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其关键是要抓好小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要注意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的有机结合。   ○要引导学生定期归类整理,将“源”建“库”。   ○要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读物。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参加了相关活动,但其运用生活服务读写的能力却相差甚远,有的能自主建立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自觉能动地调动生活储备,为阅读中的语言感悟和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服务;而有的在语文与生活间似乎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丰富多彩的生活难以与语文建立起联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对生活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力,丰富的生活如眼前烟云、耳边音乐,看得见,听得到,却留不住,一旦遇到阅读和写作需要,生活材料却难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此,要促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丰富…  相似文献   

4.
杨树林 《河北教育》2005,(21):35-35
一、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断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精句、名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生作文难、作文空的现状,我们探索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把开启作文教学难关的"金钥匙"."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生活材料,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巧,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摄取、访谈摄取、视听摄取、阅读摄取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中感悟、阅读积累中感悟和倾心感悟,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课堂运用、随机运用、活动运用、创造运用等多种方法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一、从广泛的阅读中感悟、积累阅读是学生认识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多读书,不但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还能感悟真、善、美。1.精读教材我们对各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各有侧重:高一以提高理解能力为主,高二以提高鉴赏能力为主,高三以提高创造能力为主。做到读有目标,教有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2.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三节阅读课,其中一节由老师选出与课文相关的名篇,学生按“自读、研讨、创造”三个步骤阅读,另外两节学生在阅览室自选书报,独立阅读。另外,我们还推荐一些内容丰富、充满理性而又深入浅出的书…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中的体验感悟是指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凭借直观直觉走进作品的生命,展开与文本个性化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是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必须凭借已有的言语经验。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感悟”必须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修订版)中的“思考·练习”体现了3个“注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的感悟、积累、运用;注重引导把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开去。这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的学习为灵活的学习。“思考·练习”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阅读训练的自主性 古人曰:“学贵自悟”。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自读、揣摩、感悟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鉴赏,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各自注重的阅读焦点,有自己阅读的程序和方法,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和见解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修订  相似文献   

9.
陆小燕 《小学语文》2009,(10):34-35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片段 二年级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中出现的新词“叫苦连天”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词,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紧紧抓住了“叫苦连天”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感悟词语,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上的困难,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积累。  相似文献   

10.
乐晓华 《师道》2005,(7):23-23
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活动,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学定教,以人为本”,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用语感去连接课与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阅读的神奇境界。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12.
我市提出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同步训练实验始于1994年(以下简称“双项积累”实验),顾名思义,是从生活和阅读两条渠道丰富学生的积累。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法,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几年来的实验证明:这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两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快速提高“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终生受益。一、重摄取,丰厚学生的积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意识决定着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的探索。因此,我们提出的“双项积…  相似文献   

13.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不能满足积累语言材料需要的。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在班内设立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校阅览室看书。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问题,保证了每个学…  相似文献   

14.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用全新的表述阐释了“语文教学观”。它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感悟”,要尽可能少归纳,尽量诉诸学生感性,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这种“语文教学观”,不但符合语文的基础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符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感悟”从何来呢 ?笔者认为,就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的来源是阅读材料,可以说,没有阅读材料,也就没有阅读活动,“感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但也绝不能说有了阅读过程就必然会有“感悟”,因为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  相似文献   

15.
俄国作家契可夫认为,一个知识孩子,应当具备三个头脑,一个是天真的头脑,一个是生活的头脑,再一个是书本的头脑,语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用其物质的头脑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寻找写作的材料和灵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教师必须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的人、事、物、景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从看似平淡无奇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提取出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即进行生活积累。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多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表达方法,即进行阅读积累(以下简称“双项积累”)。因此,我们自1997年始,在金城镇小学89个教学班,2400多名学生中开展了“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同步训练”实验。教学实验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并重同步训练,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力求做到以诵读为“经”,想像为“纬”,将美读与想像紧密结合起来。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展开联想,放飞想像,感受课文中美好的情境,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精华。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启导—实践”阅读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凭借,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内化吸收语言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学生们不愿写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苦于没有东西写,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担心写不具体。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1.阅读与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在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个不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阅读中感悟是学生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