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他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急切地等待着这位伟大推销员的精彩演讲。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主持人对观众说:“请两位身强力壮的人到台上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极快的年轻人跑到台上。推销大师说:“请你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至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先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但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那吊球却纹丝不动。他接着用大铁锤不断地砸向吊球,铁球还是不动。另一个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  相似文献   

2.
有则故事说:某城体育馆中央高大的铁架上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两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一个抢先拿起大铁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铁球虽有响声却纹丝未动。另一个年轻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铁球打得咚咚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这时一位老人拿着一个小锤,对着铁球持续不断地一敲一停。10分钟,20分钟过去了,大约在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契机不可失     
一名初中学生与他的班主任发生矛盾,便借语文教师命题写人物肖像的机会,以眨斥的语言描绘了这位班主任教师的外貌特征。其中一段话贬意颇浓:“他(指班主任)的两只眼睛大得出奇,几乎抵得上一般人的两个大。当他对我们发怒的时候,两个亮闪闪的黑眼珠活像两个大铁球要蹦跳出来一样,着实令人可怕。”这位班主任教师看后,立刻明白了学生为什么这样写他。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把此事当做缓和师生关系的一个契机。他对这名学生说:“你那样  相似文献   

4.
一、第一个句子:“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是一个难理解的句子,因为它结构复杂,是个?..  相似文献   

5.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要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了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台上.  相似文献   

6.
只有最好     
戴维·梅尔多是美国纽约州一个小镇的铁匠。他打造的锤子很好使,既能钉钉子,又能拔钉子,这在当时是首创;而且,又不易脱柄。远近的木匠都向他订做。一天,一个工头也来向他订制,并且要求他要的锤子比他手下的木匠在这里买的还要好。梅尔多说:“对不起,我做不到。你可以找别的铁匠试试。”“别的铁匠没有你这个水平,你给我造一把更好的,我可以多给你钱。”“先生,我打造每一把锤子,都是努力把它做得最好。因此,没有更好的了。”正是这样,只要人们看到铁锤上有“梅尔多”几个字就会二话不说买下。慢慢地,“梅尔多”铁锤成了纽约、美国乃至世界名…  相似文献   

7.
爆炒米花     
楼窗外面“砰”的一响,好像放炮,又好像轮胎爆裂。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字眼听不清楚。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但这姑且不论,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了,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  相似文献   

8.
[题目]小明为了知道一个铁球的体积,他把这个铁球浸没在长方体水槽的水中。当他把这个铁球拿出水面时,槽里的水面下降了5毫米。他又将一块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槽的水中,槽里的水面上升了3毫米。你知道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37页思考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有一个名叫葛里斯曼的销售员,他销售安全玻璃的业绩一直都是第一名。在一次颁奖大会上,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葛里斯曼说:"每次我去拜访客户时,都会随身携带几块安全玻璃和一把小铁锤,我会问他:‘你相  相似文献   

10.
五月的沉思     
每当我走进五月走进工厂、车间、矿山、井口……便想起为共和国奠基而被镶在党旗上的那把铁锤。于是,我仿佛听到历史隆隆滚动的声响;也仿佛看到紧握铁锤的大手——以风的旋律,浪的节奏,把革命与曙光煅在一起;砸碎贫穷也造就富有……哪怕是一个脚印后边跟着一颗子弹;哪怕是每一次创业的艰难使人难以承受……闪亮的铁锤从不停摆!紧握铁锤的大手永远挥动!林祥谦“劳工神圣”的呐喊还在华夏大地回响;王铁人用血肉打出的“争气”油仍在我们血管里奔流!可敬的同龄人啊,亲爱的新工友,也许,你手中紧握的不再是那铁锤可能是“大哥大”、“…  相似文献   

11.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课堂设问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设问的种类和原则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一、课堂设问的种类 1、引入新课的设问引入新课是教学程序的第一环,新课引入是否顺利,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成败,通过设问巧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底蕴的强烈愿望,例如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先演示“铁球碰鼻”的实验(取一个铁球作为摆锤,用细绳悬挂起来,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靠近实验者的鼻尖,然后放手,当铁球落过后又荡回来时,十分靠近鼻尖,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大铁球撞向鼻子时老师一点也不怕呢?由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学生的思维就很活跃,又如电动势课题的引入,可采用教师先演示将同一小灯泡分别接在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一把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上一个铁球,先把铁球拉离竖直方向一定的角度,并让它贴近自己的鼻尖,然后将铁球释放(人站在原地不动). 观察当铁球摆回来时,铁球会不会碰着鼻尖? 思考铁球为何碰不着鼻尖? 铁球的来回摆动涉及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铁球在运动过程中,假若不受空气阻力(理想情况),则它的机械能总量将保持不变,此种情况下,铁球摆回时恰好碰着鼻尖,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上《周总理,您在哪里?》老师:请你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读不来。老师:平时朗读不是很好吗?学生:今天读不来。……案例(二):上《大铁锤传》老师:你说大铁锤是哪哩人吗?学生甲:嵩山人。老师:注意课文中的“语类楚声”。学生乙:峨眉山人。学生丙:武当人、天山派……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2月15日,是伽利略450岁的“生日”。说起伽利略,我们总会想起比萨斜塔,想起他那著名的铁球实验…… 伽利略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就包括他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当时的“非主流”学说--哥白尼日心说找到了证据。作为一名疯狂的物理实验爱好者,伽利略还创立了把实验与数学、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伽利略被认为是“近代科学之父”。  相似文献   

15.
铁锤锤蛋锤不破!哈哈,这真是天大的笑话,鸡蛋那么脆,更用不着铁锤,手用力一捏也破了,咋会锤不破呢!不过,我要告诉你的答案是:你猜错了!如果你还不信,就听我慢慢道来。那是一节语文兴趣课。“丁零零”,上课的铃响了。今天,陶老师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拿出一把铁锤和一个鸡蛋,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材料就是这些。”  相似文献   

16.
郑金 《物理教师》2009,30(2):36-38
1问题提出 例题.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质量为1k的铁球随车一起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在此人要以2m/s的速度把这个铁球向前抛出,问此人至少需对铁球提供多少能量?(设车速不变).  相似文献   

17.
柔软的锤柄     
也许是孤陋寡闻,我一直以为用于开山凿石的大铁锤一定是有一个粗粗的坚硬的锤柄来支持的。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自以为正确的却一直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夕阳满天的傍晚,人归家鸟还林。路过刚拆迁的工地,一个民工正走在收工的路上。突然,我发现他肩膀上的铁锤大而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教堂,对在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他问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把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小明学了几天跆拳道,就准备在爸爸面前表演几下。妈妈笑着说:“你爸爸是跆拳道高手哦,你才学了点皮毛,居然敢在他面前表演,真是班门弄斧!”什么是“班门弄斧”呢?这个成语中的“班”指的是鲁班。鲁班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小朋友们都知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名…  相似文献   

20.
1816年,在法国巴黎,一群孩子围着一堆木头做游戏:一个大一点的孩子用大铁锤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的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听。这时,法国医生勒内·雷奈克刚好路过,也凑过去把耳朵贴在木头上,立即有清脆的敲击声传入了他的耳朵。当耳朵一离开木头,声音立即变得微弱了。于是,勒内以此原理试着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喇叭型的象牙管,上面安装两根柔软的管子,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便由此诞生了。1821年,德国一个小女孩手拿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竟然发出“呜哩呜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