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现阶段出现的漠视生命事件,不应该简单被看做是应试教育之果。自然生命表征的背后暴露出青少年人格的不完整、精神的颓靡。这类危机事件已呈现出早龄化特征,应追溯到生命本身,是生命教育缺失而引发的。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天然联系,在关怀教育理论视角下重新审视生命教育,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对生命教育的未来样态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强调尊重生命个体,在创设活泼和丰富的环境下,促使生命个体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价值观取向上,强调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精神转换和发展。但是在实践工作开展中,我国的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生命个体知识的学习,忽视个体机制的展现和人格的健全,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还会导致情感淡薄化,儿童天性丧失,倾向于片面化的发展。因此,要从生命教育视域下深入探究学前教育价值,明确新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但仍然存在不足,忽视了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只有用生态系统理论才能够全面、系统、客观地解释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求到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弥补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偏差行为、暴力犯罪或者自杀自伤事件不断发生。大学生要走出这种困境,高校就要加强生命价值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超越自身的有限性,通过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创造性活动赋予生命以无限意义。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朱德喜 《文教资料》2009,(12):199-200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为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我国传统的生命价值教育理论发展引出对当代生命价值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考,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阐述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校特殊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阈,探讨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高校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高了高校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拓宽了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和裁体,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本文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视域下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现代道德教育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并对高校实施生命教育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9.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唯有构建于尊重学生生命基础之上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且成效卓越的课堂。以生命教育理念重构思想品德课堂,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为此,我们需要做以下改变:树立承载生命的教学理念,构建关注生命的教学内容,选择体验生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化发展,高校频繁发生的道德失范事件暴露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异化,而意义与生命的融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升华的必由之路。价值澄清理论倡导要坚持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为土壤根基,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价值澄清的全程引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偏执的欲望注定了今天精神空虚、灵魂堕败的时代悲哀。伴随成人教育功利化和中小学教育、大学生教育生命化的异相同步,站在不同生命主体的差异意涵点,眷注成人生命教育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旨在尊重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从生命主体、生命层次、生命阶段维度中,积极建构成人教育发展的生命结构,找寻成人教育的生命内涵,触及成人生命意蕴,真正使成人"成人"。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课程既能满足学习者个体成长的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培育,而这需要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得以落实.基于生活体验视角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时代追求体现在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和思想潮流,它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人类认识自我的窗口,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科学、教育、文化展现了丰富而深广的内容,其中生命教育更以它复归人类本体的崭新视角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批判吸收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上,结合我国实际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以此探讨园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建构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及实践路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三大基石,其蕴含的基本理念与园本课程开发的要义不谋而合。在生活教育理论视野中,园本课程开发应基于回归幼儿的理念,即扩大资源选择的范围,强化资源运用的意识,并在课程实施中践行幼儿"手脑并用、从做中学",丰富幼儿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5.
价值澄清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继承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但也存在知行背离、生活内容缺失、方法去冲突化等主要问题。基于价值澄清的视角,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学生内在道德需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在内化与外化结合基础上走向外化,加强课堂教育的行动性,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不仅有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还有精神性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不仅能够引领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性需要,而且还能够科学地引导人们的物质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若要正确地引领和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推进生活化,这有其逻辑、历史和现实依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探寻生活化的途径,坚持立足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坚持生活价值引领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并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地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职校德育课教师承担着特殊的职业使命与职责,其职业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综合、复杂、交互的视角,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四个由内向外延展的差序系统,分析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由浅入深培育的四个阶段: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以更好地促进职校德育教师职业精神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