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诉便宜主义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事实,表明了它的进步性与合理性。我国基层检查院在实践中试行的暂缓起诉制度是对起诉便宜主义的新发展。在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社会效果的显著和法理上的争议并存,通过对其理论和制度的完善必将推进起诉便宜主义的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是随着起诉法定主义发展到起诉便宜主义而产生的,这种追诉观念上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在刑罚目的观上的变革,其价值内涵符合了当今刑事政策的趋势,在控制犯罪和减轻司法资源紧缺压力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因此其有被现行刑事司法体系接纳的可能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暂缓起诉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做法,应该在立法和实践中应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走向精密司法——日本起诉便宜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有意识地确立起诉便宜主义并将之确定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司法趋于精密化,法院的有罪判决率极高。起诉犹豫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表现形式,其适用并不受案件性质的限制,惟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年龄、境遇等因素。日本确立起诉便宜主义顺应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对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司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暂缓起诉制度自身蕴涵着很大的价值,外国刑事诉讼法普遍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虽然在我国刑诉法中有酌定不起诉的规定,但是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领域还并没有建立。暂缓起诉与我国现有的不起诉都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一种,都是起诉便宜主义、诉讼经济理念、公共利益理念以及非刑罚化等刑事政策的体现。因此,笔者对暂缓起诉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意义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考察国外的暂缓起诉制度,提出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日本刑事诉讼中的两大原则即起诉便宜主义和国家追诉主义有其各自的特点。起诉便宜主义节约了司法资源,保证了有限司法资源用在重大案件上;国家追诉主义将检察权完全赋予了检察官,排除了私人追诉和公众追诉。这两种制度结合有优越性,亦有缺点。独具日本特色的检察审查会制度,使起诉便宜主义和国家追诉主义结合所产生的缺点得到了来自民众的制约,因而,使得检察权向被监督、受制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1997年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酌定不起诉是对1979年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免于起诉的重大修改和完善,它保留了免诉制度中所贯彻的起诉便宜主义的合理因素,赋予检察机关有限的起诉裁量权,建立了相对不起诉制度。起诉便宜主义在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都有着直接的体现和广泛的运用,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在借鉴起诉便宜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重塑公诉裁量权,完善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赋予了检察官很大的起诉裁量权。为了防止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被滥用,日本的法律同时设置了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践表明,日本的不起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因而对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随着刑法理论、观念的变化,各国在犯罪与刑罚上大都实行过所谓“非刑事化政策”,即对犯罪行为不一定均需诉诸法院适用刑罚,反映在刑事起诉制度中,便是赋予检察机关在对犯罪是否进行追诉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不起诉制度予以全方位的再思考,进行重新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建立能够弥补我国现有起诉制度的不足,有利于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在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节约司法资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诉制度在公诉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过小,在适用形式、效力、程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基于起诉便宜主义的确立扩大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可从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完善撤回公诉制度,借鉴选择起诉制度这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年化和老年人犯罪率上升的双重催化之下,老年犯罪人这一特殊犯罪群体逐渐进入到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讨论的视线。进行构建老年犯罪人暂缓起诉制度的尝试,以期在对老年犯罪人宽缓处遇的道路上开辟一条新路径。构建老年犯罪人暂缓起诉制度,在理论基础上,与起诉便宜主义相契合,与人权呼声相关照,也是刑法谦抑性之需要;在现实基础上,顺应规范上的保护趋势,与刑事和解制度相呼应,且老年犯罪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社会危害性不高;在制度构建上,需要在适用范围、监督程序、排除适用、效力及撤销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速裁程序的进一步发展,其程序意义在于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不起诉制度源于起诉便宜主义,旨在将部分案件在审判之前终结诉讼程序,但我国检察机关未能充分利用不起诉裁量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应对刑事诉讼全过程予以简化,审判前适用不起诉制度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应明确将认罪认罚作为酌定不起诉的考量因素,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分流出诉讼程序,是实现两项制度程序价值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建立符合恢复性司法理念和起诉便宜主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本文旨在分析预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后可能在法律适用中遭遇的各种障碍和困境,并结合检察工作实践,提出若干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它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得到了众多基层检察机关的认同,并进行了有益尝试。鉴于未成年人身份的特殊性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身的价值,从保护未成年人、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2012年3月14日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有其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华小鹏 《红领巾》2004,(5):72-74
随着刑事诉讼的发展,刑事诉讼的价值功能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单纯的惩罚性向惩罚与教育并举的方向发展,犯罪嫌疑人被带上法庭受审不是最终目的,在起诉阶段进行分流的主张已得到法学界的广泛接受.这就是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不起诉自由裁量权.从理论和立法方面进一步确定不起诉自由裁量权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价值,使不起诉裁量权与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相适应是法学理论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刑罚的谦抑性,在程序分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效改造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功效。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存在着适用对象范围过窄、适用条件过于简单、附加条件内容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并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适当拓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细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条件、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附加条件的内容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合规风险。根据域外实践,各国在探索如何实现合规的过程中大多建立了刑事激励机制。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作为无罪抗辩的理由、减轻刑罚的根据、不起诉的条件以及暂缓起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企业合规激励机制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不少创新实践,但我国仍未从立法上建立起企业合规激励机制;可以借鉴域外的先进经验,在刑事实体法领域采纳企业独立意志理论,并以是否实施有效合规管理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主观过错的依据;在刑事程序法领域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并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原则来完善合规不起诉制度,以建立健全我国的企业刑事合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酌定不起诉制度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和诉讼效率的提高.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的酌定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制约了酌定不起诉制度应有价值的发挥,应当扩大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也应当重新构建对被害人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目前在法学界几乎无人研究,也没有引起实务界和立法者的应有重视。但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不仅关系被不起诉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其实施得好坏亦直接关系到犯罪的预防和人们对公诉机关不起诉决定的评价与信赖,因此,对其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论述了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希望能引起学界对之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暂缓起诉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改革中 ,一些基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部门试行缓予起诉制度 ,因我国法律对其未作明确规定 ,而引起一些争议。但从我国《刑诉法》有关规定及刑诉制度的发展趋势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暂缓起诉制度来看 ,暂缓起诉是刑事追诉形式的发展趋势。笔者试图从我国法律对不起诉的规定、暂缓起诉的价值到暂缓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