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教学随笔》2008,(12):18-19
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这个回答很有哲理。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  相似文献   

2.
梁衡 《课外阅读》2011,(21):58-59
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这个回答很有哲理。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3.
学英语的人常会觉得英文中一些奇怪的拼写方式和不合逻辑的语法就象一个怪圈般让人迷惑不解,其实问题就出在人们尚未理解那些丰富多彩的英语习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本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语,很可能引起意义上的混淆,语言在文化里的作用和文化对词语,习语的意义是有深远影响的富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习语,不但最具有民族色彩,而且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差异最大的部分之一,本文从宗教、历史、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习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夸张是英、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按意义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大类;按构成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一般性夸张和借助性夸张两大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夸张手法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其共同点在于:两种语言都可以利用数字来进行夸张;在语义上进行夸张;与其它修辞手法相结合的夸张。不同之处:汉语中有超前夸张。英语夸张倾向于写实,汉语的倾向于写意。夸张辞格的翻译有直译;意译;根据句意,作模糊处理;根据语言习惯,变通翻译等。  相似文献   

5.
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这个回答很有哲理。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不爆炸或不发芽,是因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个人的视角解读对于学习英语的困惑和方法,希望对那些多年学习英语而苦苦在题海中挣扎的朋友们有帮助。〈br〉 一、词的问题〈br〉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根基。词汇量少是现在大家学习英语的主要难题,新课标对词汇量的要求比以往增加了许多,每个单元的词汇都很多,我们在新单元背诵词汇时都会很辛苦,而且背了很快就忘了,这样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信心。词汇不仅量大,而且许多都是专有词汇,既深奥又难记。记忆英语词汇本来已经很痛苦了,再加上还有很多一词多义的情况,真是“祸不单行”。英语是一种语言,自然有着所有语言共同的特点,英语单词也会有一词多义的情况,就像我们汉语的多音词,同一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就会有不同的释义,这自然增加了我们记忆单词的难度,所以说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典型难题,也是一个普遍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佛经里讲到禅宗祖师有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是一个大禅师悟道后讲的话,是让所有教师汗颜的话!意思是学生本来有明亮的眼睛的,后来被老师教来教去,就教瞎了,看不清楚了。我们现在的教师又如何呢?看看我们的教学就明白了。比如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学生一听就开心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人。可老师说,慢慢来,我们写一个人要注意什么呢?要有外貌描写,要有语言描写,还要有行为描写……当然环境描写也是需要的,好词好句也不能少,特别要想一想通过这些事情,可以反映人物的什么优秀品质……天!学生本来头脑中很清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老师。请你给我们个微笑,不要走进教室就板着一副阴沉沉的面孔,这让我们感到很害怕… 老师,您知道吗?当您站在讲台上,板着一副面孔,我们心里多难受呀。本来兴奋的心情早就被吓到九霄云外了,至于您的讲课,我们又怎能听好呢?  相似文献   

9.
比喻、借代、夸张、反语、双关等都是积极的修辞方式,它们的使用不仅仅给语言带来了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在这生动与形象之中又有新的意义产生。比喻就是意义的转换。从词语运用的方面说,一个比喻就是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意义,或是用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0.
佛经里讲到禅宗祖师有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是一个大禅师悟道后讲的话,是让所有教师汗颜的话!意思是学生本来有明亮的眼睛的,后来被老师教来教去,就教瞎了,看不清楚了。我们现在的教师又如何呢?看看我们的教学就明白了。比如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学生一听开心了,他们可能想到了很多人。可老师说,慢慢来,我们写一个人要注意什么呢?要有外貌描写,要有语言描写,还要有行为描写……当然环境描写也是需要的,好词好句也不能少,特别要想一想通过这些事情,可以反映人物的什么优秀品质……天!学生本来脑袋中很清晰的人物形象逐…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地理课的语言生动起来?我们可以借用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打造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让地理课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2.
《老友记》,在美国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之一,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一间公寓里的好朋友,自他们认识开始,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其中包括它们在一起的生活,冲突,麻烦,幸福,友情和爱情等。这部电视剧以友情和爱情为主线,使用了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反映出了当今美国人对友情和爱情的态度。在不断的笑声中,它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和我们一样普通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情感、原则、利益、地位等问题产生矛盾、闹出笑话,同时,亲情、友情、爱情也在这里升华。《老友记》无形中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了解美国人的爱情观友谊观。  相似文献   

13.
芳芳:老师,您好!我是学前教育高三的一名学生.我高二时参加一次科技创新大赛无意结识了一个高一的异性同学小A.刚开始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交际,但久而久之,我就感觉他的一些行为完全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我给他提示过,讲得也很清楚,保持普通朋友关系就好,别越界.可在表明想法后,他的语言及行为更加让我反感,我既担心我们的普通关系被...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为漫画作品中各类各式的形象所吸引并过目不忘,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漫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夸张”这一表现技巧的娴熟运用,使得漫画作品中的各种形象特征鲜明、个性强烈,直观效果突出,让观者迅速地通过外在感受到角色的内涵,直至深入人心。我国的漫画艺术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想进步就有必要学习他国成熟漫画的很多优点,其中就包括绘画形式方面的夸张技巧。世界上有超过60%的动漫作品出自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日漫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十分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看着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熟悉它们并对其有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应对日本漫画画面中的夸张技巧做深入分析,以供吸收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5.
白色毛背心     
《田园童话》的题目很美,语言和描写很飘逸,它充满了天真的孩子气,以一种孩子般的眼光看待世界、描写世界。那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有一阵子,二丫头喜欢站着撒尿,我们替她想过办法。我们给她找来一个漏斗,绑在她那个地方,但撒得也不远。并且这样让她很难受,她就放弃了。”  相似文献   

16.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只见一个白皮肤高鼻子的外国人走进教室,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瞪大了眼睛望着那个外籍老师。新鲜,新鲜,外籍老师要给我们上课啦!她高高的个子,有一双蓝绿色的大眼睛,还特爱笑,一笑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外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她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常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她会为我们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她经常采取比赛的形式上课,把全班分成A、B两组,做接龙故事游戏。哪一组说得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比赛开始,A组的同学刚说出一个英语单词,B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运用语言却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句话,不同语境就有不同的意思,而且同样的意思也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表达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说话效果。有些人不懂得表达方式,言谈交流往往"话不投机",本来非常容易成功的事情结果却事与愿违。有的人讲究表达方式,能点"语"成金,本来不容易成功的事情反而事半功倍。作为老师,我们不但应该把语言掌握好,而且更应该把语言运用得得体,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8.
出差或旅游在外,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饥渴难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泡上一桶方便面,不用去品尝,单是那仰起头,挑起面,呼啦一声放进嘴里的近乎夸张的肢体语言,就足以让满车的人垂涎欲滴了,那种满车飘香的味道,也足以诱惑每一个人的味蕾。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教育》2008,(4):5-5
我是《教育》旬刊的一名读者。前不久,我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始禁止校园卖碳酸饮料了。这本来是一条很“普通”的新闻,但却让我心头一震。记得早在2007年10月份的时候,《教育》旬刊就针对碳酸饮料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等问题做了一组详细的报道。当时读到这些报道时,我很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0.
一、简单 欢喜:有人觉得我简单,直接、毫不累赘。本来嘛,只有两根棍子,还号称一双筷子,他们当然一眼就能把我看穿。说我直来直往,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有人喜欢我简单的性格,觉得我想什么就表现什么的个性很爽朗,这话听了让我很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