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学生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学校体育是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体育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我国的群众体育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发展困境依然存在,其中有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以组织建设为视角,从群众体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组织入手,通过分析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分类等因素,探析如何合理引导、利用群众体育中的非正式组织,积极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卫东 《体育学刊》2016,(4):97-101
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以广州市1 9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较低,尤其是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4)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省一级学校学生。5)体育特色学校学生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但在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体状况良好。2)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是否体育特色学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和体育特色办校,均是影响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玉英 《体育科技》2005,26(1):77-79
竞争能力是个体为了生存与发展应拥有的首要能力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就。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地挖掘教材的竞争因素,灵活地选择组织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中学生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省十多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效应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丽 《体育学刊》2001,8(3):26-27
阐述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类型、作用;提出区别对待和强化管理意识,善于调动积极性,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的行为规范,做好心理调整以及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谭磊  王震  胡江平 《精武》2012,(9):92-92,94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是学校体育教学与工作的生命,研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可经由多种角度和方法,从执行对象的角度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可分为正式制度执行力和非正式制度执行力,从执行主体角度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包含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四种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不同组合又可区分为珐学、政治学、行政学、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研究途径。本研究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情况。非正式制度对于学校体育政策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的兴趣.本文从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入手,对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汪伟 《体育世界》2014,(6):73-74
随着课改的实施与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必将进行重新的剖析,内容与形势也将逐渐多层次,多样化。学校体育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学校体育社团对体育教学工作影响做进一步的归因和分析,力求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文精神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联系当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分析目前学校体育面临的“人文危机”,提出了学校体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并认为科学与人文的协调与融合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为有序地开展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区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现总结如下。一、注意管理的有效性1.依托市联赛体制我区以推进上海市学生体育大联赛工作为契机,在各校积极开展大联赛活动的基础上,全年近30项以学校冠名的体育杯赛成为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的一个平台。2006年共有603校次组队1125次参加区级赛事,达到  相似文献   

12.
孟祥新 《体育与科学》2012,33(3):118-120
通过对体育课程程序及仪式的观察,从非正式课程的视角,分析当下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认为:在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机械的英才教育与技术中心思想。体育课更强调秩序和控制,缺少了对游戏的人的自主性的关注,还存在为优势学生提供更多指导和教学资源的双重制度。受技术中心思想的影响,在健康与体适能的强调中,身心二元论特点明显,体育课在学校更加边缘化。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被允许和鼓励采用一种更加人文主义的立场,审视教学目标本身以及完成目标的方式、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协会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大学生协会活动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学校体育与学生协会作为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创新点,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教育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已开始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这种教育观的转变,笔者认为,首先应是学力观的转变。本文以此为主线,试从学力的客体侧面、主体侧面和主客体之统一中,探讨体育教学对学生学力成长与健康人格养成的意义,提出课本内容修编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发展,学校体育,已不再是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应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生受益联结。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实现这一联结目标之一。一、创造优美的校园体育环境。满足学生自身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6.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使中学生能对体育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阐述,只有针对性的教学才会有好的效果。通过新的尝试,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析学校中的非正式体育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种集群动物,因而活动多以群体形式进行,一般称之为“社会群体”。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通常把它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群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正式体育群体上,如运动队、班级等,对于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研究较少涉及。笔者在多年的学校体育及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非正式体育群体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正负两方面的特殊功能。忽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往往会影响学校的校风建设和班集体的管理,特别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5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曾对美国中西部十所中学的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兴趣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帮助广大中学生端正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改进体育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以其顺利完成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隐蔽课程;结论认为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方面,需确立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校体育隐蔽课程协调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这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组织(体育部、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对于这一组织的文化构成和行为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加强对体育教育组织的建设,而这种建设在文化管理理论指导下,会产生更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