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是朝邑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后来迁居到山西省虞乡县(今永济市)屯里村。阎敬铭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他为官清廉耿介,有“救时宰相”之称。阎敬铭一生崇尚简朴,无论是生活还是公务,都秉持着勤俭、廉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机械职业教育》2011,(10):64-64
2011年9月20日。重庆市教委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十二五”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座谈会,组织高职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行论证。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程明亮,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张宗荫。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张亚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官成、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易俊等多位研究会副理事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是在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指导下,由热心于远程教育事业的人员和单位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2006年6月6日,北京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隆重召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王绶王官院士为大会题词“发展网络教学,探索宇宙奥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国家天文台二部汪克敏主任,北京电化教育研究会潘克明理事长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香港王华湘中学区月晶校长代表香港教育统筹局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学术史上的重要论题,也是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之一例。从内容上考察,此说实为比附之谈.“诸子时代”与“王官时代”的隆替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王官之守与诸子学术间虽有相似性,却不可能有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结合两汉的社会政治思潮来考查,则不难看出,“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刘向、刘歆父子对诸子学说所作的折衷于政治的评判,是其时代政治思想在学术分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诸子之学,出于王官”,说明三代之际,学在官府,社会上没有私立学堂,文化科学知识,首先掌握在王官手里,人们求师问道,只能“以吏为师”。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何时,有各种不同解释。从客观条件与主观需求来看,学校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管理》2008,2(3):F00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育管理》2008,2(4):F00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三公制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三府”的首脑为宰相。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两本教材对秦朝至清朝中央推行的重要文官制度“丞相制”表述存在差异,前者表述为“宰相制”,后者表述为“丞相制”并对“丞相”与“宰相”的区别加以简单解释。事实上,称这一制度为“丞相制”更合适,除辽代以外,“宰相”一直是对历代中央辅佐皇帝最重要文职官员的代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会徽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设计完成。会徽的设计理念为: “1984”:学会成立之年份。1984年11月27日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三公制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三府”的首脑为宰相。  相似文献   

13.
《周礼·大司乐》所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诗歌术语,其涉及早期诗乐观、文学观、政教观等,蕴含了三代礼乐文化生成及传播等众多学术信息。作为早期诗乐形态,“六诗”的生成机制、演述体式、传播机制与上古政教传统、风俗等社会体制有密切关联。“六诗”之教服务于当时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上古“王官之学”即早期官方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这其中既包括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亦包括巫祝文化。“六诗”之衍生与巫瞽乐官的采编、典乐和教学等密切相关。伴随王官文化的衰退,瞽眯逐渐沦为优人讽谏,周代六诗亦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初中生》2012,(22):12
宰相是封建社会仅次于皇帝的官,是皇帝的助手。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恰当地反映了宰相的地位。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设宰相一职由来已久,最早见于东周时期,以后直到明朝初期都有宰相。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为何被后世称为“宰相”;蔺相如是“白璧无瑕”的宰相;蔺相如的为政业绩源于他的为人品格。  相似文献   

16.
“别墅”、“减肥”、“三好生”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是我家今年的关键词,它们寄托了我家三人的美好愿望。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吧?别急,让我慢慢给你一一解读吧。“别墅”是爸爸近几年念叨最多的词,这几天就连做梦也在说。一天早晨,爸爸一睁眼,我和妈妈就问爸爸:“你成天‘别墅’‘别墅’的,是不是想别墅想疯了?”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没疯,今年就能实现!”“什么,今年?”“对,是今年!  相似文献   

17.
西周王官之学创始发轫于夏商。王官之学尚非学术,但它综合融会了前此之各种学术萌芽,又孕育启迪了以儒家之学为代表的私家学术,它是古代学术之摇篮。夏商时代,“祀戎”是初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最重要的方面。巫史享有崇高地位,实为远古知识分子的原型。周因于殷礼,把上帝之命改名为天命,是人类精神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周人对殷商之礼的斟酌损益,核心是政治制度。早期西周官府之学虽有德政论思想灌输,但仍是以六艺为主的技能教育。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中期以前,新官学的五类内容实属官方文献汇编,不是系统的学问和专门的知识。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士阶层的兴起,孔子的“述而不作”,推动了王官之学学术化的进程,促进了私人学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虽然封建社会的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政官,但典故中的宰相却形象各异。伴食宰相。唐朝的卢怀慎和姚崇同为宰相,卢怀慎自感才能比不上姚崇,所以遇事就推诿,不敢负责,因此时人就称其为“伴食宰相”。后用“伴食宰相”指那些白吃饭不干事的官员。  相似文献   

19.
参知政事最初仅仅是作为宰相的辅佐而设立的。后来,随着环境的变迁,皇帝有时以其分宰相之权,其地位和职权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作为制度的一种变异,参知政事时时侵夺宰相职权,甚至代行相权。反过来,宰相则一直努力将参知政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一般情况下,参知政事要依赖迎合宰相,以巩固自己的位置。参知政事与宰相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和而不同”是两者关系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御史台是封建中央政权的监察机关,“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其监察范围下从一般官吏,上至宰相,它与宰相等百官有密切的联系。唐代的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是仅次于皇帝、“事无不统”的最高级官吏,威权赫赫。然而它却要受到御史台的监察。探讨唐代御史台和宰相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唐代制度史和政治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