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时代的婚姻还处于混乱的状态,一方面,远古时代遗留的群婚,对偶婚等野蛮婚俗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封建礼教也正渗透到人民的婚姻生活中。《诗经》中的情诗,正是这种复杂的婚姻现实最生动、最具体、最集中的写照。那种把古代婚俗与社会性质作平行同步的类比,认为《诗经》情诗反映中国古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观点根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2.
李琳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1-22,34
关于《诗经·旄丘》一篇的诗旨,历来众说纷纭,然从诗中葛之起兴、"叔兮伯兮"之称谓、"必有与也"中的"与"字以及"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的解释看,此诗应为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3.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相似文献   

4.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恨又可爱的角色,是一种颇具创造活力的意象符号.本文试从文化原型这一角度探析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婚恋诗中大量的"水意象"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学意义及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诗经》中的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后世总结的其众多诗法模式中,虚实相生模式尤为引人注目。从《诗经》虚实相生模式研究入手,探究其创作的一般规律。《诗经》因为历代经学家及诗人的点化,其创作方法已深入人心,被奉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众多的诗经诗法模式中,虚实相生模式可谓较为引人注目,因为这一模式不仅在《诗经》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后世诗人已经将其发扬光大,运用到一种非常纯熟的境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7.
论《诗经》中的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诗经》中所写的桑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植物,更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象征意象。这一意象的产生与先民对桑的生殖崇拜观念、古代社会的祭祀习俗及风俗习惯等有关,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育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助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的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9.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1.
陈才训 《天中学刊》2001,16(1):77-80
<诗经>中有相当数目的情歌吟咏于水滨河畔或与雨水密切相关.究其深层原因,这与古人对水的崇拜分不开.古人认为,水乃万物之源,水蕴含着神奇的生殖力,人也从水出.因此,女人临水或与水接触,便能获取生殖繁衍能力,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体现出的爱是自然的、自由的、归一的和美好的,也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统一。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很好地诠释了当时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爱情淳朴自然、热烈奔放、深切真挚,如一杯年代久远的陈年佳酿,久久地润泽着我们的心田。《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了古代人民自由、率真、炽热和唯美的爱情生活,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宋代以降,关于<毛诗序>的存废之争不断.但<诗经>研究界在批评<毛诗序>遮蔽了<诗经>"本义"的同时,又以<诗经>"本义"遮障了重新发现<毛诗序>诗学价值的目光.从现代阐释学和寓言诗学的视域看来,<毛诗序>已经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并具备有效的寓言化阐释策略.但是<毛诗序>的寓言诗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情歌描写了男女之间爱慕、相思、相会、追求等感情经历 ,热情赞颂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生活。纵观全部《诗经》情歌 ,女性是主角 ,男性是配角。  相似文献   

16.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所反映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期待,所突出的也只是伦理和政治的意义;非礼仪的“婚会”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显示出周人对增加人口的强烈渴求;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它的实行是周代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自由恋爱和抢婚习俗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反映出周礼对原始婚恋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介绍了《诗经》婚恋诗中的花意象、草意象和种子意象。它们与女性的关系密切,在诗中多起比兴作用。花是美人的象征,草是女性伦理道德的反映,种子是成熟的象征和生子的祝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初探了《诗经》爱情诗的美学特征:情感真挚、吞吐自然、不假雕饰;艺术形象鲜明、逼真、传神;语言质朴、本色。一唱三叹,反复回环,委婉悠长。它为我国后代诗歌创作做出了重要示范,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基本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诗经》305篇长于家居生活的描写及日常情感的反映,而其中纯粹的战争诗,虽然篇幅极少,但作为我国战争文学的源头,战争诗艺术地展现了周人军事生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它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独放异彩,摇曳多姿,令后人惊叹不已,成为中国战争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分别是汉藏两族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间情歌.尽管二者时隔共远,流传地迥异,但它们都具有群众性,各自为汉藏民众所喜爱,并且蕴藏着汉藏两族不同的情爱元素和民族文化信息.文章从思想内核、题材内容和风格特征等方面,探讨<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在艺术追求上的民族特色以及两者艺术个性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