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个概念确定了教师学生的关系——“导”与“学”。以“导”引“学”,以“导”助“学”,以“导”督“学”,以“学”促“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始终要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为“学”服务,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
注重“学”,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儒家那里,为“学”过程与成人过程无法分离:“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使人由“野”(前文明)而“文”(文明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本身也首先以“成人”为目标。荀子之论“学”,其内在之旨同样是“学”以成人。在突出“学”的同时,荀子又强调“积”(为学的过程性),进而将“学”以成人与“积”以成“圣”联系起来。荀子同时区分身心之学与口耳之学,身心之学以“美其身”为指向,后者意味着达到自身的完美、提升自身的德性。在这一意义上,身心之学同时表现为“为己之学”。口耳之学则停留于口耳之间,仅仅为了示之于人,从而流于“为人之学”。对荀子而言,唯有身心之学(为己之学),才构成了“学”以成人、“积”以成“圣”意义上的真切之“学”。  相似文献   

3.
“五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模块,即:“目标导学”、“自主屎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五学”叫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乐学、会学。“乐学”即开心地探学,舒心地合作,醉心地展示:“会学”即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庄子之“忘”是以学习为核心的教育范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庄子以“忘”为学,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祛除物欲对学习的功利性遮蔽。“忘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凝神专注之学。“忘学”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高阶的智慧之学。“忘学”的目的是成就按照自我本性发展的自适之人。“忘学”非认知之学,乃以体知与心悟为学,既有身体体验的外体,又有内心觉悟的内求,内求与外体二者贯通,是实现了活动之身和非理性之悟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忘学”之“教”为“不言之教”,一方面,“教”彻底脱离“言”,教与学一体,教之学就是“教”,学就是学“教”之学;教与学成为教者对学者“感”、而学者“应”的联动感应过程。另一方面,“教”由“言”出,所“言”并非“教”,所言所至无言之“意”方为“教”。  相似文献   

5.
崔方 《小学生》2022,(9):1-3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数学“立学”课堂“问学”的策略优化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立学”课堂、优化“问学”的措施,包括通过“问”激“学”,构建有灵魂的“立学”课堂;通过问题引导学习,建立有深度的“立学”课堂;通过“问”启发“学”,构建有品质的“立学”课堂。希望可以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立学课堂”的建构、打造、完善,通过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学”的全程,优化学生“学”的样态。从“备学”“研学”“拓学”等环节入手,打造课堂教学管理的“三三三”模式,努力让学生的“学”个性化、品质化、自动化。践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三三三”模式,不仅能帮助师生“成事”,而且能助推学生“成人”。  相似文献   

7.
“立学课堂”是一种真学课堂、深学课堂、乐学课堂。打造“立学课堂”,要在“学”字上做文章,在“立”字上下功夫。“立学课堂”探索了一种朝向“人”的发展的教学的新样态。打造“立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战略性”高度,整体谋划、组织、实施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富有质量、富有能效、富有品质。通过打造“立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的核心是突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它借助“四学式”落实。自主阅读“四学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助学、导学,达到学生自主阅读的研学、会学的教学方式。它外化为“先学后教”的“先学”研究。具体地讲,一学:助学——引发“学趣”;二学:导学——选择“学法”;三学:研学——结合“学情”;四学:会学——落实“学旨”。“四学式”内核为“学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国人到底要学什么英语和怎样学英语,至今还是问题。是学“作为母语的英语”还是学“作为外语的英语”抑或“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是学“英文”还是学“英语”?是学“中国英语”还是学“外国英语”?是学“简易英语”还是学“专家英语”?这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比“学”语文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曰:“习”语文。“习”与“学”不都一样吗?不然。这里的“学”是“学”,“习”是“习”,一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非常遗憾的是,苏教版初中教材把“习”错译为“温习”,还是一种“学”,没有解出“习”的真正意义来。因此,现在非常需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2.
张亚杰 《教学与管理》2009,(11):127-128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13.
“四学”是成都市特级教师郑大明提出的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四个阶段性的学习活动,即首学、互学、群学和共学。“四学”既是四个阶段,也是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固化的学习流程。“四学”强调“教本位”向“学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用自己“教的活动”取代学生“学的活动”,是当前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种倾向下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从教法入手而因于教学内容的双重扭曲.导致了教学中两种奇怪的现象:“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相对完整,而“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样,而“学的活动”却非常机械,呆板单调。新课程呼唤“学的活动”丰富多样,呼唤“学的活动”完整而有结构,应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5.
“学”和“习”紧密相连。“学”而不“习”,“学”也是“学”不好的。“习”包括复习和实习。就语文复习而言,主要在于明确语文复习的意义、要求、类型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李仁甫 《江苏教育》2023,(11):82-83
<正>“以学为主,互动生成”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为了真正做到“互动生成”,我校在“学”字上做文章,策略性地把“学”细化为“五学”(引学、探学、展学、延学和测学)。下面,笔者以执教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为例,谈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五学”课堂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一、教贵在“导”,让学生学有目标教学过程中,“学”是核心,“导”是关键,“导”作用于“学”,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的成效。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通过教师的“导”,真正诱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学有目标。这样学生学得主...  相似文献   

18.
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学术发达,派别很多.宋元以来,就有邵雍的“象数数”、王守仁的“阳明学”、陆九渊的“江西学”、周敦颐的“濂溪学”(简称“濂学”)、程颢程颐的“洛学”、张栻的“关学”、朱熹的“闽学”,还有湖南的“湖湘学”(简称“湘学”).“湘学”是何时创立的?对湖南有何影响?与周敦颐的“濂学”有何关系?这是文章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20.
“养学”重在一个“养”字,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内生性”是“养学”的一种教学实践预设。“养学”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自能性、自觉性的。“养学”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开”“放”,走向“探”“联”,走向“融”“生”。“养学”赋予了学生认知建构和学习能级跳跃的更大的可能性空间,能让学生绽放出一种数学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