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从建安诗歌与汉乐府来看,两者的精神风貌极为相似,这也不断激发建安文人对汉乐府的喜爱和亲切。然而,建安诗歌对汉乐府的熟谙,必然使得其对汉乐府的学习借鉴成为了可能。本文认真从内容广度和深度、表现方法及技巧、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探讨了建安诗歌与汉乐府的比较及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本旨在动态地描述中西诗歌本体观念的发生及其嬗变历程,并在中西异质化的宏大背景下展开二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英诗歌意象分类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在中英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英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类并加以相应的比较。按诉诸人的感觉方式 ,可分为听觉意象、视觉意象、味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动觉意象 ;按诗人选取及安排意象的方式 ,可分为单一意象、比喻意象、描述意象、象征意象、通感意象 ;按组合方式 ,可分为叠加意象、并列意象、拼合意象、辐射意象  相似文献   

4.
乔叟与屈原分别是英中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两国诗歌创作的开山祖。这两位大诗人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视野开阔,作品博大精深。他们的诗歌创作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而他们诗作的类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既有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两位大诗人都在诗歌创作的意象美、音响美和形象美开拓了一条艺术创作的道路,树立了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田园诗人"陶渊明与"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写作的风格.既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又因二者受生活处境、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在艺术风格、审美情趣、诗歌意境、创作之路的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陈叔宝(陈后主)和江总作为陈代诗歌代表人物,更是陈叔宝文学集团的领导人物,诗文风格自然趋于一致,故而在对这两人各自的诗歌研究中,常有论者将两人相提并论。本文从二人的诗歌主张和风格两方面加以比较:认为二人在诗歌主张方面的一脉相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二人的诗歌风格又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独清与艾青都曾在诗歌中描绘过罗马这一异域形象。前者一方面以罗马形象作为民族镜像,力求借此使中华文明取得西方价值评价体系的认同,从而加强民族的自我认同,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寻求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以其作为自我镜像,折射出诗人作为没落贵族子弟的内在心理。后者以本民族当下时期的精神动力为衡量标准来对作为复杂的他者形象的罗马进行阐释,以此强化民族的自我认同,并增强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法国形成,之后,通过中日诗人的努力,象征主义传入中日两国。但日本象征主义受到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单线影响,而中国的象征主义则受到了日本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为主的同时还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文采取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形成路径的角度去分析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在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从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徐志摩诗歌的比较入手,主要从相似之处来探讨中西诗歌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是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新风的先行者.黄遵宪是近代诗坛上时巨子,新派诗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龚诗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发端之际产生的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它千姿百态.奇境独辟、灵活多样.黄诗则广、多、新、长.龚诗在思想内容方面对黄诗有所启迪和影响,黄诗在艺术方面对龚诗也有不少继承和发展.两者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这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家世、生平、为人、处世有着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在宋初的诗坛上,潘阆诗名早著.然而历来的文学史与诗歌史多衍刘克庄、方回之论,将其类归为晚唐体诗人,这种类归有粗略之嫌.诗歌在潘阆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的诗在宋诗演进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潘阆是一个自我意识颇为强烈的诗人,他的诗写出了自己的心态历程,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自我形象.其次,潘阆为诗推崇贾岛苦吟的创作态度,具体表现为"搜疑沧海竭"与"诗须字字清".第三,潘阆为诗追求"诗无入俗章"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创作方法上的以议论为诗,他的诗歌因此寓含了丰富的理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舜钦的七绝诗多作于被贬后,内容多写景记游抒怀,有较强的主观情感浸透其中,具有感发的力量。其诗艺术上以宋人之法,即以文为诗,达到唐诗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3.
咏史诗与怀古诗都是涉“古”题材的诗歌,但诗论家历来都不大注意去仔细区别它们。近年始有论者对其各自特点予以辨别,但仍存在缠夹不清的地方。从它们各自的内容构成、抒情特点及创作渊源方面对其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4.
齐梁药名诗的出现标志着药名诗在诗歌史上的确立,它体现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推动了诗歌的成熟;反映了齐梁诗人的活动状况,展示了士人的学识素养;传播了学科知识,拓展了诗歌的功用。它用自身的形态和价值丰富了诗歌的百花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性与天道"是宋明理学特别是北宋理学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吕大临"性与天道"思想形成于美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继承并超越了张载,并在"性与天道"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吕大临以"虚而诚"表达了"天道"无形而实有的特征,并在"性与天道一"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出"天道"下贯于"人性"也同样"虚而诚"。在分别阐述"天道"和"性"之后,吕大临又以"理义者,人心之所同然"来表达"性"与"天道"的贯通之意,最终使得儒家的大道精微之"理"落实到现实的"礼"之上。不难看出,吕大临在"性与天道"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作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17.
李颀的音乐诗是空前启后的优秀之作。他运用比喻、映衬、用典、对偶、转韵等多种表现手法,着力描绘音乐的声音和意境,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创作出有很高艺术成就的音乐诗,并且启发和影响了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音乐诗创作。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诗歌独具个性的内在之“气”,有着丰富的含蕴,它具体地体现在作家及其作品的“真情”、“个性”和“风力”之中。  相似文献   

19.
继承与创新是旧体诗词创作的两个根本途径.启功先生在这两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成为当今旧体诗词创作的典范.前者表现在词汇、用典、对仗等语言、形式、学力诸方面,又表现在立意、格调、韵味等情感、气质、才情诸方面.后者首先表现在新观点、新思想、新内容、新情感的展现,其次表现在新语言的成功运用和幽默风格的全面发展与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萧  恺   《宣猷堂宴饯谢嘏》    《梁书·萧子恪附萧恺传》:“太宗在东宫,早引接之。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恺诗先就,其辞又美。太宗与湘东王令曰:‘王筠本自旧手,后进有萧恺可称,信为才子。’”恺,子显子,少知名,起家秘书郎,迁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洗马,父忧去职。服阕,复除太子洗马,又迁中舍人、太子家令,太清二年,迁御史中丞,侯景之乱,卒。萧  暎   《巡城口号诗》    《艺文类聚》卷二十八有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庾肩吾《和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