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录像观摩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解析和梳理竞技太极推手的概念与渊源,阐释竞技太极推手的当代价值,并在反思其竞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开设太极柔力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环境和背景之下,总结和分析太极产业的发展经验,论证"太极养生堂"持续稳定发展应采取的战略措施,即"集聚"战略,为"太极养生堂"这种新兴的太极健身娱乐产业提供产业管理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竞技太极推手正向着保持民族特色、突出技击性,注重科学性,强调武德修养等方向发展,指出了在比赛规则、运动员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存有不足,并提出其发展对策:加大竞技太极推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建立激励政策,提高运动员专业化水平,对比赛规则进行改革,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努力搞好国内各级比赛等。  相似文献   

6.
龚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113-114,125
太极柔力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不以直接“碰撞击打”为特征的体育项目。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易于推广和普及,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体育项目。本文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价值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其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一条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太极元功拳     
张德学 《武当》2001,(11):12-16
太极元功拳术,由于过去秘不外传,故知者甚少。笔者曾于1980年5月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表演“太极元功六十四势”、“太极元功四门转走”,并奉师命寻访同门。在大会交流中,近百个拳种都找到同门,唯太极元功拳没有。自1981年《武术健身》杂志第二期介绍了吾师常焕章老先生《从秘不传人到公开教学》的事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接到全国二十六省几千封索要资料的来信。当年常师已八十高龄,笔者又公务缠身,无力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今笔者已经退休,愿借《武当》一角将所学公之于众,兼借此机会寻找同门,以了恩师遗愿,告慰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  李易桃 《体育科技》2010,31(4):144-146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文化价值、体育锻炼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竞技价值。在不断地发展中它必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太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及软实力价值体现,研究认为:太极文化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对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另外,健身养生双重功能体现太极文化软实力的本体价值,国际品牌效用彰显出太极文化的国家文化形象,育人价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是太极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进行调查整理。指出了24式柔力球太极套路的健身价值以及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发展中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指出在发展中应借助社会各界、政府及柔力球爱好者自身的努力,加大柔力球太极风格的推广与普及,使之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练习者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及问卷调查.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与太极拳、太极剑相比更是一项融竞技与健身为一体、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全新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太极运动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通过调查太极运动在健身俱乐部中的开展现状,研究并探讨了其在俱乐部中良性发展的可行性经营及推广模式,为更多的中老年人"走进"俱乐部奠定基础,进而为创造全新体育产业价值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扇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观赏及娱乐价值进行探究。同时在太极扇项目开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极扇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不完整性、套路编创的不均衡性以及服装的不规范进行分析,为太极扇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5.
王俊法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1):72-72,76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研究、总结产生的防身、健身方法,具有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技击理论,长期影响着我国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及太极医理等方向的发展。通过对太极文化理念的分析揭示出太极拳作为竞赛体育项目的深层延伸。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杰出代表,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太极拳运动的推广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体现太极的理论基础与运动特点,深入挖掘和整理太极拳技术和理论,改变以套路为主,不吸引青少年人群的现状,抓住青少年健身人群,发掘适合他们的太极拳运动形式和模式,丰富太极拳运动,扩大太极拳人口。竞技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级表现形式,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推广上先集中后普及、先业余后专项和规则上先限制后放开是竞技太极推手推广的重要方法。最终形成广泛的大学生校际比赛,将大学变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基地和太极拳普及与提高的重要场所,这应该是竞技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推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陈庆国 《武当》2001,(1):5-9
据郑炳章先生讲,太极“十三硬架”是杨班侯所传。当年杨班候将其传与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弟子项润田和承安和尚。郑炳章老师先后曾向这四位前辈学艺,时问最长的是承安和尚和李季英。李季英对此拳多有心得,并在十三趟硬架后面又加上一趟“捍卫心气抖心随”,成为现在的十四趟。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技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与升华,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得到持续繁荣发展,可实际情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后竟然退出了竞技场。本研究针对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现状,从竞赛体系、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和训练体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竞技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太极竞技推手至今已有十二年的历史,文章以近几年北京太极推手比赛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参赛人数、参赛单位、使用技术动作和裁判的执法水平等情况,以期发现北京竞技推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北京竞技推手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