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本身所彰显的“美”“育”“移”对主体知觉体验、人格培养以及政治启蒙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美育却身陷“失德失美”的困境中,呈现出目的功利化、主体离身化、环境商业化等现象,从美出发、以美育人的道路并不平坦。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为落实美育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新思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使美育和立德树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促使美育教学尽善尽美,实现以美育人、修身明德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教育,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益于塑造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统一的心灵世界。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以走进学生心灵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目标的融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内容的融合;以建设优雅的教育情境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途径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生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祖国的未来与社会稳定发展。为此,作为德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学要立足现实,客观分析,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此,就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旨在不断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立人”思想源远流长,“立人”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讲“人者,仁也。”老子说:“人无信不立”,朱熹提出“学者大要立志”;宋代大理学家程颐也讲“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指出:“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而在兰炼一校,我们赋予了“立人”新的内涵,“立人”文化亦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感召力,以一种力量赢得了全校老师的追随,一起追随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立人先立师”,学校要发展,就是要有好老师。  相似文献   

5.
徐欣宁 《文教资料》2014,(14):84-85
十八大及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美育和德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深渊及内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真”、“善”、“美”是艺术与道德之间的桥梁。艺术离不开道德的约束,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道德需要艺术的滋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应该完善艺术类课程,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开展多样的艺术实践,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在艺术美的氛围中“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6.
李华 《学苑教育》2024,(5):70-7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有利于开发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开启全新的育人模式,就要建设物理课程完善新体系。课程思政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知识育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育人的双重作用,文章在分析高中物理实施课程思政重要性的同时,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协同育人的理念出发,从物理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以此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古典白话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视野下,引领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场景、人物、意蕴入手,挖掘文本中的环境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探寻文本的意蕴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如今教育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初中教育的注重点,因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对学生的品质教育来讲是最有效的一个阶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科目也是最能体现德育教育的一个学科,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立德树人的教学背景更好地进行现代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迈出的先进的一步,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本文将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优势为出发点,进而进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更好地为初中语文的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学校美育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美育立德树人面临以下实践困境:审美无利害论遮蔽美育的育人价值、美育学科的自我参照性导致美育内容零散、艺术技巧化导致美育途径去生活化。艺术自律论是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美育在理论上需要树立大美育观,发扬美育的教育性、系统性、生活化原则;在实践中需要以价值伦理引领学校美育全过程,建构多元整体美感的系统认知和生活化的学校美育实践生态。  相似文献   

10.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对低龄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低龄学生德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德育对低龄学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低龄学生德育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强调家庭与学校合作、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科学引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德育体系的建议。以期通过这些建议,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立德树人理念在低龄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承担重要使命。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载体,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面分析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及需求,并从学校制度建设、教师基本功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渗透途径,以《师说》为例进行德育渗透案例解析,为高中语文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磊 《教师》2020,(10):3-5
由于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山东省临胸县龙泉小学以课程为引领,完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育人课程体系,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进而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智学校必须构建实施德育课程体系。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在德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结合培智学校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规律,构建高度耦合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渗透、班级管理和综合实践来营造德育环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15.
人才的根本是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各项教育中,德育是重中之重,我国十九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本文共分为三个大模块:第一个模块论述了在“立德树人”思想的引导下,在幼儿园开展德育的重要意义;第二个模块分析了当下我国幼儿园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模块根据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的九大策略:提高幼儿园开展德育的认知水准、重视儿童作为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家庭加入幼儿园德育环节、不断探寻幼儿园德育的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园德育、幼儿园教师要发挥好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在德育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结合社会资源进行德育、开展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6.
白丽丽 《教师》2021,(7):7-8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文章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实践和吸引力缺乏、内容单一、重主体轻客体等主要问题,探索出优化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旨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借助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改进教学方法,使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道德品质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被人们誉为礼仪之邦,立德树人从古至今都是教育的主旨。以往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将人才定义为"学习成绩优越",忽视了对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培养。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很容易受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对学生各类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自我素质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建设了"思政引领,培根铸魂"思想政治课程群,"育人育德,成人成才"学科德育渗透课程群,"播种梦想,成就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群,"生命至上,守望成长"生命教育课程群,"守正创新,助推成长"实践体验课程群五大校本德育课程群,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李章平 《考试周刊》2022,(30):58-61
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学科育人背景下,各个学科都要充分挖掘学科所蕴含的德育教育意义,借助德育教育的渗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对目前德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不断展开教学研究,探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数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文章在分析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