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在教学中尽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让或不让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究其原因,不外有四怕:一怕学生打乱了讲课的系统;二伯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三怕学生扯离了题,达不到教学目的;四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是注入式教学的旧框框,长期以来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近来,我做了以下一些新的尝试,打破了这个旧框框: (1)教学中启发和鼓励学生提问题,肯定他们提问题就是动脑筋积极学习的好表现; (2)学生在讲课中的插问,也给以回答,  相似文献   

2.
只要一提起文言文,恐怕大家都会感到头疼。教师难教,学生怕学。探究学生怕学文言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古今语言的变异;二是现在的学生讲求实际,速效;三是文言文的背诵量大;四是老师教学钻牛角尖。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以下三种问题值得注意,现分述如下:一、重讲解轻熟读文言文教学课堂上看到的是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热火朝天地分析讨论答题。一堂课下来,当时知识增了不少,但有的学生恐怕还不能完整流畅地读,哪谈在熟读中加强理解记忆?关键是老师重讲解轻熟读。文言文的语言材料是离学生所处时代很远古的书面语言,因此,…  相似文献   

3.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发现疑点,激发求知欲望,形成探究新问题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尽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让或不让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究其原因,不外有四怕:一怕学生打乱了讲课系统;二怕学生追根问底教师答不上难为情;三怕学生乱问,离题太远收不住,达不到教学目的;四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授课进度。这是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的旧框框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最近,我通过听课发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了这个旧框框,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其做法有五: (1)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多给学生做出质疑问难的示范,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在“引疑”,“留疑”、“思疑”、“解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究其原因有三怕:一怕学生出错,导致做实验不成功;二怕学生做实验纪律太差,课堂出乱子;三怕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完不成教学任务。要发挥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要有“三不怕”精神。一、不要怕学生出错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其实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的。纵观人类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思乱想”吗?不是很幼稚吗?任何一种科学发明与创造,都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自然教学很贴近科学研究,教给…  相似文献   

6.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可见一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觉得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没有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不重视积累文言词汇及用法;淡化文言文的诵读;忽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教师方面主要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著作;学生方面要消除怕困难的心理,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教师方面主要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著作;学生方面要消除怕困难的心理,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学生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作者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教师方面主要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著作;学生方面要消除怕困难的心理,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杨阳 《辅导员》2010,(18):51-51
怎样搞好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着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问题,可以说,能上好阅读教学课,却上不好作文训练课的老师为数并不少。小学六年训练下来,作文写得不像样的学生也不少见。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究其原因,还是作文教学缺乏序列,老师无章可循,学生无法可效。建立小学作文教学序列,打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有利于教师的科学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循序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相比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要淡一些,感悟能力要弱一些。而且学生把学语文有三怕编成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把文言文学习排在第一怕,足见畏难情绪之重,而且文言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教好文言文是个急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怕学鲁迅的作品)。写作文处在怕之榜首,可见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难。学生怕写作文有诸多的因素,其中有一种因素来自于教师,一些学生在写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审题、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很客观很正常的。然而,很多的教师不是耐心地对其指导,帮助学生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写作水平,而是一味地批评。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作文究竟难在哪里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其实学生最缺乏的是积累。在作文中,学生作文经常有这些问题:没有昂奋的精神,格调情趣不高远;没有亮丽的语言,语言积累太贫乏;没有深切的感悟,思想感悟太平淡。相应地,笔者把这三方面的问题归纳为三种作文病症:一是"正气不足症",表现为缺"人格之血",作者个性偏激消极。  相似文献   

14.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学对人的真正的回归。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转向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接受到建构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物理观念形成;有问题链设计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真实实验探究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多元评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学贵有疑,而曾经风靡一时的质疑教学在当前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教学中体现得渐渐少了。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我所见到的有限质疑教学中,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不敢质疑;二是学生为质疑而质疑;三是学生质疑与  相似文献   

16.
张东升 《中国教师》2012,(24):53-56
<正>中学校园里一度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能位列"三怕"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与文言文的语言环境距离疏远,二是教师未能有效处理文言文教学的"收放问题"。本人认为其中第二点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教师们认为文言  相似文献   

17.
温陆琼 《中学文科》2009,(18):17-18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教师头痛的事情。对于教师而言,主要有两怕:一怕指导,二怕批改;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或者是有话也不知该如何说。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丰要采取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快乐阅读》2011,(17):78-79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环节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局面,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了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  相似文献   

19.
张发和 《教育革新》2009,(10):26-2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有效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可在得到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以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难以理解之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思路之时,在讨论时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