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难在何处?一是监督对象上上下下说情;二是稍有事实出入,当事人或单位动不动要打官司;三是有的领导惟恐媒体捅娄子,影响政绩和形象。  相似文献   

2.
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十分艰难,它不仅要面对来自被批评单位或个人方面的阻力,有时还要冒“后院失火”的风险。一旦发生“后院失火”,让记者措手不及,轻者遭到非议,重者引发新闻官司,甚至被推上被告席。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一个可能产生多方面效应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从总体上看,我们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多与司法独立或司法公正联系起来探究,仿佛舆论监督只是用以补充司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之不足的一种工具。但是舆论监督并不应只是扮演“第四者”的角色,也不应该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其自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目前对舆论监督理论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必要的实证分析十分不足,对建立舆论监督制度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4.
《焦点访谈》的出现,在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舆论监督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新闻栏目。它为中国舆论监督事业作出的贡献,除了具有开创性和政治性贡献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它以电视传播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种中国舆论监督的全新的新闻深度报道体系。《焦点访谈》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中,“四平”的经验就很值得同类型栏目  相似文献   

5.
《阳光热线》开创了一条媒体与政府行政部门联手经常陆地实行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阳光热线》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集于一身,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有效解决了常规舆论监督模式的难题,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6.
吴翔  杨珍珍 《视听界》2010,(3):63-65
我国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近年来在节目形态上逐渐转型。在特定范围内的市民纠纷处理中,媒体的职能不再局限于曝光监督,而开始转向参与调解,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的《有请当事人》(以下简称《有请》)与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以下简称《石头》)两档节目,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欧阳华 《声屏世界》2000,(11):33-34
要不要新闻舆论监督,似乎人们不会有异议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也为之拍手称快。然而,谁也不能否认舆论监督之难,持别是新闻界同仁都程度不同地有昕体验。叫好和犯难,实际上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舆论监督的倍受重视与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9.
法制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新门类,它有区别于其他新闻门类的特点。法制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也不同于其他新闻门类的舆论监督。法制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掌握这一特点,发挥法制新闻的优势,做好舆论监督。法制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任何行为,都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地位。作为社会公开行为的法制新闻舆论监督,也必须取得法律地位。从历史的长河来考查,任何社会形态,只要有民众,就会有舆论。即就是封建社会最独裁的统治,也不能钳制民口,压制民众舆论。民意不能直接表达,就采取民谣、儿歌等形式间接地表达出来。历次农民起义的…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的基本功能。江泽民指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王天定 《青年记者》2010,(17):10-11
最近,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在微博上说:“做记者几年,无力感越来越强烈。梳理自己报道过的人和事,可以说受到伤害的人无一得到公平和正义,甚至遭到更猛烈的报复。”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怎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必须唱好"三部曲":第一,要选对问题,看这类问题能不能、应该不应该进行舆论监督;第二,摸准被批评对象的心理,吃准他们的所思所想;第三,要讲究策略,像医生开药方一样,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14.
记者招待会:短兵相接的新闻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舆论监督的视角来考察,记者招待会是一种短兵相 接的新闻舆论监督,其特性表现为:焦点问题的集中监督和现问现答的交互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监督,内容广泛、影响力大,其运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记者招待会作为一种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公开举行,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6.
崔正瑜 《新闻窗》2010,(6):77-77
近几年,在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不时出现"抓记者"的新闻。有些政府部门或企业试图以"诽谤罪"、"受贿罪"追究记者刑事责任。据《新京报》报道,今年8月28日,伊春警方扣留4名采访空难记者,并扬言“抓的就是记者”。  相似文献   

17.
18.
安利 《记者摇篮》2007,(8):10-11
所谓"两把板斧",我个人认为:就是记者在舆论监督报道采访中,对被采访者的两种技巧如何巧妙恰当的运用。一、采访中的"软手"通俗地讲,"两把板斧",即为采访中,记者的"软硬兼施"手段。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如何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媒体在大众中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媒体水平的体现。舆论监督的功能能否发挥好,关键在于“度”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及社会生活实施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监督者按照预先设定的也是能被公众认可的标准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人的行为进行主观的或客观的评价。在我国,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