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称词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指称自己的词语,一般认为自称词的选择跟说话人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豫东方言中的自称代词"这人"在使用中主要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情绪化心理特征,而且有特定的使用群体。就自称词"这人"的运用,分析其可以作为自称形式的原因,以及在动态的语境中自称语的独到的语用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与汉语中较为固定的自称词"我"相比,日语中自称词的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如"わたし"、"わし"、"僕"、"俺"等。本文以日文原版《金色夜叉》及中文译本为资料,考察自称词翻译的特点。调查发现日语自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转换为其他形式等方法。日语属于隐性构造,通常会省略自称词,以谓语、敬语、授受表现、被动、使役及感情或感觉的形容词,表达意志或希望等表现形式代之,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采取增译的方法。另外,感叹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有时也需要增译。增译主要是在保全原文所传达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中所隐含的信息用显性的语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戴丽 《考试周刊》2012,(54):42-43
人们在对话中常使用自称词和对称词。根据铃木孝夫的研究.日语家庭中的自称词和对称词使用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在此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例文考查中文家庭中的自称词和对称词的使用原则。对比结果发现.自称词和对称词在中日家庭对话中具有总要的沟通作用,二者在具有共通点的同时也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指称自己的词语称为自称语,自称语属于人称指示语范畴。从指示视点转换的角度,考察自称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解读出说话人选择不同视点而灵活自称的理据,从而分析在动态的语境中自称语的独到的语用功能和鲜活的语用效果,促进言语的语用认知和话语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君主自称词是文化负载词的一种,对其的汉英翻译不只是汉英词汇的一一对应,更体现了译者对特有文化元素的处理方法及其原因。《西游记》中分布着大量的诸如"朕、寡人和孤"这样词,Jenner和Anthony的《西游记》英译本中,对其进行了一一翻译。但是二者的翻译却不尽相同。Halliday的语境理论可以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阅读中发现中英的自称语并非完全对应的。相对于英语而言,汉语中的自称语更为丰富。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自称语,这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同时自称语还兼具文化性,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而有变化。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实例说明中英自称语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侯宏玉 《现代语文》2007,(10):32-3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收集人称代词"人家"的用例,从泛指、特指、自称等三方面分析"人家"的感情色彩。结果显示,特指第三者时,"人家"表达对指示对象的同情、袒护以及对听话者不满之情。"人家"作为自称词时,带有亲昵调侃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元话语这一术语首次由Harris于1959年提出,随后,各方面语言学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但迄今为止,研究领域还不够宽泛。自称语(self mention)作为互动型元话语的一大分类,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人对英汉自称语进行过对比研究。本文借用Hyland元话语中的自称语这一概念,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称语进行分类和阐释,并对比分析英汉自称语在表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身份在言语交际中的建构与作用是目前国际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身份建构常常带有修辞色彩,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自称语作为显示作者在语篇中介入程度的互动类元话语,是帮助建构在一定语境下作者身份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用和修辞现象。英文商务书信中的自称语在书信交际中通过建构不同的在线语用身份,帮助实现"气质""动情""说理"这三种说服手段,从而影响对方的决策,为促进积极和谐的商务合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社交称呼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应用角度谈论了现代汉语社交称呼语的表达形式。探讨了社交中的一些反常称呼现象,并从中总结出它们在使用上的特殊规律及规则,最后,就如何在交际中恰当使用人物称呼语的问题,论述了语境中的诸种因素对人物称呼语使用的制约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称呼语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思想,通过分析杨宪益、霍克斯英译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从纽马克"关联翻译法"探讨文化翻译时如何最好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13.
董星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1-122
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是保证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表示颜色的词十分丰富,应用甚广,但由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颜色词在使用时也呈现出相应的文化差异性。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分析起,并以常见的几种英汉颜色词在互译时的差异为例,来说明我们在英汉互译时应考虑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防止因“类推”而造成的误解,这对翻译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同源字应是具有同一语源,通假字应具有共时性,文字的使用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等几方面来考证《汉语大字典》误认同源字为通假字的三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汉语共同语新词主要来源于新造词、缩略词、方言词、港台词、古旧词、外来词、网络词、产生新义和新用法的固有司等八个方面.针对新词来源的不同,扼要地指出相应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词汇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复杂性特点,导致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种植”类词语的用法分工,经历了西周、春秋时期的复杂化,战国时期的开始简化、战国以后的继续简化和汉魏六朝时期的稳定四个阶段,最后完成了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英语否定词的应用着手,对其基本用法及含义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取<庄子>中历来注家解释比较分歧的一些词语,对其意义及用法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