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读者》2003,(Z1)
2002年9月2日,在南非举行的地球首脑峰会开幕式上,一个中国小女孩在众多国家元首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她叫廖(?)钰,是深圳市实验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她和加拿大、厄瓜多尔以及南非的其他4位小朋友,代表全世界少年儿童发出呼吁: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这次会议上,有两位中国人作了发言:一位是朱镕基总理,另一位就是廖(?)钰。  相似文献   

2.
【作家档案】戈迪默(1923~)南非女作家。用英语创作。她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的斯普林斯。先在德兰士瓦受教育,后就读于约翰内斯堡的威特瓦特斯兰德大学。曾到过非洲、欧洲和北美许多地方,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现代非洲文学。她抨击种族隔离制度,其作品多次被列为禁书。  相似文献   

3.
蟒蛇保姆     
佚名 《少年读者》2009,(1):67-68
朱丽亚和她的丈夫希尔都是研究野生动物的专家。为了研究事业,他们从巴黎来到南非大森林,与当地的土著族做了邻居。不久,朱丽亚就生了一个小男孩,新生命的降临给他们带来由衷的欢乐。可是工作这么忙,谁来照顾孩子呢?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南非吗?”回答“Yes”的中国人大有人在。谁不知那储量丰富的黄金钻石,鬼斧神工的桌山,金碧辉煌的太阳城还有那不堪回首的种族隔离制度。而今,新南非全国上下正载歌载舞庆祝自由民主制度建立十周年。披着七彩彩虹的南非是如此神秘,她吸引了多少学子求学南非圆那美丽的梦。到2003年底,中国在南非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3200人,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去年央视“3.15”晚会揭开了一些南非语言学校和不法中介的黑面纱,接着媒体广泛揭露了南非戴姆林学院和南极星语言学校的骗局,教育部发布了第8号留学预警。“我们…  相似文献   

5.
南非两名年轻女子在海边游泳,其中一人被海浪卷走,在生命垂危之际,幸获海龟协助,她趴在海龟背上而获救.  相似文献   

6.
戈迪默的《无人伴随我》创造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家庭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家庭模式,从而解构和改写了传统的家庭叙事。虽然戈迪默对南非的未来表现出许多的犹豫不决,但她从未停止对南非的未来做大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玛丽生活在扼杀正常人性的殖民制度统治下的南非,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蒙蔽的主体意识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匿的方式。她的人生悲剧其实正是挣扎于男性传统樊篱下女性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精彩?耳闻不如目见。对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只有亲身体验过、思考过的人才有发言权。吕元媛将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作为自己求学之路的目的地。她通过项目介绍材料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又与去过斯坦陵布什大学的学长学姐们进行沟通,和家人朋友一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她怀着既忐忑又憧憬的心情开始了自己的南非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夫人外交”:柔软巧妙的“她实力” 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其夫人彭丽媛陪同访问。中国的“夫人外交”像一股旋风刮过,所到一之处,都受万众瞩目。媒体报道说,彭丽媛的穿。戴已成为时尚的范本,人们议论着她得体的着臻装和自信的妆容:她本土品牌的手提包、丝巾和:衣服,这些有趣的媒体谈资,都成了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家教世界》2013,(12):10-11
在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上学的南非姑娘阿曼达,因为非常想了解“熊猫的故乡”,于是她来到了中国陕西,在西安南郊高新区一所国际学校担任外籍教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南非的建立,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基要教育学”难以适应南非现实的变化与发展.为了建设批判性的南非公民社会,为了摆脱西方的文化霸权,需要新的教育哲学.作为“非洲教育哲学”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之一菲利普·希格斯认为,非洲哲学可以为南非教育发展提供一种新话语,并在传统非洲哲学文化的两个基本概念即“乌班图”和“社群主义”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非洲教育哲学思想.这对非洲教育思想的内生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非共和国白人女作家奥利芙.施赖纳首开南非现实主义先河,她的长篇小说《一个非洲农场的故事》(1883)是南非甚至包括整个黑非洲文坛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三个孩子林德尔(Lyndall),华尔杜(Waldo)和埃姆(Em)的成长故事,形象的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殖民地南非草原的社会生活画面。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三位女性形象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南非的核政策随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调整而演变,同时又与其核不扩散政策的变动保持一致。二战后,美国为了与苏联进行全球对抗,积极地推行与南非的核合作政策。冷战缓和时期,美国迫于压力对南非核武器研究采取了适当的核制裁。随着冷战走向结束,美国采取对南非核制裁与帮助其改善周边紧张局势的政策,推动了南非终止核计划并最终销毁核武器。  相似文献   

14.
当瑞典科学院宣布南非女作家戈迪默(Nadine Gordimer)荣膺199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这位正在美国访问的67岁的文学大师对记者说,这是近两年中令她激动不已的第二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南非非洲人国民代表大会领袖曼德拉在经过长期监禁后终于获释的消息。的确,这两个事件正好代表了戈迪默在数十年漫长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生涯中孜孜不倦追求的东西;也正是这两个方面的东西灌注于她的作品,奠定了它们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西风 《课外阅读》2006,(10):12-13
希罗出生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她14岁那年,继父带着一个比她大两岁的男孩走进了她的家。继父是个酒鬼,每当喝了酒之后,就会打希罗。那个大她两岁的男孩子成了家里的宝贝,家里所有好吃的,如果他不允许,希罗是一丁点儿也吃不到的。更可气  相似文献   

16.
就在所有人即将绝望时,亚历克斯从丛林中跑了出来,他听到了母亲的召唤。南非与莫桑比克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但两国人民却过着迥然不同的日子:南非人民生活富足,莫桑比克人民则长年挣扎在贫困线以下。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每年都有成千上万莫桑比克人非法穿越边境进入南非,他们选择的越境地  相似文献   

17.
头等舱     
叶子 《英语沙龙》2010,(1):18-19
在一架从约翰内斯堡起飞的黄航班机上,一个富有的南非中年白人女性发现自己的邻座是个黑人男性。她叫来机舱乘务员,对座位的安排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18.
据《工人日报》5月7日报道,新南非的正式国歌为《上帝保佑非洲》,非正式的国歌为旧的《南非的呼唤》,新国旗是一面象征种族团结奋进的“六色旗”。 《南非的呼唤》是大选前白人统治时期的国歌。由于它带有种族隔离的成份,故而不能成为新南非的正式国歌。但是,为了体现种族和解、团结的精神和照顾白人的情绪,它可以在一定的场所被当  相似文献   

19.
灵蛇救主     
少华 《课外阅读》2008,(5):56-58
活泼可爱的凯瑟琳,生活在南非的一座乡村别墅,屋后是绵延的高山,山上长满了热带灌木。她的父亲罗杰斯经营着一家农场和一座小型钻石矿。凯瑟琳自小喜欢动物,11岁生日时,她央求爸爸给她买一条眼镜蛇。这是一条不足15厘米长的小蛇,凯瑟琳给它取名尼奇。  相似文献   

20.
帕特尔家住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她今年只有七岁。有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犀牛的故事,立即被这种憨态可掬的动物迷住了,嚷嚷着要去看犀牛。妈妈经不住她的死缠烂打,最终答应带她去碰碰运气。妈妈把车开到一个犀牛自然保护区,在一条河边停了下来。帕特尔瞪大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希望犀牛尽快出现。妈妈却压根儿没抱希望,因为犀牛的数量非常少,很难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