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俞启定 《教育研究》2021,42(6):62-69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转型,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由旧的宗主--附庸式朝贡制度,转而接受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中国近代外交转型表现为中国与藩国对近代国际关系的抗拒及适应过程.中国外交正是在这种惶恐困惑状态中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全文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被动性调整、传统外交指导思想的逐步解体等方面阐述了晚清外交的"屈辱"转型,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转型的历史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历了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赞许,到君主立宪的实验,再到民主革命的实践,以至"民主、科学"的思想革命的变迁,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恰好相反的逻辑.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揭示"议会制--自由平等"这一特殊逻辑,并从社会现实中深入探析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是大学的一项制度改革。组织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在分析、解释组织变革现象时引入了"合法性"逻辑。如何让外界认同与接受这一制度安排,就是制度的合法化过程。从萌芽时期改革精英的设想与政府官员的积极行动,到局部探索时期市场经济的压力与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激励,最后到全面扩散时期多重力量的综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特区的合法化过程是一个最初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到如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的渐进式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7.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基本上经历了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发展、制度确立及制度成熟五个阶段。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是新与旧、中与西不断斗争、不断融合的过程;不是由政府自觉确立而是由教育界发起并促其形成的过程;是中国教育先导们实践"教育救国"理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并不是完全源自传统教育体系自发演变,是西学东渐的"后发外生型"的产物.近代高等教育体制演进的过程艰难且步履缓慢,其开端、确立和成型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旁采泰西、师法日本、借鉴美国的模式转换.回顾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历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处理好根植和移植、功用和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合法化是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政策方案实现向政策执行转化进而获得政策效力的关键步骤。程序简易规范、过程公开透明、结果体现民意是公共政策合法化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然而,在中国的公共政策实践中,依然存在政策方案缺乏合理性、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有待提升、合法化程序缺乏规范性、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等突出问题。将更多的民主政治改革力量深入到合法化过程中已势在必行。因此,应在政策规划阶段确保政策方案的合理性;培养社会公众民主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能力;强化职能机构对合法化的认识,为合法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政关系问题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在西方政治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党政关系的运作。本将从国家制度、政党体制、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党的组织结构以及在野党或反对党的监督与制约作用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西方党政关系运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发育过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国外引入"政党"概念,并在接受、传播和改造这一概念的过程中,一面消解了国人对"党"的心理障碍,一面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了政党的实践。但他们对"政党"与"革命党"的刻意区分,也造成了国人对政党知识的某种误读。而这种误读直到五四时期才被逐步纠正过来。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创建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很少受到上述限制。与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同,这批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更具不依附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特征。"五四"以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面着手在知识青年中建党,以完成"党化",一面又大力推进国共合作,以实施"化党",并最终在"党化"与"化党"的事实推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改造政党、变革中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独立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多党制的架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政党的角色功能以及法律地位不断得到规范,政党之间的力量格局也逐渐清晰.经过五次议会大选、五次总统选举和一系列政治斗争的磨练,纷繁杂乱、无序的政党活动正在走向集中化、规范化、有序化,尤其是普京上台后对政党制度进行了改革,政党竞争模式由"极端多元主义"向"适度多元主义"转变.随着第五届杜马选举的尘埃落地和第三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上台和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俄罗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政治建设时期.与此同时,相比较前四次总统选举,俄罗斯政党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影响政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政党,从形成之日起,毫无例外地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政党形成之后,又会极力维护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政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政党的阶级基础、政党体制、政党领袖、传播媒介和传播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为法国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四共和实行议会制导致了法国多党林立、软弱多变的政党制度的出现。第五共和所开创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推动了法国政党格局的两极化。法国政党制度和党派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法国的政治体制,它们从一开始就构成法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左右着法国政体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要搞好多党合作 ,最主要的就是继续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 50年来 ,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政议政。并通过优质提案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分忧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通过办理提案支持民主党派的工作 ,通过提案这个纽带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形成了真诚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政党现代化研究是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苏共亡党作为政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失败的范例,对于正在进行党的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而完备的纲领。它第一次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目标、宗旨和任务等一系列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学说,成为指导各国共产党建设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内容的各方面全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9.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组织的先进性与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是辨证统一的。从党诞生的历史看,党的先进性体现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之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之源,更是党的领导核心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民元以前,梁启超即已对政党问题频频发声,筹组学会乃至政党的动作所在多有.从近代中国政党与政党思想萌生和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梁氏有关政党的主张弥足珍贵.他对政党问题的探求成果,是民初各派系政治家组建政党和诉求政治权力的重要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