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重要代表,而《道德经》则是道家的最根本的经典,武术内家拳与道家及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太极拳的实践中理解《道德经》,剖析《道德经》章节中的经典思想,领悟《道德经》的真谛,来指导太极拳,挖掘理解太极拳的深刻寓意。在理解和参悟《道德经》中来认识"道"的深邃,以"道"的哲学思想来掌握"拳"的本意,文章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理论,简称为"一二三"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贯穿整部《道德经》。文章对"道""一二三"和"万物"在《道德经》里的论述进行了解析,以期打开老子思想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廉政观构建在辩证法与宇宙论的哲学基石上,《道德经》以事物的差异性为基石,阐释了包容性行政的理念.《道德经》廉政观体现出从"道德修持"到"为政导向"的转变.寡欲情操下的廉洁政府,慈爱品格的民本政府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高效政府成为《道德经》廉政观的核心内涵.《道德经》廉政思想具有浓厚人文色彩,其廉政追求与当代廉洁、高效的政府建设多有理论契合.  相似文献   

4.
将老子的五千精妙《道德经》译成印度国语——印地语(Hindībhāsā),是"中国印度经典翻译计划"中的一种,计划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两国学者、翻译家的积极响应。历史上《道德经》梵译曾是一桩公案,现代印度人对《道德经》尤其钟爱。《道德经》的印译,将以汉印对照本行世,在中国经典印译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老子《道德经》为出发点,从其核心概念"道"体现的模糊思维论述开去,集中说明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思维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和对人内心永恒、美好、至善的作用,从而阐释中国哲学的深刻性和模糊性特点,以期能在《道德经》研究方法和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道德经》和老子哲学的学术研究,体现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求真求善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许多学者就曾关注和探讨过《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问题,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问题仍存有较大争议。通过对《二十四诗品》与《周易》及《道德经》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二十四诗品》中诸品之间的关系。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周易》的结构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周易》中"阴阳递变"和"易变无穷"的观念,《道德经》中"惟恍惟惚,恍兮惚兮"的思想,在《二十四诗品》中都有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道德经》中所体现的老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结合文本中的例子揭示出老子也有浪漫的情怀和诗人的理智,再结合其传达的复杂信息对《道德经》的文学性进行分析,并且从接受者对《道德经》文学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不同的接受者的知识结构和所处时代对《道德经》文学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中由"道"及"德"、"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理念,沟通了先验世界与生活世界,实现了形上和形下的贯通。在形上层面,《道德经》表现为"道"的先验性、本体性、自足性和规律性;在形下层面,《道德经》表现为"德"对"道"的分享、得道者得天下、天道与人道的贯通。形上和形下相互贯通体现为"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老子其人、对《道德经》的总体评价、《道德经》解题、《道德经》的读法等四个方面,首次对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0.
<正>上期探访过人祖伏羲,我便开始思考本期的选题,刚好听说鹿邑县教体局正在推广《道德经》朗诵活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同于《论语》的简单直白,《道德经》似乎一直保持着高深玄妙的姿态。我上学时听过《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过耳不  相似文献   

11.
有着"古印度《道德经》"美誉的《薄伽梵歌》是古印度文化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深究《薄伽梵歌》与《道德经》产生的自然观、社会意识及社会人文背景,我发现两者在不同地域、语言、文化背后的同源异流。  相似文献   

12.
老子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道德经》。《道德经》共81章,分为道、经两部分,约五千余字。该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揭示了自然界之祥灾,国政之兴衰,人事之臧否,草木之荣枯,动物之寿夭,家道之福祸,以及内圣外王之道,强兵攻战之术,富国裕民之法等。因此,《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老子本人被尊为道教的开山鼻祖,更是被奉为"中国哲学之父"。可以说,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道德经》中"知人者智"一章更是给人留下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局面。陈荣捷不仅对它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介,还亲自将《道德经》和王弼《老子注》翻译成英语,为海外高校和学术界提供了可靠的经典读本。陈荣捷的译介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西方《道德经》英译中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倾向,凸显了《道德经》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老子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道德经》主要论述的是"道"与"德",蕴含了特别丰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贴近当代中学生实际需求,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智慧智能提高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都能够发挥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现择其中几条名言分析说明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道德经》第八章中的一句话。句中的"上"是"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全句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一部集哲学、文学和美学为一体的经典巨著,这部著作在传递深远隽永的哲学智慧的同时,广泛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们带来独特奇妙的审美体验。以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和林语堂的《道德经》英译本为例,在展现两位译者的翻译个性化的同时,从翻译美学角度解读《道德经》主要修辞手段的英译,结合经典句式,对《道德经》语言修辞方面的审美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挖掘这部诗化哲学经典的美学特质,赏析中西不同译文如何再现原文审美信息,对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道德经》翻译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本中的误译案例,指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不同译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译者认知层次的差异等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对《道德经》复译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精准理解源语文本、灵活使用译语表达、有效再现文化意象等,以期为将来翻译《道德经》和其他中华文化典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精髓,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选取了70篇《道德经》英译研究的论文成果为语料,对《道德经》的英译研究进行了概括综述。从《道德经》中英译本对比、重点字词、章节翻译研究和风格的探索、译者视角、文化意象的转换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国内《道德经》英译研究存在4点不足:广度方面,研究的范围过分集中,过于狭窄;深度方面,研究的层面过于局限;在资料占有方面,研究得不够全面;对《道德经》译本的评价过于主观。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19.
王基逢 《教师》2011,(2):116-116
作为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经典,《道德经》揭示了深刻的内涵信息。在其译介过程中,各种权力的介入对《道德经》的英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西方目前公认的最佳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在翻译中的具体翻译手法,讨论了译本中各种权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老子·道德经》的学习体会,探讨了《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的精华,并提出了对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现实意义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