形骸呀。瑯玡山实在是一个好去处,他一有时间就到瑯玡山游山玩水,做一个山水间的醉翁,做一棵宁静的树。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言简而意深”。他的《醉翁亭记》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不可多得。一、优美的意境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醉翁亭记》的核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是作者的真意。作者根据这样的“意”,写出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和谐。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远近近左左右右皆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相互交织,各尽…  相似文献   

3.
省长与技校     
皖东旅游胜地瑯琊山下有座风光旖旎的凤凰洼水库,五年前,这山青水秀的地方落下了一只金凤凰——滁州技工学校。然而,人们清楚地记得,当时它那空旷的场地、简陋的校舍却象一只“丑小鸭”,并不引人注目。短短五年期间,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了。高大的教学楼里,学生在学习技术理论课程:实习车间成排的机床旁,同学们在熟练地操作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5.
视点是视觉重点的简称。这是影视艺术常用的一个专有名词。其实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凡写叙述体的文章,甚至某些诗词,都会遇到视点的问题。如欧阳修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一开头就是一幅高空乌瞰图: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也, 醉翁亭也。如果以电影镜头来展现这全过程,就是一组俯拍镜头。先是全景,继而渐摇镜头,从远景变为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但是作者究竟为什么而“乐”,人们却有不同的解说.有人说他乐在“治滁有方”,有人说他乐在“与民同乐”.其实,正如欧阳修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乐是在“山水之间”.对于瑯玡山水,作者有一段专门的描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相似文献   

7.
《与朱元思书》一文,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给人以美的感受”,但认真琢磨,这块“白璧”仍有“微瑕”,在于结构不照应。 正如课本“自读提示”所分析的:“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通过景物描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既然“第一段……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那么第二段就应先紧承“奇山”二  相似文献   

8.
小诗赏析     
丰乐亭游春(三首选一)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丰乐亭,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瑯琊山上,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这首诗,是作者写他在暮春时节游玩丰乐亭时的所见所感。诗一开始,作者写他在丰乐亭游玩,已是傍晚时分——“日欲斜”,太阳斜照在树上、山上,远处郊野有一望无边的绿草。丰乐亭周围的景色,“红树、青山、绿草”,色彩艳丽、鲜明,充满无限生机。作者素有与民同乐的思想,他来丰乐亭春游,其他游人当然也会来丰乐亭游玩的。由于时节已是暮春,许多花儿都谢落了,丰乐亭前,落红满地!“一片花…  相似文献   

9.
烟雨醉翁亭     
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 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句句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文中历历如绘的琅 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 想不到今年十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醉翁亭记》写尽琅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惟独没有…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清新秀丽,别具风格,情趣盎然;收放自如,流畅玩转,读来琅琅上口,真是处处皆美,美不胜收. 一、意境美 (一)山水之美 作者在文中写了山,写了泉,写了亭.“蔚然而深秀者”是琅琊山,“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是酿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是醉翁亭.无山,酿泉则不美;无泉,群山则孤独;无亭,山泉皆失色.此处山泉相依,泉亭相衬,简直是一幅山水画,有山有水有亭,它们互相增辉生色,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1.
骈文精品《与朱元思书》,寥寥一百余字,简洁传神地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而且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文章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按说,接下来就应该依次写“奇山”、写“异水”,与前面相呼应;可作者接下去却笔锋一转,先写“异水”,再写“奇山”,使得文章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晚到泺泉次赵松雪韵》、《御帐坪》、《题壁》、《瑯琊题名》、《与秦凤山书》、《乌镇晚泊》等六篇诗文,或为现行《王阳明全集》所失收,或可补其不足,均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14.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其所以脍炙人口,赞赏再三,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主要是作者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三种描写方法:远写、近写和抒发感受,正好比运用现代电影手法的远镜头、近镜头、外加画外音一样,别开生面,使人读了如置身于那异水奇山之间,被富春江的秀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一、远写。文章开首,作者先用远镜头对富春江的秋色作了鸟瞰式的勾勒:“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寥寥八个字,就把那碧空万里、天山一色的《春江远眺图》画了出来;继而,作者又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句话,点出  相似文献   

15.
送心灵回家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洞庭湖使范仲淹品到了宁静;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瑯琊山让欧阳修觅到了快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风光让岑参感到了喜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孤独失意时徘徊于山水之中,放飞心灵于大自然,于是即将坍圮的生命重新站立了起来。我十分幸运地坐上了时间列车,去追寻他们的足迹,探寻自然与心灵的奥妙。“嘀嘀”,列车载着我来到了东晋时代,穿过苍翠的连环山,游过青葱的松林海,耳边忽然传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吟咏,我知道我找到了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我静悄悄地走近他,生怕打扰了他的雅兴。到了跟前,望着银…  相似文献   

16.
張志公在《漫談語文教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話: 《醉翁亭記》开头第一句是:“环滁昔山也”。我叫一个学生解释这句話的意思,他說:“滁州周圍都是山,”我問他哪一个字的意思是“四周”,为什么“环滁”就是“滁州周圍”,他回答不出……这說明他对“环”字沒有理解好。这种情形对于过字关是不利的,应当改变。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启示。过  相似文献   

17.
<正> 《醉翁亭记》语言及其精炼,仅以短短400余字就写尽了琅琊山、醉翁亭的自然美色,使其千古流芳。那么,《醉翁亭记》究竟写了哪些自然美景呢?细加分析有如下几种:(1)山水相映之美。“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远近、上下、左右构成了主体山水画面,作者对山、泉、林、亭并不孤立用墨,而协调组织,浓淡相宜,使其各尽其美。(2)朝幕变化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适应新一轮课改的发展,圆满有效地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多次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强调。笔者通过十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凡的意义。自然美在教学中的教育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甘肃的崆峒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水,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有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踞临泉上,则别含另一番风光。这样,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台增趣。...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改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力求做到准确精练,言简意赅。他在安徽滁州当太守时,曾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山景,就用了好几十个字,后来他想,这篇游记的重点是“醉翁亭”,没有必要用过多的笔墨写山景,于是反复修改,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又有一次,欧阳修把他写的《岘山亭记》给朋友章子厚看。章子厚读到“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一投汉水”一句,想了一下,说:“是否可以每句加两个字,改为‘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欧阳修听了欣然同意,认为是难得的妙笔,后来抄录时就按照章子厚意见加了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20.
游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俗诘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光美如画,西湖山水甲天下。暑假的西湖之行,使我至今难忘。这天是阴天,西子湖畔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宝石山被雾笼罩了,只露出了山头,山顶的宝塔如卫士一般守护着西湖。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整个西湖有一种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