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增加广大中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加以合理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领悟文言文的内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谈的只限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言文 ,不包括古诗。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共选编了 2 7篇文言文 ,其中基本篇目 1 9篇 ,非基本篇目 8篇 ,复习时应以基本篇目为主。综合复习应在将这些课文逐篇复习了一遍的基础上进行 ,让学生明确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到底应把握哪几方面的内容 ,使他们所学的文言知识条理、连贯、系统 ,为他们以后升入高一年级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一定的扎实牢固的基础。下面就将初中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分类加以例说。一、搞清文体从宽泛意义上说 ,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属大散文的范畴。若按现代文体的划分 ,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的诸子言论、《左传》、《战国策》等到明清时的散文,无不显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好文言文,不仅有利于字词句的积累,从而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还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正如前人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角度研究,探讨中西方在宗教、音乐、服饰、礼仪、审美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体育舞蹈的影响.认为应该加强体育舞蹈文化的学习和建设,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元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形成独特的舞蹈个性,从而促进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特别的群体文化,高校班级文化是一种具有渗透作用的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对班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和集体建构的原则.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明确建设目标,培养班级文化认同感;要着眼班级实际,创建特色班级文化;要立足实践活动,构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大学独特文化品位和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对传统教育影响下的大学体育观、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管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观以及实践层面4部分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具有明显差距.改变观念、立足国情、借鉴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乃至大学文化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学训矛盾使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举步维艰.鉴此,国家体育总局将大力推进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列为北京奥运会后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优秀运动员网络学习系统进行探讨,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实施网络学习的时机已成熟.借助WEB浏览器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以及通过网络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可使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突破时空制约,是深化教学改革、解决学训矛盾的破题之举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儒道哲学思想视野下的太极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文化吸收和应用了中国古代儒道家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儒道哲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谐统一”、“仁义谦让”、“无为思想”、“养生之道”和“虚静本体”观念.因此,太极拳文化是中国儒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儒道哲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涵义和构建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得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由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对体育活动的信念、思维、心理和行为态度的一种体育精神文化氛围.构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要素为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的发展目标、计划,学校体育传统,体育教师的教风和教学气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风气,体育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学分制的模式(1)专业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独立的学分制①单独编班;②单独制定教学计划;③单独教学大纲与单独计算文化成绩;④弹性学制。(2)专业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学分制①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形式;②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毕业的学分标准;③运动队学分的计算办法;④与该学分制配套的奖励办法。2.分析(1)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两种学分制类型:①专业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独立的学分制;②专业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学分制;(2)目前,影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分制实…  相似文献   

12.
韩坤 《体育学刊》2008,15(5):9-13
对当下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两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由于中西体育文化在价值观念、表现形态、文化适应性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发展形态不平衡,两者不可能融合.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应该走出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研究框架,使二者在各自领域内并行发展.当前,我国应大力学习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游戏理论的体育哲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游戏和体育的本质对体育运动进行哲学考察.认为:游戏是一种十分古老、极为普遍、内涵丰富而又意义深刻的人类生命活动;体育运动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习惯,是经过学习、模仿和积累而获得的身体能力.游戏是天性,是人先天具备的能力;体育是运动习惯,是人后天练习的结果.游戏活动和体育运动是由人类文化活动引导的结果,游戏和体育运动中夹杂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首要条件,更是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未来5年中国体育界的重大任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存在"重训练轻文化"等许多问题,从提高运动成绩,扩大运动人口,缓解退役后的就业压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应从运动员自身、教练员、社会政府等几个方面入手,调动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加强教练员及教师队伍建设,将训练与学习文化素质放在同等位置从而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基本创拳规律及其思想内涵,结合形色各样但思想核心“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阐述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对当今高校教育的指导意义.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弘扬发展,也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武术及各类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然后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确运用到各专业的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制度文化为视角,对高校竞技体育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制度文化居于上位精神文化与下位器物文化之间,常为我们所忽视,高校竞技体育对制度文化缺乏深入认识和研究.制度文化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高校学生运动员招生管理、学习训练管理、竞赛管理各环节中,反映了高校竞技体育在制度规范、人本主义、制度理性、制度诚信、制度创生各方面的缺失.建议:正视制度文化缺失现状,将制度文化建设从模糊地位提升到明确的日程上;要认识到制度硬管理与文化软约束的双重性,完善各类制度规章,促进优秀制度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重加权指数综合评价手段对本省某重点中学部分高一新生的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和文化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机体各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及其机能的改善,为开发青少年智力,搞好文化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这一结论为合理安排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促进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管理的现状,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美国高校对运动员文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管理,以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西省少儿游泳业余培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少儿训练和文化学习存在矛盾;经验选材导致天赋运动员的缺失;少儿游泳训练参与者的动机不同导致训练效果不同;教练员整体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客观条件制约导致项目的开展有局限性.为了促进江西省少儿游泳苗子的培养需要完善少儿文化学习和训练相结合的体制;建立科学的选材系统,加强少儿游泳的训练科学化程度;改进训练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