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丽兰 《海外英语》2014,(12):150-151
该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是劳拉·B·怀斯(Laura B.Weiss)的《冰淇淋:吃的全球史》(Ice Cream:A Global History)的第三、四章。该书主要是介绍冰淇淋的发展历史。本项目是作者在研究生课程"翻译工作坊"中和同组组员一起承担的翻译任务。报告分为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实践总结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喀喇汗王朝时期传统东方象征艺术的典范作品《福乐智慧》问世后,约仅仅相去十年多时光,就在远离喀什噶尔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巴格达,由同一喀喇汗王朝可汗世系出身的一位大学者编纂的《突厥语大辞典》(Diuānu Lugh at at—Turki,)也诞生于世了;当时,这部著作献给了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27代哈里发穆格台迪abu—al—Qāsim Abdullah ibn—Muhammad Muqtadi Biamrillah,1075—1092年在位)。全书共分八编,每编下又分为多寡不等的章;每章的词条,均按阿拉伯词典编纂学的原理,视词本身的音韵与正字法,又分列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色列翻译学家伊玛尔·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e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文章将选取来自不同时代背景的杨必先生《名利场》汉译本以及荣如德先生《名利场》汉译本为例,解读及探讨两译本中所运用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文。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文本,文学翻译中一本多译的现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专业理论是译者们目前的趋势。译者们最好要有翻译领域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法律与政策,财政与经济,大众媒体,科学技术,环境,甚至是交际舞方面等等,掌握专业知识才有能力去翻译。在本文中,我将详述翻译理论发展的四个时期,无论这些理论是否基于专业翻译强调的内容。这些时期是:翻译的文学理论时期,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时期,翻译的文化理论时期,以及翻译的专业理论时期。本文目的是指出专业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者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古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7.
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尤其是译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译)为本。有必要研究译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8.
《译有所为——析功能翻译理论》(2004)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一本专著,该书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如赖斯(Reiss)、曼塔里(M?ntt?ri)、弗米尔(Vermeer)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译学界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忠诚"的翻译原则,作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该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晨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115-118
本研究运用有声思维法、译文分析、直接观察表,以巴塞罗那大学翻译能力及习得小组提出的翻译能力综合模型为基础,调查了5位翻译硕士翻译子能力及习得情况。研究发现:翻译硕士(1)双语能力薄弱,语言外能力较好;(2)翻译技巧不成熟,查阅技巧溃乏;(3)双语及语言外能力习得效果不明显,工具及翻译策略能力习得效果较好,生理心理机制有较大改善;(4)在努力发展各翻译能力的同时,有意识使用发展的翻译策略能力与工具能力去弥补其他子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将老子的五千精妙《道德经》译成印度国语——印地语(Hindībhāsā),是"中国印度经典翻译计划"中的一种,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两国学者、翻译家的积极响应。历史上《道德经》梵译曾是一桩公案,现代印度人对《道德经》尤其钟爱。《道德经》的印译,将以汉印对照本行世,在中国经典印译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芳芳 《海外英语》2015,(1):209-210
《生命的礼赞》(A Psalm of Life)是美国诗人享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的作品,是一部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杰作,曾被翻译为多个汉语版本,诗歌所传达的正能量鼓舞了许多中国人努力奋斗,不断进取。该文以黄新渠先生的汉译本为例,从韵律、结构、选词、修辞等方面对其译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翻译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始于东汉,结束于北宋的佛经翻译时期,而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掀起了另一个科技翻译高潮。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略谈了这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相同点,然而从延续时间、翻译方法、翻译形式、译著数量、译论以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对这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Dirk Delabastita(德克·德拉巴斯蒂塔)是比利时那慕尔大学教授和国际著名翻译期刊Target(《目标》)的主编,他主要从事幽默语、双关语和莎士比亚翻译研究等,而作为《目标》期刊主编,他对翻译研究方面文章审稿和发表等也拥有丰富的经验。本访谈中他向笔者介绍了《目标》期刊的历史渊源、投稿要注意的方面、审稿和发表流程,同时对中国翻译研究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希望该访谈的内容能够使国内学仁对翻译学国际期刊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走出去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起步晚,发展不平衡,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本文试从五四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分四个阶段对中国目前的翻译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各时期翻译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文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者 ,尤其是译者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者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 (译者 )为本。有必要研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
新编《中国古代史(选修)》(91年人教版)第18章《隋唐文化》第2节“宗教、哲学和史学”中有一句叙述:“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从西亚传进的祅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都受到尊重”。这一句话中的“祅(yāo)教”系“祅(xiān)教”之误。没有“祅教”,祅,读yāo,左边示字旁,右边是“夭(yāo)字,通“妖”,古代称物类的反常现象。如《荀子·天论》:“祅怪不能使之凶”。而祅教的祅,读xiān,本来只写为“天(tiān)”后加示字旁作“祅”。“祅”是该教所奉元神  相似文献   

18.
周凝绮 《文教资料》2008,(31):42-45
片名是电影内容的眼睛,是电影广告的灵魂.文章对比分析了大陆、香港对引进电影片名的翻译.香港版译名大多脱离了原名,被视为"不信"、"乱译",受到传统译论的严厉批评,然而这些译名却常为观众所接受.本文用纽马克(Newmark)的文本范畴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的目的论,以及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西尔多·塞弗瑞(TheodoreSavory)的读者分析法理论解读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翻译充分运用数据库功能,将已翻译的文本内容加以储存,当日后遇到相似或相同的翻译文句时,电脑自动比对并建议翻译人员使用数据库原有译文。简而言之,就是打好框架,译者按框架来微调或由此联想出更优化的词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翻译手段。本文将以威廉·叶芝(William Yeats,1865-1939)的When You Are Old为例,分析市面上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原则,在分析外贸函电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结合关联翻译理论做好外贸函电翻译工作.根据关联翻译理论,外贸函电的译者应重视以下三点:(1)根据文本的字面信息意图来揣摩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原文的内在交际意图);(2)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的判断;(3)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将源语文本译入目的语,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