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管理策略,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文章分析了大学外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堂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外语课堂分组策略、角色策略等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生态学为指导理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构建大学英语课堂,让课堂回归自然,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给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的机会,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合作学习模式与生态课堂有高度契合性,它能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和耐度适宜的生态空间环境,使师生以及生生间达到"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从而有效构建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课堂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教室中师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基本系统,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它以异质学习小组为本形式,强调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可以改善课堂生态的结构,强化其育人的基本功能,更好的完成其育人作用.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合作学习”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学习”教学法作为一种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善和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化的合作学习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生态学”尽管是一种后现代的课堂观,但对目前的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课堂生态学的观点研究合作学习。追求合作学习的课堂最优化。本文从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的弊端,阐述了构建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生态化的课堂空间环境的构建方法和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育课堂生态观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微观范畴。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就提出了“课堂生态学”概念,开启了现代教育生态学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课堂生态,涉及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生态视域中研究课堂,是以生态核心的内涵为关联,联系课堂的各种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生态的视角、生态的方法和生态的理论来研究课堂现象,分析课堂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鉴于当前英语课堂存在诸多生态失衡现象,笔者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采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优化和谐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自主学习策略等来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本的生物课堂,倡导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统一。建构自主、个性、主动、交流、互补、互进的生态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能力课堂的界定,能力课堂的基本模式、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创新六个方面,阐述了能力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对教师、课堂、生态位这三方面的相关理论,列举了生态化教学中的规则,总结了外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生态功能,并阐述了生态观视野中的外语课堂教师生态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有效地发展学生学力。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学力发展型课堂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发展性特点。构建学力发展型数学课堂必须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整合开放的、生成的、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自学、议论、引导"中创设自主、合作的情境和积极创造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绪学习的学生,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积极情绪,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能力呢?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合作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中学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主要阐述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围绕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建立教育与交流分享体系、实践与组织管理体系、认证与激励表彰体系,切实发挥了志愿服务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有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但学科的差异影响了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教学模式和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并着重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即:把信息处理过程上升到元认知过程的高度,促进元认知的学习;善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强化目标意识,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创设真实的信息处理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用"自我提问单",加强自我监控训练;巧用Blog引导学生反思,激发学生元认知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课堂的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只强调大脑的认知功能,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焦虑,作为一个主要情感变量,在语言学习中是一种极为常见、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在外语学习中出现的焦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更多的研究认为焦虑与学习成绩成负相关—妨碍学习者取得较高的外语学习能力。该文就如何在课堂中避免焦虑诱导情境,减少负面焦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生成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进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是我们教学中所需要追求的。一、课堂的生成特性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生成”的课堂是无法预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会被教师当作宝藏去发掘,尽量开采出…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最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夸美纽斯(1597-1670),至今为止拥有近300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所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走自制设备之路 提高师生实验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加大对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设备的投入,还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走设备自制之路,师生共同设计创新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