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人类活动交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符号充当了传播载体,传递人类的各种讯息。正如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言: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而人类在活动交往过程中,又无法避免其在社会交往中政治意向的表露。所以,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在“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各种怪象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作为传播政治信息的物质载体和外在形式,即作为政治符号被最大限度地利用着、操纵着,控制、消除复杂多样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对抗和斗争。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文革”时期的各类政治符号对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充斥着泛斗争意识的"文革"文学中,死亡叙事体现为:追忆苦难之死既激发着人们的斗争意识,也表达了对救世的感恩;对人物死亡焦虑的叙写,不仅体现了当时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偶像崇拜的时代风尚,也导致了那段历史时期整体民族精神的滑坡;对死亡姿态的审美展示,则力图表现人物死亡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这些共同构成了泛斗争语境中死亡政治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3.
文革中的学术研究比起文艺批评来要冷寂得多,这是由学术研究的特性决定的。文革学术离政治运动的前沿较远,但并不等于说,文革学术就与文革政治无关,恰恰相反,文革政治利用学术为其服务。论文从分析“评《水浒》”运动和“评《红楼梦》”运动这两场运动入手,看“文革”影射现实政治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文革话语。文革话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政治色彩。作为文革政治话语载体的大字报是文革话语的缩影和典型代表。狂热的政治话语向公众话语扩张与渗透,形成话语霸权,严重地影响了当时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风靡一时的“样板戏”是寄托文革“乌托邦”文艺理想的一种特殊的文艺样式,是文革中被国家文化机构一手扶植起来的一批“样板”文艺作品。这批作品虽然出现在文革时期,但它与17年期间的现代戏剧改革运动有直接的联系,是“戏改”中产生的一批现代戏被修改加工而来的产物。“样板戏”与未被改编的现代戏相比仅仅是理念化、政治化的程度不同,其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属性的本质相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点与“文革”前相比,主、客观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社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校也摆脱了作为阶级斗争的附庸和工具的地位,转向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文革”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把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作为“异己”来加以“改造”,或以一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来弥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偏离整体培养目标的“左”的路  相似文献   

7.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例特殊的“个案”,呈现出一种独特景观,一方面,政治权威话语将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等大面积覆盖,另一方面,民间与知识分子等形态又以隐形的方式在夹缝中突围。一方面,私人性话语被排挤出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在地下艰难地生长。因了这种突围与生长,“文革”文学令人在十分遗憾之余又有一丝丝宽慰。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能忘。“文革”是党史国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文革”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激烈斗争的产物。它造成新中国政治经济上的危机。从“文革”中总结汲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纵观400年现当代教育发展历史,培训,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渐渐成为教育命系的主脉之一,与基础教育共同构架起大教育产业的两翼。今天,当代教育已经从"识字识事"为主的传统教育,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让学生"识己(认识自己)",成为让学生"识事(认识事物)"更紧迫的时代课题。面对"识己"的时代课题,珍妮特·沃斯和戈登·德莱顿掀起了"学习革命",吹皱教潭一池春水。受教育革命的影响,在培训领域,也卷起"培训革命"的千堆雪。培训界的许多金科玉律,正面临着培训革命愈加猛烈地冲击,吸引我们每一位培训工作者眺望培训的革命,感受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nonrespondendents to speech communication survey research differ demographically from respondents. As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study, 1,604 subjects were compared across six dimensions to establish if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respondent and nonrespondent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815年拿破仑帝国倾覆的25年时间里,法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并由此影响了法国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Giorgio Goldoni 《Resonance》2012,17(11):1065-1084
Starting from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Ptolemaic system in the complex plane, we show that Copernicus?? innovation did not merely consist of choosing a reference frame in which the planetary motions were simpler, but in finding the size of the planetary orbits expressed in what we now call astronomical units. In modern times a misleading appeal to relativity and a comparison only on the grounds of precision has led some to consider the Ptolemaic and the Copernican systems as basically equivalent. This erroneous point of view has resulted in the neglect of the main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Copernican theory and has left Copernicus only to historians and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It is time to restore Copernicus to the teachers of physics as an incomparable opportunity to show the formidable power of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more recent theories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s with sci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ceptual frameworks.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from the bookScience in the West and India: Some Historical Aspects, Editors B V Subbarayappa and N Mukunda, Published by Himalaya Publishing House, ‘Ramdoot’, Dr Bhalerao Marg, Kelewadi, Girgaon, Mumbai 400 004, India.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September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