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能力点近几年在高考的复现率为100% ,尤其是对“以”“之”的考核。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命题的特点是 :①扣准“在文中的用法”单独命题 ,而且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不涉及特殊用法 ;②结合文意 ,考查虚词的比较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 ,在文言句子里 ,一个文言虚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 ,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虚词通常起到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成为完整的句子的作用 ,来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  相似文献   

2.
3.
一、主要解题方法1.语法切入法: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语法意识,看虚词处于什么语法位置,对其进行词法、句法分析,做到依“位”辨析。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12题A项:①为伯父让之所鞠;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由原文可知,伯父抚养裴矩,裴矩是受动者。第②句中施动者是天下人,受动者是秦王。从语法结构来看,这两句都是被动句,句中“为”语法位置相同,均释为“被”。2.语境分析法:虚词虽然大多用法灵活,但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做到依“境”辨析。如20…  相似文献   

4.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旬,表示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之""其""以""而"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几个虚词,它们的意义颇多,用法灵活,教材又没有系统讲解,故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我把它们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言虚词“虽”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翻译为“虽然”;二是表示让步的连词,翻译为“即使”。学生对这两种用法不易分清。如何区分呢?先请看一组句子: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3.刘豫州虽败于长坂……——《赤壁之战》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6.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察今》第1、3、5句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翻译为“虽然”,第2、4、6句表示让步的连词,翻译为“即使”。是蔺相如对门客的自谦之词,只有译为“虽然”才能切合语境。再如“故余虽愚,率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愚”是宋濂对马生自谦,当然要译为“虽然”了。表述对象为他人,表示对他人的赞美与歌颂的,取“即使”意。如第2句,此句是对屈原精神的高度赞美和歌颂。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不能察”是对曹刿的高度评价与赞美“,虽”当译为“即使”。区分依据之二:事实存在与否。表示事实,或事实已经发生的取“虽然”意。如第3句,刘豫州长坂之败已经发生了,当然应译为“虽然”了。再如...  相似文献   

7.
唐红松 《学语文》2014,(6):60-61
"于"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作为介词的"于"与其后的宾语构成"于+宾语"介宾结构一般位于动词后,与现代汉语介宾结构充当状语位置明显不同。相关书籍和文章对于文言"于"字用法的介绍缺乏系统性,本文打算对于其用法和意义做一个较全面的考察,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学文言文教学。一、引出动作行为的相关处所、时间或范围。可以翻译为"在""到""从"。如:(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相似文献   

8.
在人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而”、“何”、“乎”等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范围。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整理总结,发现“而”、“何”、“乃”、“其”、“若”、“焉”、“之”等七个虚词都可作代词,并且各有特点。这些规律值得与中学教师和学生分享,同时加深对这七个词的代词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1.……之谓也用法:宾语前置格式解释:说的就是……例句:夫子之谓也2.以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以故荆轲逐秦王(《荆轲刺秦王》)3.是以用法:“以是”的倒装解释:因此,所以例句: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4.自非用法:连词,用于句首,表假设解释:要不是,如果不是例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5.以……为解释:把……当做例句:梅以曲为美(《病梅馆记》)6.且……且解释:又……又例句: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7.虽然用法:起承上转下的作用解释:虽然如此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8.要之解释:总之例句:要之,…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已经连续3期为同学们总结了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本期继续总结"也""因""乃""夫"等4个词语的常见用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也"也"在文言文中常用作语气词,从它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来看,主要有句末和句中两种用法。一、用在句末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有时候跟"者"连用,构成"……者,……也""……者也"句式,"者""也"不需要翻译出来,只需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个"是"字。例如:(1)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翻译:放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相似文献   

11.
Whole是一个很活跃的单词,常常出现在高考试卷的各种题型中。本人拟就它的用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While用作形容词1.While作形容词"全部的"、"整个的"、"完全的"讲,指没有被分割的整体,一般作定语。常用于下列五种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     
勺1.练点 1.“而,,“乃”“且,,“为’川焉” 2·“以洲因”“于,,“则”“之,, 3.“何”“乎”“与’,“其” 4.“若,,“所,,“也,,“者,,新活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 一项【】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朝而往,暮而归 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敏而好学,不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使用welcome一词。然而如果我们对该词的用法不甚了解,就常常会出错。一个航空港的出口处就有这样一条横幅赫然入目:“Welcome you to visit…(城市名)!”这条横幅错,就错在welcome sb to do sth上。因为这不符合英语惯用法。为避免出现这种错误.现将welcome一词的常见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佚名 《高中生》2008,(18):35-35
定冠词the与指示代词this,that同源,有"那(这)个"的意思,但较弱,可以和一个名词连用,来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东西。1.特指双方都明白的人或物。如:Take the medicine.把药吃了。2.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如:  相似文献   

15.
yet用法例析     
1.他还没有回答。Hehasn’tansweredyet.Hehasn’tyetanswered.析:yet用在否定句中,意为“还(没有)”。其位置可位于not后(即notyet连在一起放在句中),也可以位于句末,位于句末时表示强调。又如:Theyarenotyethere.他们还没有来。Theyarenothereyet.他们怎么还没来。(此句起强调作用。)2.他已经来了吗?Hashecomeyet?析:yet用于疑问句中,意为“已经”。又如:Haveyoureadthestoryyet?你已经读过这个故事吗?3.这个婴儿还在睡。Thebabyisyetasleep.析:yet用于肯定句中,意为“还、仍”,比still更为常用。又如:Hewasyetachildatthattime.那时…  相似文献   

16.
more用法例析     
在初中课文中,more常有下列几种用法:1.表示“比较多的”,是many、much的比较级。句子中通常修饰可数或不可数名词,作定语。  相似文献   

17.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高考中,很少独立地考查虚词,多是要求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1套卷专门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而重庆卷和湖北卷则是实词和虚词混合考查的,上海卷和湖南卷则是放在翻译题中考查重点虚词“以”和“之”。今年所考虚词基本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相似文献   

19.
<正>要学好文言文,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绕不开的一道关。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而""则""然""焉"的具体用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而一、连词1.连接两个或多个有先后的动作,表顺承,可以翻译为"就""然后"。例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翻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相似文献   

20.
冠词使用有一定的规律,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本文拟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剖析冠词的某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